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語文作業必須遵循目標性、系統性、互動性、開放性等原則,尤其要突出語文作業設計的開放性。讓作業設計成為教學結果的最佳鞏固,并內化所學知識,促進學生下一步學習任務的完成。
[關鍵詞]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作業既可讓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結果,又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訓練所學到的各種技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讓作業真正成為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在新課程標準下,必須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把握一些語文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這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期望在作業中的反映與實踐。與其他科目相比,語文教學目標則比較模糊,它不僅僅是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教學達到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發展,達到學生人格修養和藝術審美修養的發展。
語文作業設計的目標性是一個系統,分為不同的層面,如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等。教師都要統籌規劃,特別要注意各個目標之間的協調。如在作業設計時僅僅考慮整個班級的情況,讓全班同學都做統一的題目,這樣可以使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及時的鞏固訓練,對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有效,但可能對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無法了解;如設計一些相對淺顯的問題以滿足個別學生的作業能力要求,可隨之而來的是真正需要做的作業得不到及時的訓練,長此以往,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與全班同學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確定語文作業設計的目標時要了解學生,作業設計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只有了解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心理、生理特點,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疑難,把自己當做學生沉入教材,鉆研教材,盡可能把學生會出現的對作業有影響的各種因素都考慮到。
二、系統性原則
教材由知識系統和知識應用系統構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也因外界的影響不同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性、一定的系統性。它們各個環節之間前后彼此環環相扣,每一個步驟的完成應當有助于下一步的實施。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的作業設計也應符合教材的系統性和學生知識的規律性的特點,呈現嚴密的系統性。作業設計的無序性、無系統性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教師無法用足用好教材,另一方面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力得不到及時鞏固而形成支離破碎的知識、能力結構,嚴重影響學生知識的遷移和重組,妨礙學生把知識和技能通過消化吸收內化成能力。
三、互動性原則
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往往能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注重課堂教學的動態結構。但在設計作業時往往只考慮作業本身與學生之間的靜態傳遞,認為只要設計好作業讓學生去做,然后收上來由教師改便了事了。甚至經常強調學生做作業時要獨立完成,不準相互討論。這樣使得作業成了學生自己思維的封閉運轉。語文作業設計的互動性包括師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學生與課外之間的互動。如圖所示:
這種互動設計既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整合、重組、遷移,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其中任何一種互動關系都強調了學生的自主精神,沒有學生的自主精神就達不到互動的效果,而且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兩組合作伙伴,在作業中磨合他們的合作精神。甚至,可以讓學生來設計作業,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同時,學生對教材對課外的探究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養成。
四、開放性原則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況且語文本身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這些都決定了語文作業設計的開放性。
(1)作業設計的形式開放。除了用傳統的書面形式來練習一些諸如對詞語對句意對段意對主題思想對文章的形式結構的理解所需的技能外,還要對學生聽的能力,如記憶聽、辨析聽、聽要點、聽弦外之音等的訓練;要對學生說的能力如普通話、復述、演講、采訪、即席發言等進行訓練;要對學生讀的能力如默讀、朗讀、精讀、泛讀、略讀等及各種寫作能力,統籌安排,設計到位。(2)作業設計的內容開放。上面這些形式的開放中就包含了內容的開放,小到生活中的閑情野趣大到國際風云都可以作為作業設計的內容。讓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理念在語文作業中得到體現。(3)作業設計的答案開放。凡是能夠充分顯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放飛學生靈動的個性,能夠塑造學生創造力的答案,教師都要予以肯定,同時盡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慧眼、慧心尋找智慧的答案。(4)作業設計的評價開放。語文作業答案很多時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評價時,我們就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來進行衡量評判,而應多采用一些描述性的語言、鼓勵性的,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