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士波:
1978年生,2005年入行,在開小龍蝦店的同時,努力學習廚藝,很快成為烹飪小龍蝦的高手。
對舌尖有感覺的他,不斷創新小龍蝦口味,給食客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目前,他成功地在上海開出四家“蝦滿堂”,以小龍蝦和大閘蟹為主打產品。他在浙江嘉興開出三家連鎖店,并將在老家盱眙開一家平價龍蝦店,以回報生他、養他的那塊熱土。
家亮兄常給我一個出其不意,按小朋友們的說法是“驚艷”。那是壬辰年春節前的一天,下午他的朋友開車到我家弄堂口,接我上車,絕塵而去,從中環上去,到外環下來,沒開多遠,睜眼一看,已到了都市路。哎呀,已經到了莘莊了,真是嚇一跳。更嚇人的是,車在一家名叫“蝦滿堂”的餐廳門口停下。“吃什么?”盡管家亮已為我打開車門,瀟灑地一揮手:“請!”我還是遲遲不敢下車。
“吃小龍蝦,加大閘蟹!”家亮胸有成竹地回答。我還是一頭霧水。
小龍蝦VS大閘蟹
這些年小龍蝦風頭出盡,盱眙也成了舉世聞名的小龍蝦之鄉。從2001年開始,一年一屆的“龍蝦節”將這個小東西打出一片天地,居然成了盱眙縣、淮安市,乃至江蘇省的一張名片,開創了“龍蝦經濟”,多少上海的白領在小龍蝦面前競折腰。我對此學名為“克氏原螯蝦”的小龍蝦還是敬而遠之,淺嘗輒止,每年只吃最好的龍蝦不超過10個。而大閘蟹是何等佼佼之尤物。兩者在一家店里出售,反差是夠大的。
店里人不少,還有兩條碩大的狗趴在地上,令人有點忐忑。不過,他們告訴我,這兩條狗個頭大,但很聽話,主人一發聲音,就立刻趴下。故趴在那里,一點事都沒有。那么主人呢?一聲咳嗽,主人出來了,絕非肥頭大耳之輩,而是精干一漢子,似有武功在身。家亮說,主人姓芮,原來是做警察的,怪不得!
半路出家
老板芮士波,1978年出生在盱眙,長大后到南京當治安警察。2005年聽朋友講,上海人喜食小龍蝦,他考慮再三,決定闖一闖,遂辭職來上海開小龍蝦店。砸了公務員的鐵飯碗,來做不一定靠得住的小老板,家里父母親、老婆全反對。那一年,芮士波虛歲才28歲。所以,他見我第一句話便是:“老師,我是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不打緊,問題是“出家”以后干什么?怎么干?芮士波說,店開了,廚師小馬就是他的啟蒙老師。作為盱眙人,小龍蝦當然是家常便飯,常吃常嘗,但要自己來做小龍蝦,他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小馬告訴他,小龍蝦首先要產地好,然后是品質好,要清水飼養,干凈,肉飽滿,黃足。盱眙是小龍蝦的集散地,他主要從啟東、海門進貨。從4月中旬起上市到8月落市。這么多的蝦,做什么口味呢?芮士波不用大路的十三香、麻辣、蒜蓉等口味,而是啤酒、黃燜、金牌黃金、金湯極品等口味,食客近悅遠來,膾炙人口。
小龍蝦賣得俏,終要落令,芮士波想要再做一樣好東西,他想到了大閘蟹。憑著在南京當警察的信息,知道南京附近高淳湖的大閘蟹很好,陽澄湖有些“汰浴蟹”,其實就是高淳湖里的蟹。與眾不同的是,士波的大閘蟹非蒸非煮,而是像小龍蝦一樣的燒,一樣的調料。小龍蝦有什么味,大閘蟹都有。
2007年,“蝦滿堂”一下子在閔行區開了兩家,一家在龍茗路,一家在都市路。
老板也動人
這以后,大家都很忙,蝦滿堂似乎沒了消息,偶爾在《人氣美食》上看到它,但詳情不知。前幾天,突然接到芮士波一個電話:“老法師嗎?我光頭(芮的綽號)呀!中午有空嗎?到華池路看看?!?/p>
難得一見,不好拒絕,隨他來到了華池路。店堂里小男生小女生在忙著,準備午市的吃食。一進包房,家亮兄和另一位朋友明清老師已坐在那里。士波吩咐了幾句,冷菜就上桌了。那是黃瓜(片)拌(黑)木耳。恰到好處的醋,讓舌頭一陣振奮。接著是炒面筋,鮮香燙一步到位。隨后上來的是小龍蝦,那是黃燜龍蝦,以黃咖喱為調料;啤酒龍蝦,啤酒去腥增香;還有清蒸龍蝦,真佩服他,小龍蝦清蒸,膽子太大,但是用了荷葉、薄荷,味道果然淡雅、清香。
見我贊不絕口,明清老師說:“其實芮士波的廚藝更好。每一個新品種,都是他自己做出來的?!?/p>
但是,芮士波同我談的并不是上海的“蝦滿堂”。在上海風風光光的時候,他想起了生他養他的老家盱眙。自從第一屆龍蝦節開幕以來,龍蝦經濟使這個洪澤湖岸邊的小縣一下子世界聞名。但在盱眙反而吃不到平價龍蝦,真要吃龍蝦,人均都要200元以上。在生活指數不高的盱眙,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這不啻是天價。芮士波準備到盱眙開一家平價龍蝦店,將上海模式移至盱眙。這也許是一著好棋,也可能是一著險棋。但善于“吃”龍蝦、“吃”螃蟹的芮士波是不怕這樣的挑戰的。士波征求我的意見,仔細考慮之后,我表示有條件地贊同他的計劃,但想去當地看一看,也許可以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芮士波說:“好,下周我正好回家看一看,請老師陪我‘戰高溫’,一起去看看,順便請老師嘗嘗人均200元的龍蝦。”
見我一時無語,芮士波小心地問:“老師在想什么?”我說:“只要在廚行,老板也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