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臺兒莊美輪美奐,七彩的燈光將粉墻黛瓦蒙上一層夢幻的顏色,潺潺的流水中透出一股清幽的氣息。這座被乾隆譽為“天下第一莊”的古城正展現出它在新時期的獨特魅力。可誰能想到,這里原來是一片破爛不堪的棚戶區。棗莊市政府在這里積5年之功恢復重建了一座“復活”的古城,保護恢復了臺兒莊大戰遺存,成為名副其實的二戰紀念城。而昔日“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繁盛景象的重現,讓臺兒莊再次成為世人矚目之地。
運河與戰爭遺址
臺兒莊,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曾是一座車船云集、商賈迤邐、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明萬歷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經過臺兒莊,帶動了其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1938年春發生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
臺兒莊匯集了八大建筑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擁有30多座廟宇。臺兒莊還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古邑中汪渠相連,水巷縱橫,居民筑臺而居,是標準的水城。老地圖上有18個汪和近百條水街水巷,水網密度超過了蘇州古城。康熙皇帝曾稱贊臺兒莊“風光與江南水鄉別無二致”。
2008年4月8日,在臺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之際,棗莊市開始重建臺兒莊古城。投資4億元,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53處戰爭遺跡保存完好,是中國唯一的二戰紀念城市,也是世界二戰遺址最多的城市。
臺兒莊古城依托明清運河故道和臺兒莊大戰遺址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再現了當年商賈迤邐的繁盛景象。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曾說:“城市是靠記憶而存在的。”臺兒莊古城的每一滴水珠都彈拔著水陸要塞的清韻,每一寸土地都深藏著富庶溫馨的故事。
品魯菜精華,享運河美食
行走在古城里,商鋪林立,繁華熱鬧,除了街上流動的小商小販,高聲叫賣著冰糖葫蘆、武大郎燒餅,還有和盛茶食、棗莊大棗、道升酒坊、老王香油等店鋪。入夜,古城上的全國首個戰爭主題酒吧——千里走單騎,帶你瞬間穿越1938的那場戰爭,再現當年抗戰的場景。
說起臺兒莊的名吃,第一道要數“張家狗肉”。俗話說“狗肉上不了大席”,但在臺兒莊卻有“沒有狗肉不成席”的習俗。“張家狗肉”歷經100多年,不腥不膩,既香又爛。
相傳,“棗莊辣子雞”在乾隆年間就已在餐館出現,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是酒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正宗的“棗莊辣子雞”,選取薄皮辣椒和黑腿黑公雞為主料,肉味鮮美,香辣適口。
羊肉湯、黃花牛肉面、馮家驢肉、張氏脆皮雞、菜煎餅、運河全魚宴等都是古城的特色美食。
交通
臺兒莊位于山東棗莊市,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京滬高速、京滬高鐵、206國道、104國道穿境而過。
從臺兒莊到京滬高鐵棗莊站、徐州東站及觀音機場、臨沂機場均為40分鐘;經京滬高鐵至北京、上海均為2小時左右。
京、滬、杭等5個城市已開通了到棗莊的旅游專列,連云港、臨沂、青島等30個城市開通了二日游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