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小學教學的網點不斷調整,農村小學生的差異性越來越突出,這使農村小學教育呈現復雜化。在當前形勢下,做好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德育從“細”入手、安全從“實”入手、教育從“巧”入手。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近些年,隨著農村小學教學網點不斷調整深入,生源差異化日益突出,同時也使得農村小學班級的管理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如何引領孩子們走向健康成長的道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一、德育從“細”入手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但一個人的道德成長比成才更為重要。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農村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現實,教師更應重視學生的思想成長,用無私的關懷滋潤一顆顆成長的心靈,指引他們前進的道路。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德育目標轉化為現實具體的行為指導。班主任應當養成隨手記錄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的習慣,對每個學生的行為表現了然于心。每周,在班會課上對本周的事進行討論、剖析、總結,使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得到及時的反饋和正確的評價,建立縱向和橫向比較,一方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看見自己的進步。同時,來自身邊的榜樣更有引導作用。這樣,學生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從細處入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安全從“實”入手
前一段時期,全國各地校園安全事故屢見報端。校園安全事故,已成為如今學校工作不可承受之重,安全工作已經上升到壓倒一切的高度。因此,安全工作警鐘長鳴,來不得半點虛假空。為保證學生的安全,班主任需要敏銳把握一切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學生不恰當的行為給予一定的教育和約束。如上學期,筆者班學生在打掃衛生時,曾發生從二樓直接向下倒水的事情。水雖然沒有倒在人的身上,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警覺:大冬天,如果有學生剛好從樓底經過怎么辦?學生毫無顧忌地向下倒水的根源到底在哪?(可見,學生對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完全沒有認識的)我們僅僅靠禁止能有效防范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嗎?為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筆者專門利用班會課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學生不僅明白了安全問題不僅是關心自己的安全,還要關注他人的安全。同時,班主任應善于結合學校各部門和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這樣,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階段。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既要教給他們安全知識,更要使他們形成安全意識。
三、教育從“巧”入手
1.加強班干集體的建設,選出合格的“領頭雁”。創新班干選任模式,通過競爭,把真正熱心于班級事務、具備一定能力的學生吸納到班干的隊伍中來。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將班級管理精細化。這樣,班上的事,事無巨細,皆有人負責;班級人員,各行其是,有條不紊。管理起來,不僅輕松,而且效率較高。
2.選出一個合格的班干部群體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轉化管理思路,下巧勁,改變班干的工作方法。實踐證明,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于事無補,甚至激化矛盾。比如,在成班初期,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對違紀同學常常用打罵的方法。這樣不僅管理效果差,學生不服從管理,班干也出現“信任危機”和“人際關系危機”。教師發現情況后,及時對班干部的工作方法予以指導,并強調不準打罵人。這樣,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管理效果大大改觀。
班級管理是繁雜的,但當我們真正認清教育的意義時,油然而生的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這個事業內心深處的敬重。而這,才真正是搞好班級工作的不竭動力和根本基礎。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