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美大陸延入太平洋約1000公里的范圍內,被人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現存著一些不尋常的動物物種,例如陸生鬣蜥,巨龜和多種雀類。
1835年,查爾斯·達爾文參觀了這片島嶼后,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考察研究,通過對比該群島物種與南美大陸物種的相似與差異性,啟發他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進化論》,打破了歐洲教廷延續了數千年的“上帝造人”說。今天,數十萬游人為了領略它的美艷,尋著達爾文的足跡步入此地,最終使這里成為了“被困的天堂”。這里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與上帝分手的地方。
加拉帕戈斯群島位于太平洋東部的赤道上,它是厄瓜多爾共和國的一個省,距離厄瓜多爾本土1100公里,由19個島和周邊附屬小島以及巖礁組成,陸地總面積約7994平方公里,散布在約5.95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跨赤道兩側。是由四五百萬年前巨大的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在100多萬年前浮出海面。島上的火山噴發還時有發生,這里的火山不高,但面積很大,一座海拔不過1000米的火山,直徑能達20公里。
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于此。這里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
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動物在科學上有重大意義。當地特有的種屬占很大比例,所有的爬蟲(只有一種夜蜥蜴除外)和大多數的留鳥都是當地特有的種屬。此外,一些南極的品種,如企鵝和海豹在島嶼上和熱帶動物并存。
1835年,26歲的查爾斯·達爾文跟隨一艘名為“小獵犬”號的英國海軍測量船來到這里,他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采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想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并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給達爾文靈感的就是加拉帕戈斯成群結隊的雀科鳴鳥。所有這些鳥都是偶然從南美洲飛抵這里的古老品系的后代。它們在整個島上找到了許多閑置的適于棲息的生態環境,并進化成能在體形大小、鳥喙形狀、羽毛顏色和聲音、飲食和行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13個品種。不同品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就是這種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些鳥具有典型的食籽喙,另一些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長有一種長而尖的嘴,還有一些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啄木鳥不僅長有一個專門的喙,而且還形成一種復雜的行為模式,包括用仙人掌刺去捕獲裂縫中的幼蟲。
達爾文發現這里的動植物為適應自然環境而發生變化,如生活在各個島上的同一種鳥類和海龜的形態和習性大不相同。這個發現使他認識到自然也能對物種進行選擇,為他的“適者生存”的進化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達爾文,在島上建起了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紀念碑和生物考察站,這個島又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
當查爾斯·達爾文把加拉帕戈斯群島變為“進化論”的完美展示窗口的同時,也給這座群島帶來了可怕的困擾:使這里成為了世界游客的向往勝地。這里有數不盡的完整無缺的本土物種——未經損害、或是與外來物種接觸,它們不但引來了科學家、自然學家、生物學家的濃厚興趣,也招來了好奇者的注意——他們來拍攝蒼頭燕雀、鬣蜥、海獅、海龜……如果1979年前來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的游客有1.2萬人的話,那么2011年的數量便是18萬。
群島上生物資源異常豐富,并且大多數保持著原始風貌,不過它們正面臨嚴重的威脅。第一,偷掠者盜掠島上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捕撈稀有魚類和海生動物;第二,家養動物變得孤僻而粗野,嚴重地破壞島上的動植物資源;第三,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被引進,導致當地生物鏈紊亂。
由于群島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從而形成了獨自的特點,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地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島上有罕見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既有寒帶的企鵝又有熱帶的大蜥蜴,許多物種舉世難覓其二。島上800多種植物中,約300種是群島特產,58種鳥類中28種舉世無雙,24種爬行動物全部是獨一無二的物種。島上沒有猛獸,所以動物都不怕人。
盡管厄瓜多爾官方盡力保護這片群島,但仍免不了人類踐踏所留下的痕跡。游客乘坐的飛機、船只和車輛排放的污染物對該島動植物造成嚴重危害。試圖控制一個利潤豐厚的旅游產業——僅2010年該島的旅游利潤為2億歐元——是擺在厄瓜多爾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是一座“被困的天堂”,曾經它與世隔絕,如今它滿布瘡痍,希望將來,它不要尸橫遍野……
[譯自西班牙《M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