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產品認證出臺新標準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有機食品”以天然無污染的種植特點受到追求健康人士的追捧。與此同時,有機的高價和監管的缺失讓不法企業采用購買有機認證、張貼假冒認證標簽等作假手段。為了杜絕不良商販鉆空子,不讓普通食品披上“有機”的外衣欺騙消費者,國家認監委對2005年6月發布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進行修訂,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標準的實施猶如投下一塊巨石,在魚龍混雜的有機食品市場中掀起不小的波瀾——相當數量的“有機蔬菜”一夜之間改頭換面,變成了“精品蔬菜”、“無公害蔬菜”;原本混跡于有機行列中的蜂蜜、枸杞和水等,也都被排除于認證行列之外。新標準的出臺,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促進了有機行業的良性發展,這對上海君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正規企業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一品一碼,追溯產品生長過程
新標準規定,所有有機產品的包裝上不僅要有認證標簽、認證單位,新的防偽標簽上還要有18位隨機數字構成的有機碼,形成獨一無二的身份證。消費者刮開涂層后,可以登錄“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http://food.cnca.cn),在“有機碼查詢”中輸入18位有機碼,就能得到完整的商品信息。
在行業規定的認證碼之外,上海君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生產的117個菜品,每一種還另外有一個16位編碼,會員登陸公司的菜品追溯網站(www.just-efarm.com)后,就能通過這一編碼查詢到每個菜品的信息,包括種植過程中的投入物和每一階段的生長情況等。菜品采收前,由基地品控部對菜品進行檢測,包括農殘檢測和菜品包裝質量檢測,只有檢測合格的產品才能進行分揀、包裝、配送,并獲得其唯一編碼。
除了會員配送制度以外,普通消費者還可以在上海各個世紀聯華大賣場購買到嘉仕有機產品。
厚積薄發,跨越認證高門檻
新《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被業內視為“國際最嚴”的標準, “嚴”字當頭,無疑是對企業嚴苛的考驗。對君地生態來說,有了花大手筆做的前期準備,應對起新規則來也是得心應手。
“嘉仕”有機產品來自于崇明啟隆鄉,當地有著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清新的空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從而成就了崇明島有機農業種植的產業優勢。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2 700畝,目標建設現代化農業園區20 000畝。從租賃土地到農場規劃組建,從水系改善到土壤改善,從撒播種子到收獲成果……經歷三年的零產出投入,為種植高品質產品打下堅實的根基;種植過程中堅持不用轉基因種子,不反季節種植,同時邀請有機種植專家指導種植。一切精耕細作,都為“嘉仕有機”品牌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