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筆記本……當今的世界里,屏幕無處不在,昔日的科技先鋒如今欲從這場“數字雪崩”中逃離出來,但這已成為一種奢望。
在美國硅谷,有一所“零科技”學校,名叫半島華德福學校。那里既沒有電腦,也沒有電視,甚至連一塊小小的屏幕也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校方不使用任何與高科技有關的教學設備,只用黑板、彩色粉筆、白紙、編織針。雖然沒有令人目眩的高科技設備,但半島華德福學校卻受到了高科技精英們的偏愛,許多在谷歌、蘋果等IT企業工作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念書。在華德福,75%的學生父母任職高科技企業。這所私立學校的年學費約為2萬美元。
走進學校,你會發現教室的墻上釘著黑板,黑板槽里擺著彩色粉筆,木書桌上放著課本和鉛筆,花園里擺放著烤爐,看不到任何高科技產品的蹤影。在縫紉課上,孩子們一起學習編織技巧。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手工縫制襪子,高年級的學生學著用縫紉機做睡衣。此外。學校建議學生在家里也盡量不使用電子產品,要求家長控制孩子接觸屏幕的時間。
為什么在全球科技重鎮硅谷,深受信息產業影響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沒有電腦的學校讀書呢?學生家長皮埃爾,洛朗從1987年起在硅谷定居。他為孩子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在于,他并不看好如今教學機構在越來越低齡化的班級中配備電子設備的趨勢。他說:“電腦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就好比一個只有錘子的人會把所有的問題都看成是釘子。就數學而言。需要老師使用形象化、直觀的表達,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空間概念。而屏幕會對教學方式有所限制,從而使孩子們的肢體語言和情感因素退化了。”
正如皮埃爾,洛朗所愿,在半島華德福學校,孩子們用畫畫、跳繩的方式學習乘法。然而有人擔心,在這個科技社會,如果孩子不在學習初期就開始接觸高科技產品,將來會缺少競爭力,對此,皮埃爾·洛朗直言:“我不知道15年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但我知道工具還將會發生很多變化。我在微軟工作了12年,深知為了達到最便捷的使用效果,如今人們在軟件研究上已經取得了何種進展。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腦,什么時候我們才能擺脫這種束縛?”當大多數人還在為數字鴻溝所導致的財富差距擔憂時,科技先鋒們已開始考慮如何擺脫高科技產品。
當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網絡依賴癥”吋,科技先鋒們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自由軟件之父理查·斯托曼聲稱他將選擇無網絡工作。他在網站上這樣寫道:“我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上網,除了收發一兩次郵件?!睌嚅_網絡已成為一種自愿行為。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員弗雷德,斯塔茨曼養成了在咖啡館做學問的習慣,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專心研究,免受打擾。他說:“我得從網絡癡迷癥中解脫出來?!钡詮呐赃呉粦羧思野惭b了路由器以后,這個咖啡館也被無線網覆蓋,他的計劃就泡湯了。于是,他研發了一款名為“自由者”(Freedom)的軟件,這款軟件可以使你的電腦最高單次斷網時間8小時,而且你需要重啟電腦后才可連接網絡。他還研發了另一個名為“反社交”(Anti-social)的應用軟件,這款軟件允許電腦接入網絡,但會屏蔽Facebook.Twitter等等社交網站。他說:如今五花八門的功能使電腦不再是一臺簡單的打字機,而是一個消遣的工具,最能打發時間。網絡無處不在,現在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們自己。
對于斷網這一提議,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雪莉,特克表示:“人們普遍感覺這行不通,因為相當一部分人把90%的工作時間都花在了發郵件、發短信上,”在她的著作《一起孤獨》這本書中,她發現一個人在手機上查看郵件或是發短信的行為也會傳染周圍一群人,就像打哈欠一樣。她說:“很多人說把手機放在枕邊睡覺僅僅是因為手機有鬧鐘功能,他們其實是在撒謊……我相信,為了解決網絡依賴問題。會有越來越多的潛力市場紛紛涌現出來?!?/p>
這在廣告業中已經有所體現。在美國,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手機廣告:一個新娘走在紅毯上還在發短信。一個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還在玩手機……這樣的世界離我們不遠了。泰國DTAC電信公司的廣告也描述了同樣的問題:當人們在玩手機的時候,身邊的人都隱形了。這則廣告通過視頻的形式告訴大家:不要因為十指間的精彩,忘卻了身邊真正的風景。
越是在科技發達的國家,擺脫高科技產品的愿望就越加強烈。人們長期生活在無間斷的信息流中,無暇收拾殘局,是該停下來歇一歇了。過于依賴網絡讓人們失去了真正的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如今寺廟、遠行、退休深得人心的原因。雪莉,特克教授說:“完全脫離網絡就相當于休年假,已經有人開始嘗試從周五晚到周日斷網,或是不使用家里的電話、電腦?!?/p>
“黑洞度假村”將會成為一種新生事物。在美國加州大海岬的波斯特大農場旅館,人們可以選擇一間無網絡、無電視的房司,每晚住宿費為2285美元。這是一個享受奢華生活的新理念。同樣,位子美國佐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禁止攜帶手機和相機等電子產品進入球場,也不允許任何女性入會。
正如法國幽默作家皮埃爾,德普羅日諷刺的那樣,如今,西裝革履的都是打工一族,老板們都身穿牛仔褲。桌上放著的手機早已不是權力的象征,擺脫“屏幕”的俘虜成為奢華生活的標志。富人們有權、有自由遠離網絡,大多數人則不得不跟隨潮流。新時代的“電信窮人”是那些需要整天回復別人信息卻別無選擇的人,他們不得不長期生活在緊迫和無休止的問詢中。相反,新時代的有錢人是那些有能力過濾信息,并創造面對面交流機會的人。
在電視行業我們發現,過度消費往往發生在普通老百姓家庭中。如今。沒有電視機的家庭往往是最富裕的社會職業階層,而擁有兩臺甚至更多電視機的家庭才是普通工薪階層。那么網絡和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是否也和人的財富成反比呢?
法國圖爾寬市純潔圣母學校的一位老師說:“當我們想把教學通知放到網上的時候,有的老師會擔心那些不能上網的學生無法看到。但實際上,如今不能上網的學生還沒有吃不飽飯的學生多。”在無網絡教學的倡導下,2008年,生態一咨詢機構(Eco-Conseil)在斯特拉斯堡首先發起了“10天無屏幕日”的活動。隨后,法國圣馬洛中學也開展了同樣的活動。去年11月25日,法國穆蘭岱普萊中學在網站上發布了這樣條標語:“如果您看到了這條信息,那就說明您今天沒有擺脫電腦?!痹谶@所學校的走廊里還張貼了電視和電腦虹吸大腦的圖畫,從那天起,該校的老師們也開始使用紙質花名冊點名。校長多米尼克,夏娃解釋說:“關閉屏幕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到什么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奔儩嵤ツ钢袑W開展了周末兩天不上網的活動,百余家庭參與其中,但一些學生沒能堅持到最后。他們辯解的理由五花八門:我媽媽不讓我們本打算這么做,但實際上我們看了兩部電影等等。
[譯自法國《世界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