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中,提問是教學的一種聯系師生、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數學課堂中存在許多無效的提問,要克服這種困境,教師一方面要遵循提問有效性原則,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問的目的性、語態、激活思維、難度適中、具有層次等技巧。
[關鍵詞]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數學課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系的主渠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因此課堂教學呼喚有效性、高效性。
一、數學課堂提問之“四無效”
1.無效之問答。教師教學方式老套,一問一答,頻繁問答。如 “答案等于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這類問題的提出,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齊聲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問題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思維訓練,顯然喪失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2.無效之設計。教師提問沒有目的性,沒有進行有效設計。備課時問題未精心設計,上課時隨意發問,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開河地提問,有時甚至脫離教學目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思考。3.無效之“唯一”。教師提問只求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提問時對學生新穎或錯誤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斷,只滿足標準答案。這樣提問,學生偶爾閃現的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容易被教師否定扼殺,不利于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4.無效之思考。提出的問題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雖然有些成績好的學生能很快回答,但大部分學生思考不出來,達不到提問的應有作用。
二、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課堂提問的科學性體現在提問的內容、要求、范圍、措辭等各方面的準確性上,這是保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前提。2.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段的要求,盡量采用具體化的提問,提問的目的具體了,學生才能明白思維方向才能積極地尋求問題的答案。3.藝術性。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合理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提問時注意技巧,能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知識遷移,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
1.目的明確。提問時應從一個角度出發,這樣不會產生歧義。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摸清抓準、切中要害,使提出的問題有的放矢。提問可以嘗試在游戲中提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2.語態親切。教師平時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師生在平等、民在主的氣氛中,自然可以很好地討論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并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大膽求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提問效果一定好。3.思維要活躍。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堅持科學性原則能保證課堂提問的準確性。問題的表述要精煉、明白準確,不能用學生不懂的“術語”。 4.提問要適中。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提供一點思考的空間,學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超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也會造成學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設計問題。5.有層次。提問時,相同的問題,選取不同的問答對象,會得到不同的提問效果。教師平時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別差異,做到對每一個學生心中有數。針對不同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對象問答。一般的問題通常先讓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回答,回答不上來,再叫基礎好的學生回答或補充。為鼓勵基礎后進生回答問題,教師要選擇一些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使他們能夠答出來,有一種成功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