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云縣新城子鎮巴各莊村唐家寨的蘋果已有40年的栽培史,素有“蘋果之鎮”的美譽。該鎮地處密云水庫上游,這里光照充足,而且種植蘋果的水是山上的泉水,因此蘋果甜度高,比其他平原地區產的蘋果甜度高出五六度。而且晝夜溫差大(±17度),降雨適中,無污染,果實色澤鮮艷。
近日,密云縣新城子鎮巴各莊村唐家寨果農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家家的蘋果堆成小山似的。
11月3日一大早,巴各莊村唐家寨的果農史俊忠叫上哥哥,裝上自家產的十來箱蘋果,歪歪扭扭地用小推車走出3里地,來到了相對寬闊的馬路邊。這里是附近幾個村子的果農自發形成的一個路邊蘋果市場。
“家里地庫還存著小4萬斤,賣不出去。”史俊忠捋了捋白發說,蘋果已經收上來半個多月了,但只賣出了兩成,“我家還算好的,有的果農連一成都沒賣出去。”
史家的院子,大半斤一個的“紅富士”堆成了小山。他說,由于今年沒有“倒春寒”,且雨水均勻,所以產量同比增加了三四倍,有5萬多斤。
唐家寨附近的山前山后共有7個村400余戶人家,年產蘋果1000萬斤左右。種植蘋果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趕上了風調雨順,卻遭遇銷路不暢。無奈之下,史俊忠在距家數十米的地方挖了個地庫,將大批蘋果“冷藏”了起來。他說,這也許能讓蘋果保鮮到明年開春。
然而,村子距密云縣城有60多公里的山路,其中還有10里的小道,如此的交通嚴重制約了蘋果的銷路。
編輯/馮 嵐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