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文章都得用籠統的方式開始,老師說,這是規矩,可以得高分。他們說長大是時光里潛移默化的妥協,所以我在應試作文終于寫好的初三,連物理卷子上都有《岳陽樓記》的味道。
被同學拉著去看《畫皮2》,我端坐在一旁冷眼看那些平日叉腰損人的女生一個個哭得稀里嘩啦,心里特鄙視她們。不就是一個鳥妖嘴賤手賤引發的血案嗎,至于眼淚波濤洶涌嗎?結果出了影院,忽然發現自己也在哭,才明白戲劇是可以左右人的情緒的,即使由于魔鬼備考遠離了很久。
發呆,睡到自然醒,吃一天。這些我們早就想好的放松,在假期悄無聲息地來了以后竟然一個也沒實現。因為發呆的時候心會亂,睡到6點就條件反射地睜眼睛,胃不喜歡一整天接受食物不停抗議,甚至一直盼望了很久的綜藝節目也不好笑了,而初三一年沒有擁抱的電腦還給自己的一瞬間,竟然不知道要干嗎。
空虛得像云一樣。
家長不會讓你一直空虛的,我媽湊上來問我學文還是學理,這個問題簡直就像讓男人宣布是注重女人的外貌還是內心一樣難。我哪里知道,因為我不認識文科和理科,很容易就被它們其中的一個隨便地誘惑,然后披上理科生或者文科生的皮,準備三年后的高考。
我覺得很殘忍,但我的同學不覺得,這就是差距。我的憤世嫉俗恰到好處地彰顯了他們的成熟,這是反襯。
沒道理,成熟能怎么樣,可以當飯吃么?他們說你裝什么裝,裝純可以變成韓寒嗎?不能。“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怕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良好的訓練’,而不是‘良好的教育’。”我把臺詞寫到作文里。語文老師摸著我的頭指著鋼筆字,“以后不要寫這種意圖蒙眬、文風犀利、抨擊社會的句子。”我說好,但我很茫然。她說得越多我就越搞不清狀況,像一個諷刺一樣的中國式悲劇。
其實我是不是也很虛偽?我們那引以為豪的個性標簽在面對應試教育時,除了放棄,沒有選擇。
也有人沒放棄,但我不敢。這個國家通往成功的路有好多,但大家都認同一條道,我沒判斷,只是跟著走。
一路走得很跌跌撞撞,我希望變得堅強。
[編輯:苗與]
myhqs@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