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社交網站、拍照手機和廉價的面部識別軟件基本可以實現無處藏匿的全民監督。赫胥黎會感到自豪的。
長久以來,科幻小說家已想象過未來的面部識別技術會讓“匿名”二字銷聲匿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將現在市場上有售的面部識別軟件與Facebook在全球7.5億用戶的身份數據庫結合,《少數派報告》(好萊塢科幻片)中的未來世界已經來臨。
由亞歷山德羅·阿奎斯蒂教授領導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團隊用一個35美元的網絡攝像頭,在校園內隨機拍了93名學生的照片。幾秒鐘內,研究人員借助面部識別軟件,以及Facebook上可公開的用戶頭像,就確定了鏡頭下1/3實驗對象的身份。
阿奎斯蒂說:“如今人們一直在關注網絡空間的隱私,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真正需要保護的將是現實世界中的隱私。”那些學生的身份一旦確定,研究人員便輕易推算出他們社會保障號的前五位數字。因為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如果你知道一個人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其社保號的前五位是可以猜出來的。而生日、出生地等信息在Facebook的個人資料頁面上都能查到。
似乎托馬斯·赫胥黎(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最杰出的代表,堅信只有事實才可以作為說明問題的證據)是正確的,而喬治·奧威爾(英國小說家,一生做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預言,代表作是小說《1984》)卻錯了。無處不在的監控并非由《1984》中的政府精心策劃,而是科技的發展,使之成為人手可得的技術。阿奎斯蒂稱之為“監視民主化”。例如,2011年8月初倫敦爆發騷亂后不久,治安維持會會員中一批技術愛好者組織了“谷歌網上論壇”,將阿奎斯蒂研究團隊開發的技術應用到暴徒的網上照片和視頻上,幫助執法部門識別、確認了不少暴徒的身份,對其提起訴訟。
面部識別工具是通過分析一個人臉部的幾十項特征,如額頭的長寬、眼和鼻子之間的距離進行身份識別。谷歌表示,其圖像搜索工具“護目鏡”可以讓照片代替文本作搜索詞。例如,隨便在街上拍下一個人的照片,此工具可以讓你找出照片中的人——一張照片就可以查出一個人的身份。還好目前這家搜索巨頭選擇不啟用該功能,因為這太令人毛骨悚然。
Facebook最近推出了一款面部識別工具,讓用戶自動為照片中的朋友加標簽,引起了一些隱私權倡導者的反對。這些反對者似乎沒有意識到,即使沒有這項技術,Facebook龐大的照片庫也早已存在,讓第三方有可能進行面部生物特征識別。雖然Facebook的服務條款禁止他人從其網站提取信息,但并沒有適合的技術工具防止此行為的發生。而且,提供照片的又不止Facebook這一家社交網站。對大多數人而言,互聯網的某個地方已有我們的一些被識別的照片,而且這種趨勢不斷上升。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編寫了面部識別iPhone應用程序,但決定不向公眾發布。阿奎斯蒂說:“從照片推斷個人信息的時代已到來,我們最好認真思考是否真的要活在這樣的未來。”要將阿奎斯蒂研究團隊的技術成果推廣到全球范圍,仍需幾年的努力。阿奎斯蒂說,主要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得有大型可靠的照片庫,例如機動車輛部的資料;二是強大的運算能力。要在3億張照片中確定一張照片,目前需要幾個小時,使用最新的面部識別技術則只需10秒。阿奎斯蒂說:“5年之內,這一技術必將普及。”
專門的面部識別產品已經上市。 普利茅斯—生物智能識別技術公司已開發出價值3000美元的iPhone裝機必備系統——MORIS(移動罪犯識別和確認系統),今年開始已被全美數十個警察部門采用。警務人員可以只要用iPone手機給犯罪嫌疑人拍張照,虹膜掃描和面部識別技術就能在刑事資料庫已有的照片中進行搜索。
微軟和英特爾攜手共同開發了一種街頭數字廣告牌,廣告牌上裝有人臉偵測攝像頭,可以根據路人的性別和年齡,向他們展示相關的廣告。今年早些時候,芝加哥酒吧里的攝像頭安裝了類似的軟件,讓夜生活愛好者可以使用他們的智能手機查看某家酒吧的來客狀況,顧客的性別比例和平均年齡,再決定到底去哪家。
到目前為止,執法人員并沒有用此技術來識別普通公民的身份。2011年7月備受關注的“史丹利”杯冰球決賽騷亂后,一家加拿大保險公司慷慨自愿地要將其照片數據提供給溫哥華警方,但當局拒絕了該提議,擔心這會違反加拿大的公民自由權利。在倫敦,蘇格蘭警察廳正使用面部識別工具和一些社會信息,識別暴徒身份。
盡管科技發展迅猛,但并非萬無一失。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名司機因為看上去太像另一位司機,駕照被錯誤地撤銷。之后,他起訴了所在州的機動車輛部,經過十天行政糾紛,才恢復駕照,得以正名。阿奎斯蒂說:“我們認為自己是美麗而獨特的雪花,其實不然。很多人跟我們長得很像。”如今美國30多個州的機動車輛部已將面部識別技術應用到駕照上,以防止身份欺詐。
如果您擔心自己的隱私,現在是時間該更換下自己Facebook個人主頁上的照片了,換一張戴著超大太陽鏡的照片吧。
[譯自美國《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