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秦國,有一名士姓孫名陽,具有相馬的特長,被他看上的駿馬即刻身價十倍。于是,時人便以神話中掌管天馬的星名“伯樂”來稱呼他。“伯樂”后來被比喻為善于發現和選用人才的人。
古往今來,在選賢任能方面,“伯樂”的作用不可低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內的老一輩革命家和一批富有豐富經驗的領導人,都以領導者的慧眼,發現優秀人才、舉薦優秀人才、培養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經過歷練,有的走上了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有的成為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或領導骨干。他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伯樂相馬”有兩個環節:一是舉薦者堪稱真正的“伯樂”,有公正無私的襟懷、知人善任的能力、勇于舉薦的魄力。二是“馬”必須是真正的好馬、駿馬、千里馬。也就是說,被舉薦者不僅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在德、才、能、廉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而且 “路遙知馬力”,要經得起被重用后權力、地位、名利的考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在干部和人才的選拔任用方面,“伯樂”的歷史作用不可低估。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光靠“伯樂相馬”已遠遠不能適應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而且,我們不能不看到,一些人以“伯樂”自居,相自己小圈子的“馬”,違反干部選拔任用程序,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那一套。為防止在選人用人上個人說了算的不正之風,近些年來黨和政府在干部、人才的選拔任用方面,越來越多地采取了“賽場競馬”的方式,不斷推出一系列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制度,擴大了選人用人上的公信度,完善并嚴格執行在干部人事工作中黨委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
相對于“伯樂相馬”,“賽場競馬”更有諸多優越性。一是增加了選人用人的公開性、公正性、公平性。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有了一個“賽馬場”,各種優秀人才便可以在同一起跑線上,比品德、比能力、比知識、比才干,領先者得到任用,這就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機會,提供了條件。二是有利于擴大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群眾參與和群眾監督。群眾是“賽馬場”的觀眾。實際上,一個干部的優劣,群眾最有發言權,群眾最有評判力。讓群眾參與干部、人才的推薦和選拔,避免了個人說了算或少數人說了算的現象,有利于在干部、人才工作中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人才是關鍵,干部是關鍵。大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小至一個具體單位,有了一個好的帶頭人,有了一個好的班子,有了一批優秀人才,工作就會發展,事業就會興旺。因此,在不排斥“伯樂相馬”,并使“伯樂相馬”完全符合干部選拔任用必備程序的同時,應更多地營造“賽場競馬”的氛圍,創造“賽場競馬”的條件,提供“賽場競馬”的機會。這樣就可以在干部、人才推薦和選拔的“賽場”上,展現萬馬奔騰的生動景象,形成人才輩出的嶄新局面。
責任編輯:葉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