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歐羅巴:遠見之神

2012-04-29 00:00:00俞可
世界教育信息 2012年11期

時下,由歐債危機引發(fā)的種種困境嚴重危及“歐盟”這個一體化組織。它漸現(xiàn)支離破碎,甚而日趨分崩離析。正值此際,幸運之神不期而至——歐盟問鼎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談及歐盟的成就,人們往往會關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已實現(xiàn)的目標,如跨國界自由流動、歐元、自由落戶以及統(tǒng)一的憲法,而忘卻教育一體化進程中的種種艱辛。誠然,歐洲教育一體化進程雖未能盡如人意,卻可圈可點。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持續(xù)推進勢必依傍歐洲教育空間之構建。

一、迷惘的一代

2012年10月16日,就在歐盟獲獎喜訊傳遍全球的第4天,中歐基礎教育國際化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與會者既有芬蘭中小學校長聯(lián)合會終身名譽會長Jorma Kalevi Lempinen,也有德國中學生。會上,德國學生即興放歌,激情萬丈,博得掌聲陣陣。而時下,一首葡萄牙歌曲《我有多蠢》(Parva Que Sou)紅遍歐洲大陸,唱出一代歐洲青年人的心聲——無能、無助、無奈和無望。無病呻吟乎?

據(jù)歐盟統(tǒng)計署(Eurostat)2012年10月1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2年8月,歐元區(qū)17國失業(yè)人口高達1800萬,失業(yè)率攀升至空前的11.4%,且形勢還將持續(xù)惡化。其中,尤為突出的是25歲以下青年人的失業(yè)問題,歐盟27國青年失業(yè)率已達22.7%。在西班牙和希臘,青年失業(yè)率竟突破了50%。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國的青年失業(yè)率均徘徊在31%~36%的高位。無論是經合組織(OECD)還是國際勞工組織(ILO),都無法預測歐洲經濟短期復蘇之可能。10月23日,歐洲優(yōu)化生活與就業(yè)境遇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發(fā)布的報告《既未就業(yè)亦未就學:歐洲的特征、代價和政策應對》(NEETs-Young People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Characteristics,Costs and Policy Responses in Europe)指出,歐洲的未來須由9400萬青少年來肩負,然而,當下的經濟危機正在摧殘這股希望。去年,歐洲15~24歲年齡段的青少年中有750萬既未就業(yè)亦未就學,即所謂的NEETs(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此外還有650萬25~29歲年齡段的青年人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2011年,為失業(yè)提供的財政轉移支付以及疲軟的購買力使歐洲遭受了高達1530億歐元的經濟重創(chuàng),約占歐洲GDP的1.2%,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增幅為28%。這些僅為保守的估算,由此激發(fā)的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尚未顧及。其中付出最大代價的自然是南歐各國,希臘的財政損失占其GDP的3.28%;意大利的損失數(shù)額最高,達326億歐元。而人口規(guī)模更大的英國、法國與德國分別為180億、220億和155億歐元。與2007年(即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前夕)相比,青少年失業(yè)所造成的經濟代價在希臘上升76%,西班牙45%,羅馬尼亞最高,為78%。OECD就業(yè)政策負責人斯蒂法諾(Stefano Scarpetta)甚至危言聳聽道,阿拉伯之春或許會在歐洲大陸上演。

ILO于2012年9月4日發(fā)布的報告《全球就業(yè)展望:青年勞動市場前景暗淡》(Global Employment Outlook: Bleak Labour Market Prospects for Youth)再次為西班牙、希臘、意大利、葡萄牙等南歐諸國敲響警鐘。報告顯示,中東與北非地區(qū)的全球青年失業(yè)率最高,分別達26.4%和27.5%,歐洲緊隨其后,亦高達16.9%,遠高于東亞地區(qū)的9.5%和南亞地區(qū)的9.6%。為歐洲青年高失業(yè)率推波助瀾的無疑是南歐諸國。通常情況下,高等教育是青年失業(yè)的緩沖器。然而,南歐高校卻自顧不暇。例如,為實現(xiàn)1000億歐元緊縮政策,西班牙保守黨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Mariano Rajoy)4月中旬頒布《公共教育體系合理化緊急措施》。此項舉措承擔著整項緊縮政策1/5的使命。舉國上下,大中小學,人人自危。若此舉真正落實,1/3的高校職工將失業(yè)。卡洛斯國王大學(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的教師竟從自動取款機上驚聞解雇——沒有任何預兆,學校匯給這些教師每人1萬歐元的遣散費。在希臘,去年夏天大學生示威的景象仍歷歷在目,1900余所中小學校面臨關閉。今年3月的債務緊縮政策導致高校在希臘銀行(Bank of Greece)儲備降級,縮水量達到1.4億歐元。課時縮減,課程擠壓,實驗室因缺乏實驗設備與材料而無法展開教學與科研,食堂因拖欠員工工資而關閉,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已成奢侈之舉……高校認為,財政預算自2009年以來至少已減半。大型高校尚可依賴特別賬戶渡過危機,小型高校只得聽天由命。同樣面臨困境的還有高等教育人才。國家獎學金管理中心(IKY)2011-2012學年終止了針對博士生和參與其他學術深造項目的學員的獎學金;希臘高校去年竟未新聘一名教學或科研人員。2010年10月成立的失業(yè)科研人員組織今年3月份向教育部疾呼,等待若遙遙無期,這些才俊只得遠走高飛。此舉可謂雪上加霜。希臘馬其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cedonia)經濟地理學教授Lois Labrianidis根據(jù)一項調查得知,13.9萬希臘學者散布于世界各地——這絕非本國人才剩余的結果。希臘高校因師資短缺無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進而導致產業(yè)低水平運作,國家財政狀況由此低迷不振,惡性循環(huán)。

趨勢研究院(Trendence)最新發(fā)布的歐洲最大規(guī)模高校畢業(yè)生調查顯示,南歐高校工科畢業(yè)生出國尋求謀生道路的意向顯著,在希臘幾乎占50%,西班牙約為40%,意大利約為37%。畢業(yè)生通常涌向歐洲經濟首強德國,但其學歷在他鄉(xiāng)備受冷遇。于是,南歐學子未雨綢繆——與其國內求學國外就業(yè),不如直接留學。由歐盟資助的院校報考網站“學習門戶”(Studyportals)發(fā)現(xiàn),南歐四國報考歐洲其他國家高校的人數(shù)同比陡增150%。此需求與南歐四國15~24歲年齡段青年失業(yè)率成正相關。2011年,歐盟留學意向增幅最大的四國——意大利(181%)、希臘(162%)、西班牙(156%)和葡萄牙(140%)——青年失業(yè)率恰恰最高:意大利(36.0%)、希臘(52.3%)、西班牙(51.2%)和葡萄牙(35.8%)。而歐盟27國這兩組數(shù)字的均值分別為92%和22.6%。

ILO5月22日發(fā)布《2012全球青年就業(yè)趨向報告》(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12),稱南歐四國青年為“迷惘的一代”,甚至將其打上游手好閑與自暴自棄的烙印。而OECD亦指出,南歐四國因人才短缺而喪失全球經濟競爭力。

二、裂變的大陸

以區(qū)域一體化實踐名留史冊的歐盟,在均衡發(fā)展方面卻不盡人意。歐盟統(tǒng)計署2012年3月12日公布的歐盟各區(qū)域2009年基本經濟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歐盟GDP總產值為11.75萬億歐元,人口為5.05億,年人均GDP為23500歐元。英國內倫敦(Inner London)高踞首位,年人均GDP為7.8萬歐元,是歐盟年人均GDP的332%;而保加利亞的賽維羅薩帕登地區(qū)(Severozapaden)屈居末位,為6400歐元。歐盟最富和最窮的地區(qū)年人均GDP相差竟達12倍之巨。東歐諸國勞動力成本以及社會保障水平低下,反而成為歐盟制造業(yè)的新增長點,對于促進歐盟人力資本流動的良性內循環(huán)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而傳統(tǒng)的歐盟版圖,即歐盟東擴之前,顯現(xiàn)的卻是一幅南弱北強的經濟格局。歐元的誕生重貨幣統(tǒng)一而輕財政契約,因而無以填平南北貧富的鴻溝。債務危機驟起,南歐各國危在旦夕。南歐四國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其國名英文首字母組成“PIGS”,國際輿論謔稱為豬玀四國。

南歐四國使歐盟深陷分崩離析之窘境。恰在風雨飄搖之際,殊榮從天而降。2012年10月12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當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ern Jagland)宣布歐盟為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喜訊時,不僅在場記者噓聲不絕,歐洲一片嘩然,全球各界尤為莫衷一是。

歐洲的裂痕不僅顯現(xiàn)在經濟層面,亦在教育范疇。在歐洲,人們生長與生活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教育機會及其成就。這是歐盟9月14日發(fā)布的報告《警惕差距:歐盟各區(qū)域間教育不均等》(Mind the Gap:Education Inequality across EU Regions)之結論。該報告揭示:嚴重的教育機會不均等不僅遍布于成員國之間,甚至出現(xiàn)在一國境內。

這份報告由設在法國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INRP)的教育與培訓社會觀察專家網絡組織(NESSE)為歐盟委員會撰寫。報告采用歐盟統(tǒng)計署數(shù)據(jù),從地理與教育兩大維度展開研究,即視歐盟統(tǒng)計署“地域統(tǒng)計單位命名法”(NUTS)的歐盟27國271個二級地域單位為教育的地域基本單位①,并參照“教育國際標準分類”(ISCED)的7個層級②。報告通過100多幅圖表形象地展示了教育的地域差異,并分別列出每項指標的十大最佳與最差區(qū)域。歐盟各國之間的教育不均等現(xiàn)象如下:

?誗各級各類學校在讀學生占總人口比率高的地區(qū)是北歐和西歐,尤其是芬蘭、瑞典、比利時和愛爾蘭,比率低的地區(qū)為德國東部、意大利北部、東南歐以及西班牙西北部和葡萄牙。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最高(35.93%),保加利亞的賽維羅薩帕登地區(qū)最低(14.4%)。

?誗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南部以及荷蘭、丹麥和瑞典南部是義務教育階段在讀學生占總人口比率高的地區(qū),比率低的地區(qū)是意大利北部和東南歐。

?誗從最高學歷為初中者占15歲以上年齡段人口的比率來看,高比率主要集中于南歐,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低比率則出現(xiàn)在英國、中歐和東歐。葡萄牙的阿連特茹大區(qū)(Alentejo)最高(78.36%),捷克的布拉格最低(10.69%)。

?誗就初中學歷者占25~64歲年齡段人口比率來看,高比率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南歐,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比率較低的則是英國、中歐和東歐。捷克的布拉格最低(3.2%),葡萄牙的首都地區(qū)(Centro)最高(77.9%),而且比率最高的10個區(qū)域全部集中在南歐四國。

?誗25~64歲年齡段擁有高中文憑的人口比率方面,高比率地區(qū)為東歐,低比率地區(qū)為南歐。捷克的中摩拉維亞地區(qū)(St■ední Morava)以77.1%位居榜首,葡萄牙北部以11.4%排列榜尾。

?誗在比利時、意大利、瑞典和芬蘭,義務教育完成后接受非高等教育的學生占15~24歲年齡段人口比率高,低比率則出現(xiàn)在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法國。

?誗以15歲以上人口完成大學學業(yè)的比率來排序,比率高的地區(qū)首先是英國、比利時和荷蘭,其次是西班牙北部和塞浦路斯,而低比率地區(qū)為意大利、葡萄牙、中歐和東歐。倫敦市中心比率最高(41.82%),捷克的賽維羅薩帕登區(qū)最低(7.03%)。

?誗在德國、英國和荷蘭,人們能就近(路途花費時間在1小時之內)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東南歐、瑞典北部、芬蘭、波羅的海、西班牙、丹麥和法國,則需長途跋涉。

?誗以參與終身學習者占25~64歲年齡段人口比率來考量,英國、丹麥、芬蘭和瑞典的參與率較高,低參與率則出現(xiàn)在東南歐。丹麥的首都地區(qū)(Hovedstaden)最高(19.2%),保加利亞的賽維羅薩帕登區(qū)最低(0.27%)。

盡管歐盟每個成員國均有義務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但教育在地理空間的不均衡現(xiàn)象仍根深蒂固,由此,在一體化道路上漸行漸遠的歐盟被撕裂得支離破碎。這是第一份該類報告,描繪出歐盟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的圖景,并呼吁各成員國為構建機會均等的教育體系盡心盡力,共同采取舉措并制定政策。此外,歐盟讀寫勝任力高級專家小組(EU High Level Group of Experts on Literacy)在今年世界掃盲日(9月8日)宣稱,歐洲尚有1/5的15歲學生和成年人不能掌握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所必需的讀寫能力,而且,這些缺乏必要讀寫勝任力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并非移民。

三、一場“蓋澆飯”盛宴

該報告發(fā)現(xiàn),就教育不均等的方式、程度及影響,歐盟各區(qū)域間的區(qū)別明顯。綜合各項指標來看,歐洲南北差異懸殊。不僅南歐青年被視作“迷惘的一代”,在教育領域,南歐四國亦成為歐洲大陸“迷惘的一角”。正因為落伍,南歐各國奮起直追,而問題恰恰由此凸顯。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過猶不及,成為南歐四國人才流失之禍端。歐盟大家庭中經濟偏弱的西班牙,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竟高于歐盟均值。刻意追求學術化,大量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被無端納入高等教育體系,而大學課程僅有兩成與實踐相結合。重理論而輕實踐,重高教而輕職教,立志從事技工職業(yè)卻往往被打上失敗者的烙印,勤工儉學亦受鄙夷。高校畢業(yè)生過剩必然導致高等教育貶值以及人們對本國教育制度的失望。在希臘,只有兩成工科大學生認為,學習能夠為就業(yè)作準備,這一比例在3年內下降了10個百分點。94%的商科大學生和98%的工科大學生為其職業(yè)前程擔憂。這種憂慮也體現(xiàn)在86%的西班牙大學生身上,超歐洲均值。而本國學生的背井離鄉(xiāng)使深陷歐債危機的南歐四國雪上加霜——本國優(yōu)秀生源在全球競爭中流失,盡管OECD在2005年便通過在歐洲實施“評議區(qū)域與城市發(fā)展中的高等教育”(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gional and City Development)項目來激活造血功能,即以強化高校、城鄉(xiāng)與企業(yè)間的紐帶來推動人才培養(yǎng)、城鄉(xiāng)建設與經濟發(fā)展,卻收效甚微。媒體不失時機地揶揄道,歐債危機把以居家著稱的南歐人打造成為歐洲最富流動性的青年。當然,歐盟司法、自由與安全委員會2007年9月13日推出的“歐盟勞工藍卡”(Blue EU Labour Card)無疑推動了人力資本流動性的提升,但是南歐青年才俊的此番流動實為被迫之舉。

其實,人員自由流動乃歐洲一體化之引擎。早在1999年6月19日,歐洲29國教育部長便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博洛尼亞(Bologna)簽署《博洛尼亞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宣告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次年正式啟動。該進程旨在構建一個共同的歐洲高等教育區(qū)(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顯然,博洛尼亞進程是歐洲軍事、經濟和貨幣一體化在文化教育層面的延伸,更是歐盟應對全球化之舉措。其意圖無非是在人才全球爭霸中立于不敗之地。學界宣稱,這是歐洲200年以來最宏大最深刻最徹底的一場高等教育改革。然而,歐洲大學聯(lián)合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2010年出版的一份調查報告卻發(fā)現(xiàn),只有15%的歐洲高校認為博洛尼亞進程會對本國高校今后5年的發(fā)展產生首要影響。該聯(lián)合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49.3%的高校遵循的是國家方針,23.7%強調地方特色,只有9.2%視歐盟為瞻。2010年3月11~12日,歐洲46國教育部部長在博洛尼亞十周年慶典上通過《布達佩斯-維也納宣言》(Budapest-Vienna Declaration),旨在為未來10年制定行動規(guī)劃。之前,該聯(lián)合會出臺的《趨勢報告2010:歐洲高等教育變革十年》(Trends 2010: A Decade of Change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表明,在821所成員高校中,認為博洛尼亞進程具有積極意義的僅為58%,38%持觀望態(tài)度。這印證了由歐盟委員會于2008~2010期間資助的兩份評估報告《歐洲教育區(qū)實施首個十年:博洛尼亞進程獨立評估》(The First Decade of Working o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The Bologna Process Independent Assessment)和《高等教育改革在歐洲的進展:治理改革》(Progress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cross Europe: Governance Reform)的結果,即博洛尼亞進程所帶來的結構性變革并沒有深入到院校層面,所期待的高教改革如高校自治與高校體制的效能提升之間缺乏顯著性關聯(lián),反而導致大學信息系統(tǒng)官僚化地管理著學習的每個階段,持續(xù)評估成為高校無法承擔的負荷。而且,博洛尼亞進程的改革效應也僅停留在形式化層面,如學制轉換、歐洲學分引入等,一旦涉及課程與教學,便遭遇到各國現(xiàn)有的學術傳統(tǒng)與大學文化的抵制。歐洲物理學會于2008年考察了24個博洛尼亞進程成員國的152個物理本科專業(yè),這是首次在全歐洲范圍內對博洛尼亞進程在某個特定學科產生的影響的調查,其結果證實了上述觀點。

(一)博洛尼亞徒有虛名?

宣言以“博洛尼亞”來冠名,并非空穴來風。建校于1088年的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而博洛尼亞是意大利千年古城,或許是因為古老,在后現(xiàn)代社會已不再宜居。目前城中居民不足38萬,經歷歷史滄桑卻不失精致的博洛尼亞卻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10萬名學生。該城不僅以大學聞名,還有特色飲食。無論何種主食,面條、米飯還是土豆,均澆上以肉糜與番茄醬熬制而成的汁——博洛尼亞汁(Ragù alla bolognese),與中國的蓋澆飯類似。而歐盟推行的各項舉措豈不是給各國特有文化與制度澆上一勺勺“博洛尼亞汁”?博洛尼亞進程豈非最為名副其實的一勺“博洛尼亞汁”?確實,專家于博洛尼亞進程啟動之際便斷言,該進程僅僅是個“自上而下”(top down-process)而非“由下往上”(bottom up-process)的實踐過程。甚至能否在2010年實現(xiàn)博洛尼亞理想并不重要,關鍵在于,各國政府借一體化之東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自身的體制改革。事實上,2009年在比利時魯汶(Leuven)召開的歐洲高等教育區(qū)部長級會議(EHEA Ministerial Conference)便把創(chuàng)建歐洲高等教育區(qū)的期限推遲至2015年,以至于批評者把《魯汶公告》(Leuven Communiqué)視作博洛尼亞進程破產宣告。這種懷疑與批判甚而激化為對歐洲一體化的全盤否定。

(二)歐洲教育一體化進程,一場蓋澆飯盛宴?

博洛尼亞大學于1088年建校時,歐洲大陸盡管戰(zhàn)亂不息,分合交替,但“民族國家”概念尚未形成,人才的流動性與自由度遠甚于20世紀。可見,歐盟的真正危機并非可緊急化解的債務,而是對歷史遺產的忘卻。歐盟在教育一體化上已取得舉世矚目之成就,其項目之命名便可展露對歷史遺產的頂禮膜拜,如蘇格拉底計劃、伊拉斯謨計劃、達芬奇計劃、夸美紐斯計劃。

博洛尼亞進程的命名則更能彰顯歐羅巴精髓。博洛尼亞方案構建之初,民族國家意識便急于作祟。法國認為,西方最古老的大學應該是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成立于1198年,而且有教皇手諭為證。何況,巴黎大學還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大學之母,從一開始便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學府。而博洛尼亞大學的奠基卻無從考證。于是,歐盟采取一貫的平衡伎倆。1998年5月25日巴黎大學800周年校慶之際,歐洲四架馬車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的教育部部長在巴黎簽署《索邦宣言》(Sorbonne Declaration),并擬定《博洛尼亞宣言》。言下之意,博洛尼亞進程僅僅是《索邦宣言》的產物。至于這個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最終還是冠以“博洛尼亞”之名,主要旨在突顯世俗的力量。當初,博洛尼亞大學就是從一所所小型的以教授世俗法為主的法學院發(fā)展而來,是對宗教勢力尤其是教皇絕對權力的抗衡,其進步意義不言而喻。

四、述往事,思來者

自古希臘時代起,一個大一統(tǒng)的歐洲就以神話之形式而存在于歐洲人的意識之中,由此形成歐洲人的憧憬——一個集體身份(Collective Identity)。“述往事,思來者”。諾貝爾和平獎青睞歐盟,不僅是對歐盟歷史功績的追認,如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而言,“歐盟及其先驅者過去60年一直致力于推進歐洲的和平與和解,以及民主與人權”,更是通過褒獎歷史功績以期重振雄風。飽經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zhàn),歐洲人深知,作為歐羅巴精髓,人文主義、科學精神、民主意識須經由互為流動與平等對話來激活、保鮮及弘揚,就此,教育大有可為。今年4月26~27日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歐洲高等教育區(qū)部長級會議再次強調人才國際流動之必要性,人才國際流動是大勢所趨,明潮暗流,澎湃涌動,當下的經濟危機無以阻擋。同時,47國教育部部長簽署《為好好學習而行千里路:歐洲高等教育區(qū)2020流動戰(zhàn)略》(Mobility for Better Learning: Mobility Strategy 2020 for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為共同實現(xiàn)到2020年歐洲高等教育區(qū)內至少1/5的學生擁有國外學習或實習經歷的目標而制定行動方案。此外,長期以來,歐盟擬定教育政策時與相關利益者形成對話與合作機制,它們有歐洲大學聯(lián)合會(EUA)、歐洲中小學校長聯(lián)合會(ESHA)、歐盟學生聯(lián)盟(ESU)、歐洲家長聯(lián)合會(EPA)、歐洲成人教育聯(lián)合會(EAEA)、歐洲院校聯(lián)合會(EURASHE)、歐洲大學終身學習聯(lián)合會(EUCEN)、社區(qū)學院聯(lián)合會(ACC)、歐洲青少年閑暇機構聯(lián)合會(EAICY)、歐洲職業(yè)培訓聯(lián)合會(AEFP/EVTA)、歐洲職業(yè)培訓機構聯(lián)合會(EVBB)、歐洲培訓與人力資源發(fā)展聯(lián)盟(ETDF-FEFD)。

遵循“里斯本戰(zhàn)略”(Lisbon Strategy)中的“教育與培訓2010工作項目”(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0 Work Programme)和后續(xù)戰(zhàn)略的“歐洲2020”(European 2020)中的“歐洲在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戰(zhàn)略框架合作”(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以及2007年啟動的“終身學習項目2007~2013”(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 2007~2013)所展示的宏偉藍圖,構建一個共享的歐洲教育空間指日可待。

誠然,對于“病魔纏身”的歐盟,諾貝爾和平獎固然無法妙手回春,但其對歐盟的眷顧,全然可視作對歐羅巴精髓之高揚,亦為對歐盟追求“多元一體”(United in Diversity)之贊許,更是熱盼歐盟再次為世界各大區(qū)域如東盟、非盟、阿盟的一體化乃至天下大同奉獻范本。

歐羅巴(Europa),古希臘語意為“擁有先見之明的女神”,此番問鼎諾貝爾和平獎,不啻為溯本求源之機與高瞻遠矚之緣。■

注釋:

①歐盟統(tǒng)計署的“地域統(tǒng)計單位命名法”(Nomenclature des unités territoriales statistiques/NUTS)把歐盟領土劃分為6個層級,即民族國家(NUTS 0)、大型區(qū)域或省或聯(lián)邦州(NUTS 1)、中型區(qū)域(NUTS 2)、小型區(qū)域或大都市(NUTS 3)、城鎮(zhèn)集合體(LAU 1)、城鎮(zhèn)(LAU 2)。歐盟區(qū)域的一級、二級和三級地域單位分別共有97個、271個、1303個,歐盟人口第一大國德國以16個、39個和429個占數(shù)量之最,而盧森堡和塞浦路斯,一個國家同時也是1個一級、二級和三級地域單位。

②“教育國際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誕生于70年代,1975年在日內瓦召開的教育全球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上正式予以確認。該分類把教育分為7個層級,即學前教育(ISCED Level 0),小學教育(ISCED Level 1),初中教育(ISCED Level 2),高中教育(ISCED Level 3),中學后非高等教育(ISCED Level 4),高等教育(ISCED Level 5),博士生教育(ISCED Level 6)。2011年11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屆大會表決通過使用2011年版的分類(ISCED2011),把原先7個層級擴展為9個,即把原先的高等教育(ISCED Level 5)細分為短期高等教育項目(ISCED Level 5)、本科生教育(ISCED Level 6)和碩士生教育(ISCED Level 7),而原先的博士生教育(ISCED Level 6)改為博士生教育(ISCED Level 9)。此份報告采用的仍然是1997年版的分類(ISCED97)。

參考文獻:

[1]Andrée S.,Hanne S..Trends 2010: A Decade of Change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R].Brussels: EUA,2010.

[2]CHEPS,INCHER,ECOTEC.The First Decade of Working o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The Bologna Process Independent Assessment[R].Twente: CHEPS,2010.

[3]CHEPS,INCHER,NIFU STEP. Progress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cross Europe: Governance Reform[R].Twente: CHEPS,2010.

[4]Crosier,D.,Purser, L.,Smidt, H.. Trends V: Universities Shaping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An EUA Report[R].Brussels: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2007.

[5]ILO.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2012[R].Geneva:ILO,2012.

[6]ILO.Global Employment Outlook: Bleak Labour Market Prospects for Youth [R].Geneva:ILO,2012.

[7]Kehm,B.M.,Eckhardt A..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ologna Process Reforms into Physics Programmes in Europe[M].Mulhouse:EPS,2009.

[8]Mascherini,M.,Salvatore,L.,Meierkord,A.,Jungblut,J.M..NEETs - Young People 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Costs and Policy Responses in Europe[R].Luxembourg: EU,2012.

[9]NESSE.Mind the Gap: Education Inequality Across EU Regions[R]. Luxembourg: EU,2012.

編輯:許方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主播喷水|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1一级片|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婷婷色在线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二区| 国产99精品视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毛片网站在线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激情乱人伦|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av在线人妻熟妇| 1024国产在线| 欧美亚洲第一页|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777|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91| 免费欧美一级| 正在播放久久| av在线无码浏览|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伊人激情综合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嫩草国产在线|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网站免费| 999精品视频在线|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成人aⅴ|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欧美笫一页|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精品|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久久女人网| 91人妻在线视频| 日韩第九页|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