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為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應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選擇新奇有趣的導入方法,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程改革以來,要求轉向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切實增強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自己學習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所以,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選擇新奇有趣的導入方法
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入新奇有趣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將好奇心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節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相關教具,讓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的實體模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這些幾何體,了解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征,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來展示實際生活中的常見物體。展示完這些特殊物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其他物體,讓他們發現原來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由圓柱體和圓錐體構成的。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總結這些幾何體的性質與特征,并用語言描述出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
為了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師生良好互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如果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過于呆板,則難以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無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精心選擇問題,通過富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從多層次和多角度來考慮問題。如在探究“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底與高都相等的圓柱和圓錐的直觀圖形,并給出底與高都相等的圓錐容器和圓柱容器以及沙子等實驗物品,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思考兩者之間的體積關系。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并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自主動手探究,學生們發現,將圓錐容器裝滿沙子后,倒入圓柱容器中,沙子只占到圓柱容器的三分之一。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不但在動手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自身的探究欲望,為進一步拓展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數學意識的關鍵時期,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數學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自學,通過對例題或錯題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時,教師應首先讓學生觀察幾何體的實物模型,幫助學生構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這一過程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感受成功的樂趣。此外,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
素質教育給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師不斷提高、不斷研究、不斷發展,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與時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促使他們在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實現高效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其他學科實施教學,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和學習。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之前,可以先畫五分鐘的畫,比如,我們先來畫一個圓形,看誰畫的最圓。”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都熱情高漲地畫畫,并且在畫圓的過程中,學生們討論怎樣畫才能將圓畫得最圓。有的學生想出這樣一個辦法:用兩支筆作畫,其中一支作為支點,另一支開始圍繞這一支點畫圓,這樣畫出的圓是比較圓的。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新課程,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圓規來畫圓,并提出這樣的要求:固定某一點不變,不斷變換長度畫圓;長度固定不變,而另一點不固定;固定點不變,長度也不變畫圓。通過這幾種方式,學生逐漸掌握了用圓規畫圓的技巧,并對圓形產生了初步的感知,了解了圓的主要性質與特點。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