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非洲乍得是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后的國家之一,乍得的教育現狀目前少有學者關注,而為中資機構和企業服務的乍得雇員的受教育水平,更少有人談及。通過實地調研,了解乍得恩賈梅納市區中資機構和企業當地雇員的受教育狀況,同時,根據調研結果對中資機構和企業當地雇員人力資源工作分配提供相應建議,以期促進其人力資源有效、合理地配置和利用。
關鍵詞:乍得;教育;工作分配;中資機構;雇員
一、概述
(一)乍得及其教育現狀
乍得共和國地處非洲中部,是一個內陸國家,其首都為恩賈梅納(以下簡稱恩市)。乍得遠離海洋,沒有港口,加之處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赤道地帶,大部分國土屬沙漠氣候,因此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由于自然資源匱乏,氣候干旱,乍得的農業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工業方面,乍得基本沒有輕工業,重工業也剛剛起步。因此,幾乎所有的生活物資要依賴外國進口。根據201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排名,乍得排行倒數第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763美元[1],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乍得是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較低的國家。乍得的教育水平整體都很落后,其國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且入學率很低。2004年乍得成人識字率為38%,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平均指數[2]。發展和減貧戰略文件(SFRP2)顯示,約62%的乍得人小學都沒畢業,47%輟學成為文盲[3]。圖1為輟學的小商販。
乍得教育體系主要分為3個階段:小學、中學(初、高中或職業技術學校)和大學。學生需接受6年小學教育,4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或職業技術教育,通過全國“高考”,即可申請讀大學。
乍得學校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收費差別很大。以小學為例,公立學校學費約為每學年3000非郎(約合人民幣43元),私立學校則在1萬非郎(約合人民幣140元)以上。2003年,全國共有3653所小學、209所初中和36所高中[4]。根據來自乍得教育部的數據,2011年乍得有各級各類教學機構(不含高等教育機構)7300多所,相較于2003年已有大幅提高。其中中學教學機構700多所,占教學機構總數的9.8%。2006-2007學年,乍得在校的中學生有30余萬人,初中入學率約為26%,高中入學率約為16%。乍得全國共有5所公立大學,2008-2009學年,乍得高校共有在校生1.5萬余人。
(二)恩市區中資機構和企業雇員工作情況
根據中國駐乍得經商處的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在乍得的中資機構和企業共有40多家,主要機構和企業有23家,如表1所示。其中,醫療隊等3家為非營利性援助機構,中油國際等20家為合作營利性企業,在這23家主要機構、企業里,除農業技術合作組,其他22家單位在恩市區均設有辦事處,并且都聘有人數不等的當地雇員。
由于各單位工作量不等,以及雇員流動性大,因此,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聘用的雇員總數無法確定。雇員基本來自當地兩家大型中介公司,中資機構和企業可以隨時到中介公司挑選雇員,并與中介公司簽訂合同。雇員在中資機構和企業擔任的工作基本為清潔、搬運、駕駛、門衛、園丁等。在工作分配方面,除安保工作外,其他基本是隨機性安排,不分性別、年齡、學歷、資歷等。另外,在對人力資源管理上,目前還沒有考核標準,也沒有獎懲措施,更沒有對相關工作的任何統計、備案;在人事調整上,無具體標準和制度,僅憑經驗決定。因此可以說,當前中資機構和企業在對乍得雇員的資源利用方面處于紊亂無序的狀態。
二、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雇員受教育狀況
筆者對上述22家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發出問卷70份,收回57份,實際有效問卷50份。從對問卷的結果分析可知,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的雇員受教育情況如下: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當地雇員中,90%以上是男性,且年齡大多在20~39歲,女性雇員年齡在20~29歲。在國家整體發展水平落后的乍得,經濟條件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機會上學。受訪者一般來自條件相對較好的家庭,他們中95%以上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其中獲得大學學士學位及本科在讀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3%左右,高中畢業的約占35%,初中畢業的約占8%,小學畢業及未畢業的共約占14%。
受訪雇員中沒有繼續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也有一小部分人因為其他原因終止學業,比如,未意識到上學的重要性,因此對學習并不在乎;還有些女性因為結婚而終止了學業等。60%以上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滿意,其中“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認為缺少繼續深造的經濟來源,求學之路過早被中斷;二是認為自身受教育水平太低,當前學歷不足以讓自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受教育程度表示滿意,在這些選擇“滿意”的雇員中,大部分是大學在讀的學生或已取得大學學士學位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當前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法語進行讀寫,并且自身學歷也達到進入公職系統的標準,因此,對目前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比較滿意。另外在語言方面,由于當地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和阿拉伯語,而各大區各省的方言大多不同,因此包括方言在內,所有受訪者都至少會2種語言,45%的人會4種語言,30%的人會3種語言,還有個別人會說5至6種語言。除地方方言外,大部分人也都會2至3種語言,主要是法語、阿拉伯語和英語。
總的來說,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的雇員絕大部分有受教育的經歷,并且78%左右是高中及大學本科學歷。因此,相對于中資機構和企業目前提供給當地雇員的工作內容,雇員的潛力及能力還有待發掘。
三、當地雇員對教育體系的滿意度
大部分受訪雇員對當前的教育體系很不滿意。受訪者普遍認為,國家的教育體系存在很大問題。他們認為教育部門處于運轉不良的狀態,而國家也缺少發展教育的意愿。一些學校缺少教科書等教學資料,大學也經常因各種原因停課;在學業成績上,師生以性關系交易分數的情況時有發生。教育問題比比皆是,卻無人問津。
教育體系的另一個大問題在于師資力量不均衡。以小學教師工資為例,公立學校小學教師月薪一般在2.5萬~3萬非郎(約合人民幣360~430元);私立學校小學教師一個月則可以拿到4萬~5萬非郎(約合人民幣570~700元)。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待遇的懸殊差距導致公立學校的很多教師想去私立學校任教,很多人擅離職守,甚至恩市的大學也經常因為教師不在崗位而長期停課。與此同時,乍得居高不下的消費水平讓很多公立學校的教師甚至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教師選擇私立學校任教。然而,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又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的,更別說貧困家庭的孩子。這就使得公立學校教師資源極度匱乏,間接地導致了很多適齡兒童無處上學。師資方面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素質普遍低下,一些教師甚至連基本的教育培訓都沒有參加過。圖2、圖3為乍得首都當地學校的情況。
對國家教育體系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部分受訪者對生活不滿。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大致歸納為兩點:一是由于經濟原因無法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而自身教育程度低,又導致無法尋求到滿意的工作;二是工資與高昂的物價不成比例,人們的生活常常捉襟見肘。受訪者希望國家在重建教育制度、整治教育腐敗、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上,提高教師待遇,進而轉變目前人們對教育體系的不滿態度。
四、對恩市中資機構
和企業雇員工作分配的建議
由對目前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雇員的受教育情況的分析可知,大部分雇員都有中學以上學歷,其中有些還是大學本科畢業,但他們在中資單位從事的工作卻差別不大。這無論是對于那些擁有較高學歷的雇員來說,還是對中資機構和企業來說,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鑒于此,筆者對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在當地雇員的人事招聘及工作分配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在人事招聘方面,中資公司要善于甄選、鑒別、管理第三方人力資源中介公司,同時充分發揮自身人力資源部門的管理職能,努力使自主招聘和第三方招聘工作齊頭并進、互為補充[5]。在具體的招聘過程中,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根據企業的職位要求對應聘人員的基本情況、學歷、工作經歷、職業道德、性格特征等因素設定不同的權重,然后按權重進行綜合評定,最后對每一個檔次的應聘者作進一步的甄別和篩選[6]。人力資源部門應為本單位的雇員建立人事檔案,進行基本信息、工作情況的記錄和存檔。這樣一方面可以對雇員資料進行留底,方便日后查詢;另一方面,有助于對雇員進行階段性考評。
第二,在工作分配方面,根據雇員學歷和個人能力定崗定責。首先,要根據雇員的學歷背景進行定崗。對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雇員,結合各崗位對文化、技能的需求,進行“專業對口就業”,使雇員的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尤其對于綜合素質較高的雇員,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文職工作。另一方面,定崗定員也能使雇員各司其職,責任分明,方便以后對其工作的考核和評定。而且,向雇員明確工作內容,也能避免由于分工不清而導致的部分雇員偷懶的現象。其次,將語言能力作為職位晉升的標準之一。企業要重視本地雇員和中方雇員的英語培訓工作,可以將英語水平作為職位晉升的考核指標落實到員工的日常自我培訓中去[7]。同時,也可以將會說中文作為雇員晉升的一個重要條件。最后,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考核,實行績效輪崗制。盡可能以定量形式給每個雇員設定績效考核,定期進行考評。同時,根據各階段雇員的表現情況,適當進行崗位調整,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對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個人要給予獎勵、提拔,讓其得到相適的待遇和成就感[8],最終使人力資源能在每個時段都得到最好、最有效的利用。
四、結語
目前,在乍得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的雇員受教育情況相對于乍得國家的整體受教育情況來說很不錯,95%以上的受訪者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并且大部分是高中學歷,有些還是大學在讀或本科學歷。鑒于當地雇員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筆者建議恩市中資機構和企業結合雇員的學歷背景,從招聘和分工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雇員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地為中資機構和企業服務。
參考文獻:
[1]《世界知識年鑒》編輯委員會.2010/2011世界知識年鑒[M].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1:524.
[2][4]《世界知識年鑒》編輯委員會. 2010/2011世界知識年鑒[M].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1:526.
[3]Yvan B Chad.50 Years of Independence:National Education’s Progress or Backwards[J]. La Voix of Chad, 2010 (8).
[5][7]唐堯, 羅黛琛. 乍得本地化用工實踐及策略[J].中國石油企業, 2011(8).
[6]劉新, 陳先杏. 信息經濟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0(1).
[8]任春菊, 李垣明. 論員工學歷與水平流動之間的關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9(19): 378.
編輯: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