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簡版父親”(或稱“兼職爸爸”)在許多美國男人眼里是理想的父親狀態:他們有自己的后代,卻不用操心子女的撫養和成長等問題,因為那一切將由母親單方面來負責。這些父親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過自己的生活,何時想見孩子只要與母親約定即可。
38歲的約翰·邁亞特就是這樣一位“精簡版父親”,官方的叫法是“公開的捐贈者”。8年前他將自己的精子贈予好朋友索尼婭和她的女同伴侶,幫她們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孩子。事前,約翰與她們達成了協議:孩子全權交由母親們撫養。這類協議在同性戀社區非常普遍,在非同性戀社區也越來越流行。協議中,父親們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會約定平時保持一定聯系,每逢孩子生日或圣誕節時父親必須到訪,而有的則約定父母雙方承擔平等的撫養義務。約翰的兒子盧卡斯現在已經7歲,盧卡斯小的時候,約翰每周會去看望兒子2-3次。兩年前,約翰離開曼徹斯特去了倫敦,現在他一個月去看一次盧卡斯。約翰說他非常喜歡這種既當爸爸又不影響自己其他追求的生活模式,雖然他有時也感到內疚,但一想到兒子能夠得到悉心的照顧和足夠的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他也感到很放心。
42歲的法學教授邁克爾·湯姆森并不確定是否喜歡兩歲的女兒安娜(化名)叫自己“爸爸”。他同約翰一樣,以相同的方式幫一對女同伴侶當上了媽媽。邁克爾與她們也有約在先,孩子交由母親撫養。邁克爾自己也不認為自己當上了爸爸:“但是讓寶寶叫我叔叔實在不太合適,感覺怪怪的,我的角色其實更像是‘教父’?!庇嘘P孩子的一切事務,邁克爾并不同于普通父親那樣參與到各種決策中去,只在遇到一些重要問題時,媽媽們才會征求他的意見,比如起名字。但當送安娜去育兒室,需要填寫家庭成員信息時,邁克爾也拿不定主意了,“需要填寫我的名字嗎?我愛人大衛(邁克爾的男同伴侶)的名字用不用填?”
邁克爾對自己這種特殊的父親身份也有不少的想法:“人們批評我這樣的父親自私,還給我們貼上了“精簡版父親”的標簽。我知道確實有一些人以這種方式傳播自己的基因,將生下的寶寶視為‘戰利品’,但我可不是這樣的人。我做這些90%是為了幫朋友,剩下的10%是受好奇心的驅使——我想看看孩子是如何長大成人的,并非因為我想當父親?!?/p>
約翰·邁亞特是一位編輯和劇作家,他擔心自己會成為“禮物爸爸”——同禮物一樣只有節日時才會出現,但是他說自己與盧卡斯的關系親近、自然。他們一起游泳,一起選購圖書,如同普通父子那樣對話和嬉笑。“那天我們一起游泳,我看到盧卡斯就像大哥哥一樣,‘霸道地’把胳膊放在其他孩子的肩膀上,讓我想起了同樣年紀時的我。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他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那種表情簡直跟我像極了!”約翰與盧卡斯母子的關系與離異關系——父母其中一人逐漸從完整的家庭關系中淡出——有所不同。相反,他們最初的協議是,索尼婭是盧卡斯的第一監護人,在孩子的問題上,約翰沒有決策權。但是遇到實際問題時,二人總是共同商議做出決定。
約翰和邁克爾與索尼婭和她的女同伴侶相識多年,對彼此相當了解,這使他們在面對諸如擇校和飲食等許多問題時,很容易達成共識。不過,其他很多“兼職爸爸”就沒這么幸運了,他們大多在捐贈網站的介紹下才與想借精生子的女子結識,對彼此的過去并無多少了解,因此他們在未來的相處中,很難不出現摩擦。
2007年建立的第一家精子捐贈網站“合作父母聯盟”的創立者詹妮·卡恩斯介紹說,大部分捐精者希望孩子出世后能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但并不想完全履行父親的職責?!昂献鞲改嘎撁恕蹦壳霸谌澜缬?萬名會員,其中60%是男性同性戀,其余的大多是三十來歲、非同性戀的單身女性。詹妮說,在60%的會員中,確實有一些長期穩定的捐贈者,他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擴充自己后代的數量,但也有很多捐贈者只是想給自己的親骨肉當“叔叔”。47歲的單身男人丹尼爾有一對4歲的雙胞胎,他們與自己的單身母親生活在一起。孩子們生日時,丹尼爾會帶著禮物出現;丹尼爾還會收到有關他們近況的郵件;他們喜歡直呼丹尼爾的名字,從未叫過他“爸爸”。
“我現在每隔一兩個月去看看他們”,丹尼爾說,“他們小時候,我去看他們的次數其實更少,因為那時他們太小了,對我來說似乎沒有什么意義。這話聽上去可能很奇怪,但是知道他們都好好的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我從來沒想過擁有一個尋常意義的完整家庭,但我希望當我死后,我的生命以某種方式得以延續,于是我注冊了網站會員?;蛟S這聽上去讓人感覺太自私,但是,哪個父母不是這樣想的?”
在聯合國擔任項目經理的湯米·彼得森卻與丹尼爾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為一對認識了12年的女同伴侶提供精子,一對雙胞胎男孩成功誕生。今年35歲的湯米說起自己第一次抱起兒子的情景時,依然感慨萬分:“我就像墜入情網一般,瞬間愛上了他們,那種感覺太美妙了。看不見他們時,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出他們的樣子,我希望永遠都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湯米在自己家里給男孩們準備了一個房間,里面裝滿了玩具。湯米的父母也與湯米住在一起?!皠e人都說我們家很‘摩登’,你覺得呢?”湯米笑著說。在這種特殊復雜的關系中,很多看似會引起摩擦的事情,都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化解。
“如果孩子的父母雙方都能保持一種開明的姿態,懂得變通,‘精簡版父親’這種家庭模式就能夠帶來皆大歡喜的局面?!本杈W站“花粉樹”的負責人帕特里克·哈里森律師說,“許多女性會員希望自己孩子的父親能夠變身完美叔叔,不過多介入她與孩子們的生活,很多捐精者也是這么想的,但是當他們把孩子抱在懷里時,一切都變得復雜起來?!彼麄兛赡軙蝗挥X得,當爸爸的感覺也不壞,這種心理變化很難預料。不久后,孩子們也開始要求增加見“叔叔”的次數,這些變化都可能給將孩子視為自己私有財產的母親們帶來困擾。
49歲的尼爾是個音樂人,一直過著高調、無拘無束的生活。12年前他幫一位女性朋友生下了女兒佐伊。起初幾年,尼爾很愉快地扮演著“叔叔”的角色,與她們母女二人沒有太多往來。直到有一天,尼爾發現女兒成長過程中自己的缺席對她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此后,尼爾在周末常去看女兒。佐伊表現出了對音樂的喜愛,尼爾便時常給女兒發短信和郵件,告訴她一些樂隊的新鮮事。他甚至開始考慮,是否在女兒家附近開一間音樂公司,這樣便有更多的機會見到女兒。不過,這一切都是尼爾一廂情愿。在佐伊母親的眼中,尼爾儼然成了一種威脅,局面變得很尷尬。尼爾不想傷害女兒的母親,但也不想從女兒的生活中消失。尼爾開始渴望當一名父親,對于年近50的他來說,佐伊是他惟一的希望。
為了避免這類糾紛,倫敦律師艾莉森·伯特建議,捐贈者和接受者在孩子出世前最好起草書面協議。雖然這份書面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卻可以將一些概念化、抽象的東西明確具體化:比如生父與孩子和生母聯絡的頻率;生父應該承擔哪些責任和義務;如果父母任何一方死亡,將作何安排;誰負責教育孩子,生活起居一切都由誰來管理。這類糾紛經常源自于孩子父親的“反悔”。2012年3月,英國上訴法院受理了一起民事訴訟。案件中,一位男同為一對相識的女同伴侶提供精子,在孩子出生前的一次晚餐上,三人共同商討制訂了一份協議。如今孩子已經兩歲,父親卻沒有履行約定,希望多見見兒子,并提出讓兒子在自己家里過夜、過周末的要求,小男孩的母親們感覺受到了背叛,痛苦不堪。最終,法官們做出了有利于孩子生父的裁決。
“坦率地講,如果有人想在一頓飯的時間里就定出生小孩的計劃來,無論最后結果怎樣都是他們‘自作自受’?!?9歲的演員查理·孔杜作為精子捐贈者與一位女性朋友生了兩個孩子,“他們有沒有定義什么叫‘參與’?協議中能這樣約定嗎?‘我們希望你與孩子建立感情,但是你對孩子的愛不能超出我們要求的限度。’這現實嗎?”
孔杜與孩子的母親凱瑟琳約定,他們輪流照顧兩個孩子——3歲的喬治亞和6個月的哈爾,喬治亞很喜歡這種方式,認為有兩個家才是正常的??锥挪徽J為這種育兒方式如人們所說“很自私”?!拔覟槲业募彝ツJ礁械津湴粒锰幎喽?,其中一個優點就是,每個人都有閑暇的時光。我站在公園里,為喬治亞推著秋千,給小哈爾喂著奶。到了地鐵上,喬治亞沖我喊到,‘爸爸,我要上廁所’……為人父母,少不了這些平凡瑣碎的事情,盡管瑣碎,但是充滿樂趣和驚喜?!?/p>
[編譯自英國《泰晤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