福州市民李先生患有高血壓,一直在我這里看病,堅持吃西藥降壓,血壓控制得還不錯。但周邊的朋友總是勸他不要吃那么多的藥,因為是藥都有副作用,何況降壓藥停不下來,要吃幾十年呢!最近看到中藥“山楂降壓膠囊”的廣告,是“國藥準字號”“百分之百無不良反應”“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一次服用告別終身服藥”……面對充滿誘惑的字眼,李先生有些心動,趁著來定期檢查時向我咨詢。
中醫降壓,先辨證體質
山楂降壓膠囊的主要成分為山楂、夏枯草、菊花、小薊、決明子等,具有平肝降火、利濕化瘀之功效,適用于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之肝火亢盛證,癥見頭痛眩暈、耳鳴目脹、面赤、脈弦等。山楂味酸帶甘,性微溫,能增加冠脈流量,提高心肌對強心甙作用的敏感性,有降壓降脂作用;夏枯草具有降壓、抗炎、抗菌、利尿等作用,對血壓有雙重調節作用,特別適用于肝火上炎、絡脈郁滯型的高血壓患者,還可改善患者的內皮功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決明子為臨床常用中藥,有降壓及利尿作用,其降壓作用強度及持續時間顯著優于利血平;菊花清熱解毒,降壓作用緩慢、持久,是較為理想的降血壓藥物。但要說山楂降壓膠囊百分之百無不良反應,一次服藥告別終身服藥,就存在任意擴大藥品適應癥、夸大療效的問題,是不可信的。
長期服用山楂降壓膠囊,可能有胃酸、胃不適等副作用,胃腸功能弱的人更應該謹慎服用。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山楂酸、枸櫞酸等,空腹服用會使胃酸猛增,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發脹、泛酸,還會增強饑餓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此外,山楂降壓膠囊盡量不要與海鮮、人參、檸檬同食。
許多中藥都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常見中成藥有安宮降壓丸、復方羚角降壓片、降壓丸、菊明降壓片、牛黃降壓丸等,中草藥有鉤藤、羅布麻葉、葛根、黃芪等,療效都較明顯。但在目前的高血壓治療上,中藥并不能取代臨床上使用的降壓西藥,而且在使用降壓中藥時應當“因人而異”,根據體質和中醫理論辨證使用相應中藥。人的體質分為寒涼型和溫熱型,熱性體質可以服用寒涼的中藥,如果服用了相反的藥物,不僅無效,甚至會有反作用。
輔助治療,謹防副作用
有些患者擔心“是藥三分毒”,總想找一種類似山楂降壓膠囊宣傳有奇效的“靈藥”來控制血壓。事實上,由于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目前還不明確,高血壓的治療應該做好長期服藥的準備。
從中醫理論上看,中藥在高血壓的防治上,有獨特的“標本兼治”優勢。高血壓屬全身性疾病,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往往能夠很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存質量,間接達到降壓目的。如黃芪可以補氣升陽,因而過去害怕其升高血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不僅能降糖、降脂、降壓,還可改善冠脈供血,提高免疫機能,因此適用于高血壓與高血壓合并癥的治療。例如,將生黃芪用于舒張壓高、脈壓差小的病人,不僅能降低舒張壓,還能增大脈壓差,明顯改善病人的氣短、乏力、胸悶等癥狀。再如,三七可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壓、降糖、降脂、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也很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的治療。
中藥單一的用藥效果并不明顯,需要幾種中草藥一起服用,才有效果。例如單純服用野菊花,降血壓效果肯定不明顯;而野菊花、天麻、葛根等幾味藥一起用,效果就會明顯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濫用中藥也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應。例如,馬兜鈴科植物青木香、廣防己等,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其中含有腎毒性物質——馬兜鈴酸,久服可能傷腎,因此在遣方用藥時最好避而遠之。
有鑒于此,臨床上治療高血壓,需要經過醫生的正確診斷才能用藥,不宜擅自到藥店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