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藥零食可以治病
很多人選擇藥零食,主要是因為這種東西既能滿足愛吃零食的心理,又能起到治病保健之功效。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專家提醒,所謂“中藥零食”,是指含有中藥成分的食品,其中的中藥成分雖然是經衛生部門規定的藥食同源范圍內的可添加物品,但中藥零食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偏方,它依然是一種食品,不可能治病。而市場上熱捧的藥零食,盡管包裝上都會列出主要的中藥成分,但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藥藥品”或“保健藥品”,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群。
誤區二:怕長胖吃藥零食
藥零食之所以一夜之間便紅及大江南北,主要還是愛美女士的功勞。尤其是那些日常工作壓力大的女士們,她們在工作繁忙之余,吃些零食來補充體力、舒緩壓力,很是愜意!以前抽屜里躺著的是巧克力、餅干、碳酸飲料,如今,為了保持身材,抽屜里的零食都換成了阿膠棗、桂圓干、酸梅汁、山楂片等中藥類零食。她們認為,吃這些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身體就不會發胖,還滿足了自己的胃和嘴。對此,專家解釋說,以前吃巧克力、餅干、碳酸飲料會長胖,現在吃阿膠棗、桂圓干、酸梅汁、山楂片同樣會增加體重,關鍵在于量。此外,除了增加體重,這些藥零食鋪天蓋地攝入體內,因為其含有藥性,很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
誤區三:藥零食就是零食
有人拿藥零食治病、減肥,就有人不拿藥零食當“藥”,而是只把它當成一種時尚的飲食追求。前者不對,后者同樣不科學。有專家表示,中藥零食中“藥”的成分,既有特定的藥理功效又有一定的毒副作用?,F在80后、90后的年輕人,大多數對傳統中藥了解得比較少,亂吃中藥零食,很是不妥。中醫用藥講究辨證、因人而異,含中藥的零食并非人人適合,因此在選擇中藥零食時應該慎重。比如,黑芝麻糊有補充熱量、烏潤頭發等作用,是很多腦力勞動者必備的辦公和學習搭檔,但患有慢性腸炎、便溏腹瀉者卻需忌食。而且專家還強烈提醒大家,既然是零食,大家更應該認清它的功效和作用,不能將它作為日常的營養食品,因為對食品營養認識存在誤區導致的盲目食用,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一些廠家將這些中藥食品說明制作得非常簡陋,并沒有標明食品的成分含量以及非適宜人群,因此大家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零食,以免因誤服造成身體的不適,尤其是老人、兒童及孕婦更要注意選用。
阿膠棗誤區:滋陰養血多無礙
時下,超市中有一種棗特別受歡迎,尤其是女性朋友,這種棗的特別之處就是配有阿膠。由于阿膠和紅棗都有養血補血的功效,特別是阿膠還有補脾和胃、益氣安神、滋陰潤燥等作用,很多白領女性都會在自己的包里或者辦公室放上一兩袋,作為營養零食食用。但是專家卻指出,對于氣虛或血虛體質的人群,經常吃些阿膠棗確實有一定好處,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癥狀。但是阿膠棗雖好,卻不能多食,吃得過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是胃熱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多吃滋膩礙胃,影響食欲,日久還容易上火,故阿膠棗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7顆。
龜苓膏誤區:清熱排毒女人愛
正宗的龜苓膏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以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消除暗瘡、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也很受女性朋友喜愛,更是一些老年朋友喜歡吃的中藥保健零食之一。但是專家認為,龜苓膏雖有清熱排毒的作用,但偏于寒涼,一般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還是少吃為好。還有資料說,龜板有興奮子宮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故孕婦和月經期女性也不宜多吃。
茯苓餅誤區:健脾利食人人愛
茯苓性味甘平,健脾、利食,吃茯苓餅有助于提高食欲、促進消化。適宜愛挑食的兒童、體質虛弱的老人。茯苓還可以止瀉,經常拉肚子的人可以適量食用。但是專家提醒:目前市面上的茯苓餅為了增加口感,餅里添加了蜂蜜、白砂糖等原料,含糖量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忌食。
涼茶飲誤區:可除內火四季喝
涼茶過去一般是夏天消暑的佳品,如今幾乎成了一年四季的中藥類保健飲品?,F代人飲食習慣容易上火,所以有降火作用的涼茶自然成了人們聚餐的首選飲料。此外,由于工作繁忙,不少讀者朋友有熬夜加班的習慣,這“夜貓子”做久了,體內的“火”也就多了,這個時候,涼茶似乎又成了應急飲料。但是,專家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涼茶主要成分多含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藥,確有清熱除濕、滋陰去火的功效,有助于緩解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大便干結等癥狀,但手腳容易冰涼、胃寒、陽虛、大便經常偏稀的人盡量少喝涼茶,以免加重原有癥狀。如果是在寒冷季節,即使無不良癥狀的人群,最好也別多飲涼茶,因為涼茶去火只是治標不治本。
酸梅湯誤區:生津止渴不忌口
酸梅湯是中國傳統的消暑飲料,以前一到夏季,家里的大人會買烏梅來自行熬制,里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后飲用,非常清涼。而且,酸梅湯的主要成分烏梅里的檸檬酸可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而烏梅里的蘋果酸,可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鑒于酸梅汁對治療口臭及宿食的良好效果,很多飲料生產商也開始生產酸梅汁,并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但是,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等人群是忌食烏梅的,菌痢、腸炎初期的患者也忌食烏梅。
桂圓干誤區:滋補佳品隨便吃
桂圓干,是很多中藥零食中最受歡迎的零食了,攜帶方便,便于保存,口感還好??墒?,卻不是什么人想吃就可以吃的。有些人食之,就會出現流鼻血、大便干燥的癥狀。專家說,中醫雖講究藥食同源,但食物不同功效不同,吃時也要辨別清楚。桂圓干是常用的滋補品,性熱的它適合體質虛寒者,而本身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過多食用,容易出現大便干燥、口干等上火癥狀。
薄荷糖誤區:不入胃腸不講究
有些經常抽煙的人,為了緩解口中異味,兜里會備一些薄荷糖,不少希望提神醒腦的上班族也把薄荷糖當作常備零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薄荷其實也是一種中藥。薄荷,土名叫“銀丹草”,廣泛用于驅風、防腐、消炎、鎮痛、止癢、健胃等藥品中。薄荷糖里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質,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癢等功效,有助于緩解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等病癥。但是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生活中,很多人愛吃零食,尤其是女人。但又擔心影響健康,于是,精明的商家將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藥與零食進行“聯姻”,美其名曰“中藥零食”。由于口感、營養和包裝都比較有賣點,這些零食頗受消費者的歡迎。阿膠棗、龜苓膏、茯苓餅、酸梅汁等中藥零食在女白領人群中頗為盛行,是辦公室抽屜里常備零食??墒?,你知道嗎?這些“中藥零食”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它們就跟“藥酒、藥膳”一樣,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弄不好,同樣會傷了自己的身體。
(段歡薦自《科學導報》)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