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對大部分ADHD患兒來說,可以明顯改善其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長期服用藥物,患兒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上腹不適、頭暈、失眠、心率增快等不良反應。有癲癇病史和腦電圖異常的患兒,還易誘發癲癇;少數患兒在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后,會出現抽動癥狀或使抽動癥狀加重。而且藥物不能從根本上治療ADHD,對于改善患兒的學習、交往、情緒控制,尤其是合并學習困難、有人際交流問題的ADHD兒童,效果更是不盡人意。因此,行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不可忽視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可以增強患兒大腦區域間的協調功能,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從而改善患兒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減少攻擊性、破壞性行為;改善人際交往狀況。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還可減少藥物的用量,使治療效果更好、更持久。常用的行為治療方法有正性強化法、反應代價法、處罰法、消退法等。
正性強化法 在患兒出現合理行為,或完成家長和醫生希望培養出的新行為時,就立即給予獎勵,從而使患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
反應代價法 當患兒出現不合理行為時,就取走其手上的代幣(獎卡、五角星等)以示懲罰。
處罰法 對患兒的不良行為采取處罰措施。建議采用暫時隔離法,避免使用恐嚇、打罵等粗暴方式,以免造成患兒的逆反心理。
消退法 通過消除患兒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從而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在治療前需要了解對不良行為起到強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針對這些因素對其進行消退。例如,當兒童發脾氣時,家長可能會過分關注,使得患兒的行為得到強化;若家長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患兒則可能意識到這種方法并不好用,從而逐漸控制自己的脾氣。
此外,還有矯枉過正法、隔離法、示范法等。在治療時,可根據患兒的不同情況選用。
行為療法知多少
認知訓練 是對患兒的自我控制、自我制導、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目的在于使患兒養成“三思而后行”的習慣,增強自我調節的能力。通過認知訓練,可教給孩子一些認知技巧,讓患兒通過自我指導、自我表揚、自我獎賞、自我監督、自我強化等方法,矯正多動、沖動行為,從而有助于學習技能的提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改善。
疏泄療法 讓患兒將心中的不滿情緒講出來,大人在聆聽的同時給予分析,對的想法加以肯定,錯的想法加以糾正。這會使患兒心情舒暢,增強其同他人相處、合作的能力。另外,讓患兒多做些戶外活動,也可使其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
陽性強化法 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患兒的良性行為得以持續的一種方法。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首先要確定希望患兒改變的行為是什么(確定“靶行為”),這種行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然后通過陽性強化法來強化該“靶行為”,同時結合一些獎懲原則,如代幣制、活動獎賞等來共同治療。
當患兒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行為時,應立即給予獎賞,這樣可使患兒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軀體訓練法 是指讓患兒參加一些個體項目,比如拳擊、柔道、舉重、健身、田徑等,通過教師一對一的強化訓練,學會控制沖動和攻擊行為、提高自我控制意識、提高自律和自信心的方法。
行為治療需要醫生、家庭和學校共同配合。只有讓家長和教師了解到ADHD病因、表現及臨床治療經過,才能正確地掌握關注孩子的方式及與進行孩子交流的技巧,更好地管理和引導孩子,幫助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