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2011-2030年)》是愛爾蘭在國家經濟喪失債務主權和國家教育經費捉襟見肘的困境下誕生的。它對愛爾蘭當代高等教育發展愿景和高等教育職能作出了創新性的定義;從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以及國際化4個方面詳盡論述了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職責;同時亦就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機構調整和財政投入等方面制定了未來發展的方針政策,為愛爾蘭高等教育未來20年實現跨越式發展繪制了一幅既充滿挑戰又前景光明的藍圖。
關鍵詞:高等教育;戰略規劃;改革創新;愛爾蘭
愛爾蘭2011年頒布的《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2011-2030年)》(National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2030,以下簡稱《高等教育戰略規劃》)全文共134頁,計有6萬余字。開篇是愛爾蘭副總理兼教育技能部部長瑪麗·庫克蘭撰寫的前言和愛爾蘭國家高等教育愿景。正文主要由3個章節及1個索引附錄組成。第一章為《制定高等教育戰略規劃的時代背景》,闡述了高等教育在當代信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第二章為《高等教育的使命》,從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以及國際化4個方面詳盡論述了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職責;第三章就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機構調整和財政投入等方面制定出未來發展的方針政策,強調在制度建設上公立院校應向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負責,提出削減公立院校數量、加強校際合作以及建立一個公平且可持續發展的高等教育投入體系等目標。
一、出臺背景及制定依據
自2008年全球出現金融危機以來,愛爾蘭國家經濟陷入嚴重蕭條,4年來國內經濟危機愈演愈烈,國家教育預算額度一減再減,整個經濟形勢至今沒有復蘇苗頭。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數據,愛爾蘭國民失業率一直保持在14%上下,遠高于其他歐盟發達國家,歐盟統計局同期警告,愛爾蘭國家赤字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4.3%。2010年年底,愛爾蘭陷入主權債務深淵,不得不接受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50億歐元的信貸救濟。
《高等教育戰略規劃》正是在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嚴峻沖擊,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一再下調愛爾蘭主權信用等級(Baa1)以及國內政治動蕩、經濟萎靡的境況下誕生的??梢钥闯觯瑦蹱柼m政府出臺該規劃意在重塑國家軟實力,即成為領土人口小國和教育文化大國。愛爾蘭政府充分意識到,國家經濟衰退停滯時期正是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可為社會失業人口提供再就學和再培訓機會,更可為今后國家經濟復蘇儲備和培養知識型人才。
《高等教育戰略規劃》的頒布幾經波折。早在2008年,時任愛爾蘭教育科學部部長的瑪麗·哈娜芬女士就曾提議制定國家高等教育未來發展戰略規劃[1],但該提議隨后便石沉大海;2009年繼任的教育科學部部長巴特·奧基夫重振旗鼓,成立了以國家總理特別顧問科林·亨特為主席的“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領導小組”[2],負責在一年之內擬定出戰略規劃藍本。與此同時,愛爾蘭教育部還向社會公開發布為制定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征詢建議的通知,半年內收到來自政府教育機構、高等院校及社會人士的建議文本百余份;2010年中期,《高等教育戰略規劃》形成初稿,但在征求業內人士意見時,遭到全盤否定。《高等教育戰略規劃》領導小組不得不再易其稿。當其最終付梓面世時,這份在愛爾蘭上任副總理兼教育科學部部長瑪麗·庫克蘭任內頒布的《高等教育戰略規劃》歷經整整3年時間,飽含三任教育部長的心血。
《高等教育戰略規劃》的制定主要經歷了以下4個步驟:一是全面考量高等教育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知識社會中的作用;二是剖析愛爾蘭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高等教育學生數量、高等教育經費額度、高等教育投入模式、高等院校組織結構、高等院校教學科研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目前教育政策目標定位、校外社會因素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如人口增長和學生流動);三是在以上兩個方面深入全面考察的基礎上,規劃出愛爾蘭未來20年高等教育發展愿景,制定了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四是基于以上3個方面的考量結果,參照國際慣例,繪制了愛爾蘭未來20年高等教育發展藍圖,確定了能夠實現高等教育發展目標的院校數量,提出了確保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明確了實現目標所需的支撐資源,盤點了目前高等教育資源的績效情況。
二、主要目標及改革措施
(一)主要目標
該規劃的主要目標在于:一是建立一個更為靈活全納的高等教育系統,提供更廣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以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二是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質量,全面培養學生融入社會的能力;三是確保高校教師水平上乘、畢業生質量過硬、課程設置聯系實際、科研水準領先。高校將更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經濟和企業,學校教育為創造高附加值工作就業機會服務,為全社會創造福祉。
(二) 改革措施
《高等教育戰略規劃》在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具有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聚集院校學科優勢,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辦學治校,做好建立愛爾蘭理工大學的準備工作,加強愛爾蘭高等教育署建設,創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投入體系,調整大學本科免收學費規定,統籌校方自籌及國家撥款教育經費以平等資助各類學生,確保國家教育投入滿足國民經濟重點發展需要,建立高等教育績效體系、進一步加強高等院校與企業市場的互動性,加大對高等教育產出和高等教育社會效應的評估力度等。
1.院校合并
愛爾蘭全國有4500萬人,有公立院校30多所,私立院校40余所,各類高等教育及教育科研機構共計80多所。這些機構種類單一,等級森嚴,各行其是,因此整個高等教育體系難以形成綜合集約優勢。為了加強區域性合作,愛爾蘭借鑒世界著名應用科學大學模式,將在全面考慮區域性高等教育資源布局的基礎上合并部分理工學院,建立國家級理工大學。首先試點合并首都都柏林地區的4所理工院校(都柏林理工學院、塔拉理工學院、布朗挈斯理工學院和黨拉里理工學院),成立愛爾蘭理工大學。
2.創新辦學管理體制,實行教師績效制度
把高等院校建設成為既享有充分自治主權同時又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構,而非一座遠離社會實際需求的象牙塔。該規劃提出,各高校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要做到:既要保證教研人員有充足的可支配時間去專心致志做好科研教學工作,同時又要有創新性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如與教研人員簽訂工作負荷量化合同等。
在高等院校辦學管理體制層面,重組學校校級管理委員會,吸收更多校外人士進入管委會,擴大學校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更多地為國家重點經濟發展項目服務,學校教學科研成果必須能真正服務政府,惠及人民。透明公開的績效體制是確保高等教育獲得可持續性公共投入的根本。
3.加強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建設
愛爾蘭高等教育署是代表國家管理高等院校運行和為高等教育機構撥款的政府部門。該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署的功能,吸引專業人士,強化職能作用,進行管理機構改革。
4.人才培養
愛爾蘭適齡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8%。隨著未來20年人口年齡結構和生活需求的變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進一步提高。在保證常規性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愛爾蘭將高等教育改革重點放在教育多樣化上,為非全日制學生、成人學員、研究生及國際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空間。這樣不僅能夠加深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設施資源,同時亦可為財政拮據的高等教育提供充裕的辦學經費。
該規劃首次提出拓展學生學習經歷的理念,從多方面闡述了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和生活經歷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校方如何改進課程結構,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及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合理設置大學一年級課程,即保證一年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學的均衡互補。該規劃指出:除了應使大學本科生對所學專業有全面的了解之外,學校還應對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創造性、全面思維能力和公民意識加強培養[3]。大學本科的教與學過程,對每個學生今后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
5.重新認識高??蒲性诟叩冉逃械淖饔?/p>
高??蒲谐藶閷W校教學和學科發展提供服務之外,還必須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愛爾蘭國家復興計劃》突出強調了高等院??蒲械闹匾约捌鋵ι鐣洕l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在《高等教育戰略規劃》中更加明確地要求高校科研應對社會經濟發展有所貢獻。在加快高??蒲谐晒D化的同時,愛爾蘭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從而加速知識產權商品化進程。
6.解決高等教育經費匱乏問題
未來20年間,愛爾蘭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將增長到72%,高等教育經費缺口將達到年均5億歐元。
迄今,愛爾蘭公立院校本科教育一直實行免費制度。自2008年初愛爾蘭陷入金融危機至今,政府一再削減教育投入。公立院校不得不面對青年人口結構峰期和失業人口重返教育系統的壓力,高等教育資源供需失衡的問題日益嚴重。國家連續3年3次提高本科入學注冊費用,從2008年的800歐元/學年到2011年的2000歐元/學年。該規劃指出,學生注冊費用的逐年提高僅是杯水車薪,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等教育經費匱乏狀況??紤]到國家經濟將不會在短期內恢復到“凱爾特虎”的盛況,公立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免收學費的制度將終止,并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實施以下籌資政策開拓高等教育經費可持續發展路徑:采取學生貸款制度;削減高校編制;提高職員工作效率;加快高??蒲谐晒D化。
為了確保規劃落到實處,實現規劃目標愿景,愛爾蘭政府將在近期組建“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規劃實施委員會”,由教育技能部國務秘書擔任主席。
三、亮點
(一)對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
該規劃從全新的視角全面考量高等教育的功能?!皣馔ǔKv的大學的功能是傳授知識,科學研究,社會服務(teaching,research,service),……”[4],“大學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是人們的共識”[5],該規劃在“高等教育使命”一節中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功能,指出高等教育不僅需要進行教學和開展科研,還要融入社會,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6]。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服務經濟和國際交流4項職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代高等教育在發揮其傳統意義上的三大功能的基礎上,還須有胸懷全球、面向世界的責任感,有國際的、跨文化的和全球的觀念。當今高校人才培養急需解決的難題就是如何造就了解國際社會形態、具備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知識結構完整的國際型高端人才。
(二)首次關注大學本科教育教學與中學教育教學的相關性
愛爾蘭高中教學與我國高中教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學生高二結束時就基本學完高中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學校和學生幾乎將高三全年時間用在準備來年的國家高等院校入學考試上,愛爾蘭稱之為“離校證書”考試。這種以升學為導向的中學教育培養出了一批善于死記硬背、缺乏應用能力及創新思維的中學畢業生。愛爾蘭國家報《愛爾蘭時報》發表社論稱:戰略規劃第一次提出了高中教育與大學本科教育不接軌的問題[7]。這些跨出中學校門就進入大學校門的學生,缺乏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年來,大學本科一年級結束時輟學率在15%以上[8]。為了使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緊密連接,規劃提出將對本科一年級教學進行改革,拓寬專業范圍,加強通識教育,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四、欠缺之處
戰略規劃只字未提“價值”“品質”“道德”“責任”等與大學生思想品德培養有關的概念。由金融危機導致的當前全球經濟災難,除了金融體制內部制度監管不力之外,建立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事實上,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就出現在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身上——金融銀行業內高管及銀行家。他們中的一些人重利輕義,過度放貸,巧取豪奪,喪失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淡薄。有西方學者指出:當前的金融危機與其說是一起金融管理建制上的技術性事件,倒真不如說是一場人為的拜金主義道德淪陷事件[9]。美國“9·11”事件發生后,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的松浦晃一郎說過:制造“9·11”暴行的主犯多為受過高等教育有大學學歷的人,“培養人才,僅有知識本身是遠遠不夠的——許多恐怖分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0]。司馬光在論及德才關系時講到:“是故德才全謂之‘圣人’,德才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高等教育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質、道德及責任觀念。著名高等教育學家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中指出:“本科教育的目的在于為學生進入社會而不是進入專業工作做準備,在于培養合格的公民而不是培養職業能手,在于培養‘紳士’而不是培養專才,所以應側重‘博雅教育’而不是‘專業教育’”[11]。這正是我們時下常說的先學做人后學做事。
五、結語
愛爾蘭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且質量過硬。根據經合組織《教育一瞥(2009)》報告,愛爾蘭25至34歲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均比例為44%,高出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值10個百分點,高出歐盟19國13個百分點[12]。全愛爾蘭共有7所研究型大學,2009年有5所進入世界前300強,2010年有7所研究型大學和1所理工學院進入世界前500強,其中2所連續兩年進入世界前100名(2009和2010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排名)。自20世紀末,愛爾蘭政府重視教育投入,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國際排名快速提高,“凱爾特虎”十年磨一劍,將愛爾蘭高等教育提升到全球高等教育強國的行列。在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全球化快速發展及愛爾蘭國內教育經費捉襟見肘、教育資源缺乏集約的大背景下,政府沒有放棄國家教育發展大業,全方位出擊進行改革創新,從構筑多個高校強強合作聯盟到制定《愛爾蘭國際教育戰略規劃》,從集約優質高教資源建立“創新學院”(都柏林大學和圣三一學院共建)到頒布《高等教育戰略規劃》,無一不是在全面統籌整合高等教育優勢,打造國際高等教育品牌?!陡叩冉逃龖鹇砸巹潯芳扔忻嫦蛭磥怼⒏挥星罢靶缘陌l展愿景,又有力圖及時解決當下教育經費不足的具體措施;既有聯系實際的體制改革理念,又有對當代高等教育職能作用的全新認識?!陡叩冉逃龖鹇砸巹潯窞閻蹱柼m高等教育未來20年的進程繪制出了一幅既充滿挑戰又前景光明的藍圖,在當今高等教育國際化迅猛發展的進程中為其未來奠定了跨越式騰飛的理論基礎。[13]
參考文獻:
[1]董會慶.愛爾蘭將出臺國家教育發展戰略[N].中國教育報, 2008-04-29.
[2]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Group Announced[N]. The Irish Times, 2009-02-07.
[3]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xecutive Summary, National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2030[R]. Dublin: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ffice, 2011.
[4]龔克.大學文化應該是“育人為本”的文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0(1): 5.
[5]鄔大光.大學分化的復雜性及其價值[J].教育研究,2010(12): 17.
[6]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National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2030[R]. Dublin: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ffice, 2011: 51-85.
[7]Editorial. Higher Education[N]. The Irish Times, 2011-01-14.
[8]McCoy, Selina and Byrne, Delma. Progress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Value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J].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Bulletin,2010(4):1.
[9]Kerins, Anto. Memo to Hunt: Higher Education Must Teach Ethics[N]. The Irish Independent, 2011-01-12.
[10]Matsuura, Ko?觙chiro. Speech at the 162nd Session of the Executive Board of UNESCO[D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36/123649e.pdf,2001-10-02.
[11]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念[M].第二版.高師寧等譯.貴州:貴州教育出版社,2006.
[12]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9[R]. Paris: OECD Publications,2010:39.
[13]Coughlan, Mary. Foreword, National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2030[R]. Dublin: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ffice,2011.
編輯:張力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