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合作大學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為中國高校的國際化創造了一種全新模式,具有示范性和推廣意義。文章通過對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案例分析,總結了中外合作大學這種創新模式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若干有益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啟示。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中外合作大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在當前新形勢下,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僅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規模提出了要求,而且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提出了要求。近年來創辦的中外合作大學就是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創新模式。
一、中外合作大學的涵義
中外合作辦學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生事物,是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的一種新形式,其核心是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
中外合作辦學包括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兩種類型。根據2003年3月1日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根據2004年3月1日教育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在學科、專業、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此類項目不設立教育機構。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又分為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和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兩種類型。按照有關條例規定,只有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實施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設立的實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才可以不具有法人資格。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則需具有獨立校區,并頒發中外雙方文憑。本文所論及的中外合作大學,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在過去10多年中,我國中外合作辦學取得迅速發展。截至2011年8月11日,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到1340個,其中有機構157個,項目1183個。[1]
本文將以寧波諾丁漢大學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分析中外合作大學辦學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
二、兩所中外合作大學概況
(一)寧波諾丁漢大學
寧波諾丁漢大學創辦于2004年5月,是我國第一所經教育部正式批準、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舉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合作雙方是英國諾丁漢大學與浙江萬里學院。該校2004年首屆招生僅260多名,目前在校生已達5000余人,其中有國際學生160余人。
中方合作者浙江萬里學院是于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而成立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按教育成本收取學費,被定為公辦高校實行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試點單位。外方合作者英國諾丁漢大學創建于1881年,是國際頂尖研究型大學團體U21的創始成員之一。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現由浙江萬里教育集團董事長徐亞芬擔任學校理事長;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前校長楊福家教授擔任校長與法人代表;英國諾丁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前院長尼克·邁爾斯教授擔任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
在院系及專業設置方面,學校現已建立社會科學學院、人文學院和理工學院三大學院,下設諾丁漢大學商學院(中國)、國際傳播系、國際問題研究系、英語研究系、經濟系、計算機科學系和工程系。
申請就讀寧波諾丁漢大學本科的學生,須達到高考本科第一批錄取分數線,且高考英語成績為115分以上。目前,學校通過高考面向全國28個省市招生。
在科研方面,寧波諾丁漢大學同國內外的學術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并設有一系列研究機構,包括亞太研究所、應用語言學研究所、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所等。
(二)西交利物浦大學
西交利物浦大學創辦于2006年5月,是經我國教育部批準,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區的中外合作大學。該校2006年首屆招生僅100多名,現已有注冊學生近7000名,教師400余人。另有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及海外交換生100余人。
中方合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九校聯盟成員、“111計劃”成員、“珠峰計劃”首批11所名校之一。此外,西安交通大學還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7所大學之一,也是首批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外方合作者為英國利物浦大學,成立于1881年,是英國“紅磚大學”之一,也是著名的羅素大學集團和N8集團成員。
西交利物浦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長由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王建華教授擔任;副董事長由英國利物浦大學校長紐浩華爵士擔任;校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陶文銓教授擔任;執行校長由西安交大原副校長、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席酉民教授擔任。
在院系及專業設置方面,西交利物浦大學目前共設有8個系(包含19個本科專業,24個專業方向)和4個教學中心,主要院系有:生物系、計算機科學系、電氣與電子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規劃系等。
從生源來看,申請就讀西交利物浦大學本科的學生,要求達到高考本科第一批錄取分數線。目前,該校通過高考從全國30個省市招生。
在科研方面,學校以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化學、網絡及通訊、人工智能、金融研究、金融數學、城市化及中國環境下的管理為主要研究領域,整合資源,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學校已經建成以生物科學實驗室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室和一系列高水平研究中心。
三、兩所中外合作大學辦學經驗
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建校時間都不長,然而在短短幾年內,兩校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主要辦學經驗概括如下:
(一)多樣化的經費來源渠道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創建初期,寧波諾丁漢大學總投資達6億元,其中有浙江省政府撥給的專項資金、寧波市政府撥給的專項資金以及由萬里教育集團提供的經費。
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建校過程中,蘇州市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政府在校園建設、實驗室建設以及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并給予學校項目建設資金補貼等。當前,西交利物浦大學正在打造“五根支柱”的財務支撐體系,即學費收入、研究經費、教育發展基金會、地方政府支持和國家支持這5方面的支撐。
(二)引進國外知名大學的學校管理制度,明確學校發展定位,推動學校向高水平的國際化大學邁進
寧波諾丁漢大學明確其發展定位為:堅持國際化的發展戰略,規模不唯大,學科不唯多,追求特色與卓越,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在引進和借鑒英國諾丁漢大學的辦學經驗和辦學模式的基礎上,寧波諾丁漢大學注重與中國國情的緊密結合,致力于創辦以工商管理為主的品牌學科和特色專業,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把學生培養成熟悉中西方文化,熟練掌握和運用中、英文兩種語言,具有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具有國際化思維與視野。
西交利物浦大學明確定位為非營利性研究型理工科大學。2008年起,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作為合作雙方,以董事會紀要的形式約定不從西交利物浦大學拿走一分錢的利潤,并已將其載入大學章程[2]。此外,學校還以整合中外教育資源及模式、建立獨具特色的新型國際大學為發展方向,提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目標。
(三)圍繞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結合國外大學的優勢學科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設置專業和課程,積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寧波諾丁漢大學結合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科優勢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來設置專業和課程,體現了面向市場、與國際接軌的辦學理念。例如,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國際管理、國際商務、國際金融等學科專業,都是為了滿足我國“入世”后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寧波及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國際通用型人才的需求。
西交利物浦大學圍繞“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目標設置了有關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化學、城市規劃、電氣與電子工程等專業和課程,積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管理服務。
(四)實質性地引進世界知名大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評估體系,并結合國情進行改革
寧波諾丁漢大學引進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管理體系,但并非全盤照搬,而是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科三年制改為了四年制,加入中國元素,利用第一年強化學生對英語、寫作、學習方法和西方文化的學習。此后便采用英文教材,實行全英文教學。同時,學校引進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評估體系,使用從英國諾丁漢大學引進的教材,共享英國諾丁漢大學網絡和教學資源,以確保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教學質量與學術水平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相一致。
西交利物浦大學在教學管理方面實行完全學分制。本科教學學制為四年,學生修滿180個學分,并獲得第三年暑期在工廠企業實習的3個學分即可畢業,頒發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學士學位證書。碩士專業課程由西交利物浦大學自主開發,經英國利物浦大學認證并授權頒發碩士學位證書。學?,F有專業均可按照英國利物浦大學入學標準招收博士研究生,且實行西交利物浦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雙導師制,學生完成英國利物浦大學規定的博士研究生課程并通過論文答辯后可獲得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西交利物浦大學還引進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學質量評估、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以及校外監督機制。同時,學校結合國情進行了改革,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科導師,有高年級同學擔當學友;在學生進入高年級時,學校還會邀請社會成功人士做校外導師。
(五)按照世界知名大學標準面向全球招聘教師,通過建設高水平國際師資隊伍,實現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國際化是兩所中外合作大學的一項核心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實現是由高水平的國際師資隊伍來保證的。寧波諾丁漢大學的教師全部由英國諾丁漢大學選聘,大致由3部分組成:英國本部的教師、面向國際社會招聘的教師以及中國的教師。所有的教師必須持有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證書,并要有在國外工作、生活的經歷。學校共有教職員工400余人,分別來自于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西交利物浦大學按照世界知名大學標準引進和配備教師隊伍。學校有教師近400人,分別來自十多個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其中80%為外籍教師,50%為非華裔外籍教師,他們都畢業于世界各大名校,擁有相應專業的博士學位,有海外教學經驗,并經過利物浦大學的入職培訓和教師資格認證。
四、幾點啟示
通過中外合作大學引進和“嫁接”國外知名大學的品牌、先進的辦學理念、高水平的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優化我國高校的學科專業和課程資源,還可以創設新的教育門類、專業和課程,迅速填補國內高校在一些學科上的空白;在國際化的平臺上,學校還能獲得更加寬廣的研究視野和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中外合作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學校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專業、能熟練使用外語的國際通用型人才,增強了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育部將這類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境內外)合作開辦的院校歸在民辦高校的范疇內。因此,中外合作大學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創新模式和經驗,對于建設高水平的中國民辦高校,必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高校必須構建多元化財務支撐體系以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高校在建設高標準的校園與實驗室、引進國際師資以及大學運營等方面,都需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學費收入很難維持。因此,高校必須構建以學費收入、研究經費、教育發展基金會和政府財政支持等為來源的多元化的財務支撐體系,以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其中,要特別注重為本地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從而獲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資助。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科技局、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2011年9月17日在寧波簽暑協議,6年內將投入1.7多億人民幣共建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博士創新研究中心。該中心充分利用英國諾丁漢大學在能源技術和數字經濟兩個領域的優勢,搭建一個服務于寧波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和高端人才培養國際合作平臺,并力爭使這兩個學科領域的研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3]
高校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種非常好的籌資形式。2011年7月,西交利物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經江蘇省民政廳批準成立。該校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在接受記者訪談時稱:“我們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會,吸引熱愛教育、關注教育的有識之士捐資教育,吸引未來有潛力的校友們捐資辦學。假如我們把這個非營利教育基金會規模做大,通過專業人士的運營操作,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學校長期發展起到財務上的重要支撐作用?!盵4]
此外,當前公共財政尚未惠及中外合作大學,國家應當對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大學給予直接財政資助,促進其向世界一流大學的方向發展。
(二)明確定位、重視評估、控制規模是學校提高質量和形成特色的重要保障
大學要有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有明確的定位。寧波諾丁漢大學謀求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創辦以工商管理為主的品牌學科和特色專業。西交利物浦大學圍繞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目標,將自身定位為研究型理工科大學,并整合國際教育資源,在人類面臨嚴重生存挑戰的領域開展研究,旨在建成一所“世界認可的中國大學和中國土地上的國際大學”。此外,兩所中外合作大學都整套引進國外知名大學的教學評估體系,以保證學校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
為了保證學校一流的教學質量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兩所中外合作大學還對學生人數進行了控制,目前,寧波諾丁漢大學有在校生5000余人,西交利物浦大學有在校生7000余人。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動轍有上萬甚至幾萬人的在校生規模。如此這般,難以確保教育質量和學校特色的形成。
(三)組建高水平的國際師資隊伍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應當雙管齊下,做到引進與培養相結合
大學必須要有“大師”,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才會產生一流的科研成果。要創辦世界一流大學,更須有世界一流的師資。國際師資隊伍建設應當雙管齊下,做到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一方面要按世界知名大學標準面向全球招聘教師,采取提供高薪、高福利,建立高科技研究所和國際一流實驗室等優質工作條件來吸引國外知名學者、教授;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本土師資的國際化,通過提供出國進修、學習機會,增強與國外大學的教學科研合作等,使本土大學教師具有國際意識、高水平專業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以及研究方法。
(四)董(理)事會管理模式是完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的關鍵,實現教授治學、學術自治是大學“去行政化”的良藥
在學校管理上,中外合作大學引進了國外大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寧波諾丁漢大學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西交利物浦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是完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的關鍵,對于提高大學管理效率至關重要。
特別要提及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在法人治理方面堪稱典范。董事會主要負責投資、籌集資金、掌握資源、制定辦學思路和發展方向。學校構成了一個以學術領導、學生自治、學校引導與服務以及專業化支持為特色的治理體系。學校的行政與學術是分開的。學校設有學位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形成教授治學、學術自治相對獨立的管理模式。
不討論中外合作大學的辦學成績,則無法論證國內普通高校必須向其學習。
(五)清除并突破影響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政策性障礙,為促進中外合作辦學營造更有力的支持性政策環境
中外合作辦學還面臨著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首先在法律和制度層面,由于《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界定和分類不夠明確,一些定位為研究導向型、非營利獨立法人機構的中外合作大學無法以事業單位法人資質登記注冊,本應投入持續發展的盈余卻要繳納稅款,對于這些大學無異于釜底抽薪;其次,中外合作大學在教育上的平等地位問題尚未引起重視[5];此外,還存在中外合作大學招生自主權不足、產權尚不明確等問題。要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中關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規劃和要求,必須清除影響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性障礙,研究和出臺一系列政策,為促進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營造更有力的政策環境。
改革創新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要敢于突破政策性障礙,大膽探索“中外股份合作制辦學”的創新模式。股份合作制學校是指多元化投資主體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主要以股份形式界定產權歸屬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學校[6]。中外股份合作制學校的投資主體包括中外教育機構和國內外的投資者,這種新的教育投資形式,是廣泛吸引國內外資金投資辦學的一種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中外合作辦學還應以多種形式發展,一方面學??膳c國外知名大學共同建立按新機制運行的中外合作大學或學院;另一方面,學??筛鶕嶋H情況與國外大學簽訂相關協議,引進其優勢學科與專業,開展各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五、結語
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提出:“要把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作為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舉措,通過開放學習和借鑒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盡快縮短我國和世界教育強國的差距;通過開放推動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7]。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建設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是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創新模式,其經驗值得推廣。兩校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對我國建設高水平一流大學有借鑒意義,而且對今后開辦更多的中外合作大學亦是很好的示范。下一批已獲教育部正式批準的中外合作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和溫州肯恩大學,將于2013年秋季開始招生。我們期待,中外合作大學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國際化人才;中外合作大學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積極貢獻。參考文獻:
[1]林金輝.中外合作辦學基本規律及其運用[J].江蘇高等教育,2012(1).
[2][5]黃蔚.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可持續性: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最大挑戰[N].中國教育報,2012-07-11(4).
[3]寧波諾丁漢大學將建“國際博士創新研究中心”[EB/OL].http://www.nbedu.gov.cn/zwgk/article/show_article.asp?ArticleID=38415,2012-01-08.
[4]西交利物浦大學席酉民校長:西浦不僅僅要回歸大學的本質[EB/OL].http://www.huaue.com/news/201245151850.htm,2012-04-05.
[6]顧美玲.對民辦教育立法中校產歸屬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9).
[7]袁貴仁強調:開創民間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新局面[EB/OL].http://www.gov.cn/gzdt/2010-01/11/content_1507449.htm,2010-01-11.
編輯:張力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