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海主權爭議再次升溫,南海局勢波譎云詭,一些國家正厲兵秣馬,劍指太平島。相比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保守和隱忍,中國臺灣當局在多方覬覦的太平島主權問題上倒是動作頻頻:先是臺高官高調視察太平島,繼而臺“海巡署”連續5天在太平島舉行實彈演習。由此可見,臺灣已明顯改變此前的低調態度,開始在太平島主權問題上有所動作。
駐軍前緣
在我國南海的廣袤海疆上,太平島位居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處于南沙群島的中央。太平島面積約0.443平方公里,呈長梭形,平均海拔3.8米,是南海群島面積最大的島嶼。島上寬闊平坦,植被茂密,一年四季有多種海鳥棲息于此,是南沙諸島中唯一存在淡水資源的島嶼。太平島東距中洲礁約6公里,西南距南薰礁約30公里。與其他島礁比起來,太平島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有淡水資源以及機場、碼頭、防御工事等基礎設施,平時可為航道安全、漁業服務、海上事故救助、南海氣象監測等提供便利,戰時可作為艦艇、戰機的活動基地和中轉站。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距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815公里,距馬六甲海峽東口的新加坡僅1000公里,扼守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巴林塘海峽入口的要沖。
從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太平島曾七度易手,先后被日本、法國以及菲律賓等國所強占。1956年,臺灣當局派艦艇編隊開赴南沙驅離菲律賓軍隊,派遣戰斗力最強的海軍陸戰隊守衛太平島,并創建了南沙守備區,隸屬臺海軍司令部。從此以后,太平島一直在中國臺灣管轄之下,保持著一個加強連的駐防兵力,由少將統率。另外,島上建有駐軍基地、機場、衛星通訊和雷達站等軍事設施。
2000年1月1日,臺灣宣布成立“海岸巡防署南沙指揮部”,正式接管太平島防務。駐島海巡人員105名,臺軍保留了僅有5名官兵的南沙氣象站。2011年4月底,臺灣方面決定派遣受過海軍陸戰隊訓練的海巡隊進駐太平島,從人員和裝備上增強海巡的駐防實力。“海巡署”人員取代海軍陸戰隊駐守之后,他們能否應對越南的武裝攻占,就一直成為臺灣民眾擔心的問題。
駐守太平島的“海巡署”人員可以勝任驅離外國漁船的任務,然而,要想擔負防守島礁任務就顯得有心無力。一旦外國果真發起武裝進攻的話,臺部署在太平島的駐守人員將毫無低抗之力,更甭說保證太平島的安全。加之太平島遠距臺灣本島,臺軍主力即便馳援,也是遠水難解近渴。
面臨威脅
盡管臺灣當局近期不斷增強太平島防守力量,但太平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周邊局勢的不斷惡化,太平島面臨嚴重威脅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雖然太平島在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但地形平坦易攻難守,地幅狹窄,無戰略縱深可言,守島臺軍難以實施戰略機動形成合力,防守作戰難度很大;相反,太平島中部較為平坦,有利于敵方較好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有力的優勢,進而突破、分割、圍殲。太平島地處熱帶,旱季炎熱干燥,雨季高溫多雨,高溫、潮濕、高鹽,武器部件極易故障,維修費用大幅攀升。高鹽潮濕的氣體透過儀器設備箱體冷凝后,會附著在機芯表面和光學鏡片上形成氧化腐蝕,輕者會造成接觸不良、透光性能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短路燒壞電子設備和鏡片霉變起霧報廢,因此,太平島不適合部署精密武器。
太平島駐軍演訓,強化防衛決心,卻改變不了海島防御“小敵之堅,大敵之擒”的本質,達不到實質防衛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島礁防衛作戰其實已經演變成一場海空一體的戰爭,將考驗交戰國各自的投送能力、防空體系、海空作戰能力等。太平島過分依賴守島部隊兵力和火力,沒有強大的海軍空軍后盾。真正保衛島嶼的力量,是守島小部隊背后的海軍空軍,如果沒有強大的海空軍支撐和巡視,即使在太平島上部署一個加強營,由于補給困難,又無船艇支撐,對于周邊海區也毫無控制能力,如果潛在之敵真的發動襲擊之時守軍處境也非常脆弱,不能久撐。臺灣的武裝部隊忙于全力保衛臺灣,其保衛太平島的能力極其令人懷疑。倘若越、菲等國派軍進犯太平島,沒有制海權和制空權,恐怕臺灣的駐島兵士將難以抵擋。
越南大規模擴建軍港,向俄羅斯購買6艘潛艇以及大批蘇-27、蘇-30戰機和護衛艦、岸式導彈。越南在南海占領的敦謙沙洲、鴻府島是距太平島最近的島嶼。敦謙沙洲距太平島東方僅7里,島上有防空機槍堡,越南駐軍約一個連。在距太平島南方12.1里的鴻府島,越軍部署射程10余公里的大口徑增程火炮,進駐高達一個炮兵營兵力,強化駐軍的意圖相當明顯。另外,不僅太平島離臺灣本島1600公里,同時,太平島屬于珊瑚礁區,常規艦艇也無法靠泊在周圍的珊瑚礁區運補,需使用兩棲人員運輸車進行運補,補給量小又費時。因此,臺軍一度將該島視為軍事上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聯防對策
在南海風云變幻之時,太平島防守形勢實在是不容樂觀,需要加大對南海相關國家的防范,隨時提防局勢惡化。然而,僅憑臺灣的海空軍力量保護太平島略顯單薄,兩岸應通過建立軍事互信,聯手維護南海島嶼安全,以實現兩岸共贏。
兩岸應在南海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一旦南海有事可迅即援助,以確保相關島嶼的安全。過去,談到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總是局限于臺海安全。現在,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探索建立維護南海主權的軍事互信機制的方法路子,以逐步建立起兩岸軍事互信。兩岸先在南海區域著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交換安全情報、聯合演訓,再慢慢擴大到建立軍事突發情況通報機制、建立沖突防范中心、軍事人員交流、雙方軍事首長對話等諸多領域,最終實現軍事協防機制。
太平島遠離臺灣本島1600公里,已在臺灣主力戰機的作戰半徑以外,而海軍艦隊欲前往救援亦需兩天左右,因此既乏制空權,亦乏制海權。倘若越、菲等國派軍侵占太平島,單憑島上120名“海巡署”官兵,根本守不住幾個小時,臺灣主力部隊也將是鞭長莫及。相反,解放軍西沙群島駐軍距離太平島只有約800公里,一旦發生戰事可在第一時間馳援。兩岸在太平島問題上合作的話,無論是處于南海的敵軍艦還是飛機都將置于兩岸軍方的嚴密監控或打擊之中,使得太平島成為我國維護南海島嶼主權、開發南海資源可靠中轉站,以有效地捍衛南海權益。由此可見,兩岸聯手維護南海的必要性。
兩岸應當借用太平島地基,在旁邊填海建造一個新的太平島,建設一個軍民兩用大型機場,延長飛機跑道為1500—1800米,使其成為軍民共用機場,以挖掘軍事、經濟與旅游價值。太平島附近海域已證實有豐富石油、天然氣,而臺灣“中油”與大陸中海油早已簽署四項合作協議,此一合作勘采計劃應盡速落實,使兩岸合作在南海踏出關鍵腳步。將太平島的簡易碼頭擴建成深水碼頭,使之具備停泊中大型艦船能力,以更方便開發島上熱帶雨林,建設以“和平公園”為主題的旅游基地。邀請兩岸知名大企業在島上建工廠,強化專用油庫、海水淡化機、導航與通信設施等輔助設施建設,加強太平島的經濟建設,不斷推動太平島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