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具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與合作的意識等作用。在實施情境教學時,要認識創設情境的目的,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關鍵詞]情境;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學科的學習同樣也如此。一段時期以來,在實際的教學之中,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很多教師習慣于把課堂演變成考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也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什么事情境教學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之初,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越來越提倡情境教學。 “努力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具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教學知識,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
二、情境教學的作用
情境教學有哪些作用呢?一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教學中的表演、講故事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當中,不僅提高了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培養了組織能力。三是樹立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的意識。學生在活動中具有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過程,而每個環節基本上又少不了合作探究。
三、如何實施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的作用很大,但操作起來并非輕而易舉,具體而言需考慮以下因素。
首先,需認識到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學習方式。形式之中包含了內容,在教學之中應避免圖有其表的表演。如在講《花的話》時,有的教師會想到讓學生扮演各種花,甚至還在服飾上做了安排,把各種花的性格渲染的淋漓盡致,但忘了揭示花是人的象征,以花語代表人語。如果能讓學生把親手培育的花獻給教師,那將更有教育意義。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從教學的意義上說,這非常重要。如在某次縣城中學舉辦的“走進新課程研討會”上,一名教師在講《陳太丘與友期》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多媒體的設計中“狼來了”這個故事太復雜了,時間浪費了許多。其實,這些完全可讓學生講述,效果會更佳。
再次,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墩Z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就有這一點: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真正實施是比較困難的。在城市中學,實施相對容易些;在廣大的農村中學,對于那些經驗不足的教師來說較難把握。
當今學生接受各種信息、接受學習和教育的機會更多,教師除了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各種情境,還可以充分利用好本地的資源,根據本地的實際,讓學生自己制作各種小玩具、小發明,或引導學生多到圖書館、微機室、電影院了解,甚至把學生引向校外。
總的來說,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計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情境法的創設需考慮三個因素。但并非一節課創設了情境就一定起作用,因為教師本身的引導,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一定的作用。教師應考慮什么時候要創設什么樣的情境,在實際的講解之中巧妙地利用好學生的主動性,克服自身的不足。
同時,創設情境的目的要明確,還要考慮情境的數量。有些教師以為課件越多越好。課件可以增加直觀性,用得不當也會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應把握好尺度,創設情境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如講酈道元的《三峽》時,如教師不顧地域的差別,讓學生憑空設想猿,讓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猿鳴的學生感受“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則顯得操之過急。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創建生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大力提倡情境的創設。情境教學的作用顯而易見,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目的明確,既要關注學生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