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一個濕熱難耐的下午,美國加州潘德頓軍營,數百名海軍陸戰隊員(有的還拖家帶口)聚集在營地休閑區一棟低矮的混凝土電影院里,免費觀看電影《勇士》(9月才正式在全美上映)。《勇士》講的是一名從伊拉克前線歸來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返鄉后參加一場綜合格斗錦標賽的故事。軍方對于《勇士》的參與,不僅僅體現在潘德頓軍營的提前觀影,海軍陸戰隊甚至派人直接參與了劇本的修改,200多名穿著軍裝的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員作為群眾演員參與了電影的拍攝。
從深受美國觀眾喜愛的劇集《軍嫂》(ArmyWives,2007年開始播出,目前已播放到第5季)《重返犯罪現場》(NCIS,2003年開始播出,目前已播放到第8季),到風靡全球的大片《變形金剛》《洛杉磯之戰》,美國國防部與好萊塢的合作項目數不勝數。軍方還允許環球影業拍攝電影《戰艦》時,到“密蘇里號“戰艦上取景。今年2月公映的驚悚電影《英勇行為》中,海豹突擊隊隊員也獲準出鏡。數十年來,好萊塢與軍方之間的合作滿足了雙方的需求:電影攝制者能夠獲得讓他們的電影更加真實的設備、外景、人員和資料,軍方則藉此控制他們的對外“形象”,這一點不僅對于征兵很重要,還可以引導軍人的行為,打動為軍費埋單的美國納稅人。鑒于現今美國總人口中只有不足1%在軍中服役,娛樂領域——電影、電視、游戲等,便是公眾對軍人形成了解的主要途徑。“好萊塢大片已經成為為軍方辯護的最重要媒介”,《勇氣與榮耀:美軍在電影中的形象塑造》一書作者勞倫斯·H·蘇伊德說,“美國人喜歡暴力,戰爭題材的電影便提供了各種各樣毫無危險的暴力。”
但隨著電影《追殺奧薩馬·本拉登》的拍攝,美國官員該給予此片導演和編劇多少幫助的爭論,照亮了拍攝戰爭題材影片的一些雷區,這些“雷區”須由貨真價實的士兵與試圖刻畫他們的娛樂引擎聯手才能趟過。
表面上看,美國國防部很樂意與電影人合作拍攝追殺本。拉登的電影,畢竟,這次行動是美軍一次無與倫比的勝利。早在5月份海豹突擊隊與中情局在巴基斯坦聯手對拉登發動突襲之前,導演凱瑟琳·畢格羅便開始構思這部電影,試圖講出追捕這位恐怖頭目長達10年的歷程,電影將由索尼公司于2012年10月份發行。
對于軍人形象的刻畫常會出現不同看法——軍方要員對那些目無紀律、狂妄自大的主人公看不慣;電影攝制者和影迷卻喜歡這樣的角色,普通士兵則會從諸如軍靴顏色等日常細節給電影挑刺。從上世紀70年代電影《巴頓將軍》里那位趾高氣揚的二戰將軍開始,過去40年里電影中最深入人心的英雄都是自大自主的標新立異者。美國國防部負責與娛樂媒體打交道的菲爾·斯特伯說“電影或電視劇里總會有這種俗套模式,即要想成為英雄,你就得違反組織紀律。獨來獨往、莽撞行事似乎是電影中軍人的普遍形象,這與軍隊里的觀念截然相反,團隊協作是我們的基本原則。
凱瑟琳·畢格羅的上一部電影,拍攝于2008年的《拆彈部隊》情節緊張刺激,講述伊拉克戰場上一名桀驁不馴的拆彈士兵的故事。該片獲得了2010年第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但畢格羅表示,一開始她就在劇本上與軍方產生過分歧。斯特伯說:“對于我們來說,《拆彈部隊》是有問題的,它背離了真正的軍人氣質。我們看重的不是道具軍服上的肩章是否屬實、演員敬禮的姿勢是否規范,而是真正的士兵在觀影后的感受,這是我們的底線。”
在這部關于本·拉登的電影中,導演畢格羅必須面對更多的矛盾。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彼得·金分別給中情局和國防部寫了一封信,對白宮允許電影攝制者為拍攝電影而接觸機密資料提出質疑。彼得·金還呼吁對電影公映的時機予以重視:在2012年美國大選前不足一個月上映此片,對選民的傾向必有影響。對于上述說法,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方面否認畢格羅獲準接觸機密資料,另一方面卻斥責國土安全委員會應該關注“遠比電影重要的話題”。
不爭的事實是,今年夏天,畢格羅曾與國防部主管情報工作的副部長邁克爾。維克斯面談。畢格羅說:“我的下一部電影,將三屆政府——克林頓總統、布什總統和奧巴馬總統的共同努力,以及國防部和中情局的合作策略與實施融為一體。其實,追查世界頭號通緝犯這一危險工作是由軍中人士與情報機構的人合作完成的,他們為了更多人的利益,甘冒生命危險,根本不考慮政治立場。這是一個地道的美國式勝利,既英勇又超乎黨派,說我們的電影要以別的方式表現這一巨大勝利是沒有根據的。”
在好萊塢,因涉及追殺本·拉登行動而遭遇來自華盛頓阻力的遠遠不止畢格羅的這一部電影。白宮宣布本。拉登之死的消息不到48小時,迪士尼公司便提交了一份專利申請,試圖將執行獵殺行動的精英特種部隊“海豹第六小隊”注冊為商標,用于電影、電視秀、游戲和玩具等。不過當海軍表示反對后,迪士尼撤回了申請。
美軍每支部隊都有專門與電影或電視業打交道的人,駐扎在洛杉磯西木區惠雪大道的辦公樓里。眾多好萊塢大腕,如《黑鷹墜落》的制片人杰瑞·布魯克海默、《變形金剛》的導演邁克爾·貝,都與這些軍方辦公室有長期聯系。從紀錄片到游戲,每年接受軍方協助的電影難以計數。通常情況下,都是好萊塢敲響五角大樓的門,請求幫助,但事情總有例外。2011年6月,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洛杉磯的一次演講中,請求臺下大約500名制片人、編劇,演員和導演,在娛樂節目中多講一些軍人家屬的故事,以改善軍人及其家屬的住房,教育、衛生等條件。“你們有辦法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第一夫人對聽眾說,“你們有創造性,有影響力。請觸動我們,觸動美國人民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這些問題以及他們(士兵)的家人。”
有時第三方會充當好萊塢與軍方的介紹人。例如,影院廣告銷售公司“全國電影媒體”(NCM)便促使軍方與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就一項招募新兵的營銷活動達成合作。該活動將電影《X戰警第一戰》中的片段與真實的士兵形象進行切換,配上畫外音“英雄就是——發現自己能做非凡之事的普通人。”調查顯示,在影院中看過上述畫面的17—24歲年輕人,表示愿意參軍者比沒看過的要多25%。
在潘德頓軍營觀看《勇士》后,曾兩次赴阿富汗執行任務的汽車運輸軍官希布恩馬表示,好萊塢電影沒能準確地把軍人的氣質展現出來。“你可以理個像那么回事的發型,可以穿合乎現實的軍靴,但你卻無法模仿一個海軍陸戰隊員。”
在為海軍陸戰隊員簽了名并與他們握手后,《勇士》的主演湯姆·哈迪細想著希布恩馬的話,嘆息著說:“我的確不是真正的士兵,因為我遠不如他們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