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1952年出生于北京,山東省蓬萊縣人。王明明曾受到吳作人、李苦禪、周思聰等諸先生的點撥,不僅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也明白了為人為藝的道理,養成了謙遜、平和、含蓄、執著的個性。王明明現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明明除了對傳統繪畫有著獨到的認識外,對中國畫吸收西畫營養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見解。多年來,他不斷在傳統中國畫中尋求新的體悟,發現新的人文精神,并孜孜不倦地在舊形式里加入新的感受。其在花鳥作品中,既有意地增強了現實感和鮮活氣息,又保留了傳統繪畫的東方韻味。
《麗日秋喧》這幅國畫,便是他此類作品中的杰出代表。畫家以明朗、熱烈而又不失清雅的色彩入畫,不但發出自己如詩歌般“秋的私語”,還將秋日的喧囂與熱鬧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畫面充滿著金黃色,漫卷流丹溢彩,秋日的樹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成群的鳥兒在林間嬉戲。在色彩的表現方面,王明明借鑒了西方印象派及表現主義油畫的某些表現方式,采用了強調氛圍渲染的描繪方法,同時又注意色彩間的過渡和呼應,從而形成了單純而不單調、靈動而又雅致的藝術特點。整幅作品給人一種祥和明艷的感覺,在色彩斑瀾中透露出一種恬靜的藝術格調。
這幅作品的題材并無多少新奇之處,但卻在筆墨情致、精神溝通上深下功夫。首先,畫面單純寧靜,而且色彩處理明朗而又有著不可思議的和諧,在用色上體現了作者清淡、平和、明凈高潔的美學風格。畫家能夠化陳為新,吟唱新的心曲,令人手摩目賞之下,內心深處得到了某種觸動。其次,這幅作品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舒服和愉悅的,畫家借鑒油畫手法,用高光強化光線效果,將整幅作品處理成金黃的暖色調,突出了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不行乖戾的時髦,力求內斂和樸素雅正的格調,正是王明明為藝的可貴可取之處。
責任編輯:郭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