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里,從農場搬回一大批秧苗,有苦瓜、圣女果、西葫蘆、小黃瓜,唯獨幾株長著五角葉細長桿的,我不認識。胖子說:“沒長果實前不好說,原本是打算種在大棚里的,這樣隨意散養在田頭也不曉得行不行,你先種著玩吧,有果子就當是額外的收獲,沒有就算了,明年咱再想辦法重新種。”
聽他這么說,我也就不多問了,估計胖子是想給我個驚喜,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總比“滿懷希望空失落”要好。
于是,特意挑了塊向陽的地,請老爹把這幾株新奇的植株請進了土里。看老爹用大腳碼好大約20厘米株距、30厘米行距的樣子,底層還培了厚厚的復合肥,最上面蓋了稻草灰,最后略加了些薄薄的淤泥,哈,這群外來客算是在池塘邊安了家。
一天去池塘邊,居然發現它們一個個都長得很高了,有黃色的小花骨朵,有一只只修長的果子,很像大尖椒,毛茸茸綠油油的,煞是好看。趕緊回頭喊胖子:“快來,快來,這是啥?辣椒還是扁豆?”
胖子一路小跑而來,仔細一看,笑煞了:“哈哈,真的成功了,黃秋葵不再是奢侈菜,它要飛入咱尋常百姓家了。”
啊,原來,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秋葵,傳說中的“植物偉哥”。曾看到報紙上介紹,說它是低脂肪、低熱量的保健菜,富含糖蛋白、果膠、牛乳聚糖、阿拉伯樹膠,有助于促進消化和護膚。
最最新奇的是黃秋葵富含的黏液鈉離子,不僅可以降低人體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還能幫助機體排除毒素、幫助消化,對胃炎、胃潰瘍有輔助作用,還可保護肝臟、增強人體耐力,被許多國家定為運動員的首選蔬菜。
迫不及待地采下今年的第一茬黃秋葵,切成丁,用豆干和里脊肉配了,做成一道快手時鮮菜。嘗過之后,我發現,上好的黃秋葵在我這種胡亂的廚藝糟蹋下,頗有點豬八戒吃人參果的味道。
原來,黃秋葵是矜持的,其天然的營養成分和時鮮口味根本用不著復雜的佐料或烹調手法去遮掩。只要將它斜刀切了,加點油清炒,那湯汁中黏黏稠稠的滑絲,碧綠的顏色,會不自覺地勾起人們無限的食欲,哪里還有心思來分辨這多余的豆干和里脊呢!
胖子特意又去科技園引了幾個紅色的黃秋葵回來。聽他說,這是今年的新品種,紅色的葉,綠色的桿,開白色的花,結紅色的果。我不信,他特意從口袋里摸出一只小果子,瞧著他大手掌里小秋葵粉粉嫩嫩的俏模樣,我的心,突然變得異常柔軟,趕緊下廚,端上兩道新鮮的紅綠黃秋葵菜。
黃秋葵蒸蛋將紅綠黃秋葵切成一厘米見方小丁,敲入一枚土雞蛋,用筷子攪打均勻,加入少許鹽和味精調味;在深底鍋中燒上開水,等蒸汽四溢時,將打好的雞蛋連碗放入鍋中,一邊攪打一邊徐徐加入開水,隔水蒸10分鐘左右,一大碗紅綠黃相映成趣的蒸蛋就做好了,營養又好看。
秋葵三色丁同樣取紅綠黃秋葵各一只,再配鮮茭白一個;三種食材都仔細切成小丁;鍋中倒少許油,等油溫五成左右倒入切好的三色丁,翻炒熟后加入鹽、雞精、白糖吊鮮。這道菜,無論是孩子還是老人都非常喜歡,糯糯的黃秋葵,嫩嫩的茭白丁,異常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