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底我縣清理庫灣工作啟動以來,縣內一湖秀水正在還原本面目。身在其中,無處不感覺到山水在懷,遠離塵囂,微風吹來湖面清新的氣息,令人心曠神怡。凡是到過武寧的人,都為之震憾!震憾過后也嘆息,感嘆這一湖秀水還養在深山人不知!更感嘆這一湖秀水沒有綻放她應有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以政府為主導,以開發湖水資源為主線,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將是我縣面臨的必然選擇。
一、開發優勢
1、有殷實的地脈資源。一湖秀水原名修河,資源整合后改名廬山西海,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發源幕阜山脈黃龍山,自西而東,流經銅古、修水、武寧、永修四縣,入注鄱陽湖再入長江。湖面平遠寬廣,在我縣境內河道總長度337.2千米,正常蓄水65米時,境內流域面積228.1平方千米,大小島嶼3000余個;湖水清沏如鏡,年平均儲水量在80億立方,水質優良,達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具備漁業發展的優質水域資源條件。這些豐富的地脈資源,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都有著不斐的價值,是這湖秀水開發的切入點。
2、有厚重的文脈資源。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過三十萬大軍的日夜奮戰,一座雄居亞洲第一的攔水大壩,在贛北修河中段的柘林巍然屹立。為了柘林水電站的建設,曾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武寧葬身水底,享譽魚米之鄉的大片良田變為澤國;十萬世居的農民和居民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在短短120天的搬遷日子里舍棄家園,日夜兼程,另辟炊煙,用赤誠和奉獻奏響奮進的時代號角。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親臨武寧視察,稱贊武寧山好、水好、人好、發展前景好!并欣然題贈“山水武寧”,為武寧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09年11月,我縣成功入選“中國最美的小城”之列,被譽為“天堂中的花園”等等,這些文脈資源是我縣的特色,是有質感的文化資源,是這湖秀水開發的核心點。
3、有旺盛的人脈資源。我縣位于贛西北,地處湘、鄂、贛三省邊陲要沖,是南昌、武漢、長沙三大省會城市的輻射中心。隨著武吉、永武二條高速暢通,制約我縣發展的交通瓶頸已打破。如果將一湖秀水打造成獨具特色的休閑養生基地,為旅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和新奇獨特的愉悅享受,那么我縣成為湘、鄂、贛三省的后花園已就指日可待。三大中部省會城市旺盛的人氣,是我們一湖秀水開發的支撐點。
二、面臨的問題
1、旅游業發展開發力度不夠。我縣旅游開發定位需進一步明確,特色項目挖掘不夠,特色項目少,精品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有待完善,賓館建設、旅游購物等旅游“六要素”發展不平衡。目前,全縣沒有一家上檔次、上規模的星級賓館。旅游項目招商引資還有待進一步取得實際性突破。
2、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不夠。我縣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民間文化活躍,鋤山鼓、武寧采茶戲等名揚省內外,雖然演出較多,但沒有與旅游業結合起來,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產生明顯效益。
3、水資源開發保護不夠。水資源配置格局不合理,有待優化;水資源環境保護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沿湖兩岸鄉鎮的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內,工業園廠礦的污水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也直接流入湖內,導致飲用水安全隱患增加;環保投入不足,監控、監測手段還需進一步改善,執法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幾點建議
1、以景點為依托,帶動湖區觀光旅游。湖區景點的營造,不僅要有精典的景觀,還需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來襯托,適當挖掘和演澤水文化,可以豐富水景觀的內涵,從而帶動觀光旅游。為此,建議:一是新建桃花林。原武寧老縣城,北郭高坡,沿玉帶溝上游兩岸,栽有成片桃花林,陽春時節游人登城,望全城風景,又看桃花,給人以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感。為再現這一壯景,建議從艾園到觀音島這一段的一湖兩岸新栽桃林。二新建水上游樂園。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成為時尚,為迎合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建議在新老碼頭之間建水上游樂園,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新建一個有規模、上檔次的室外沙灘浴場,增設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車、水上滑板等娛樂設施,使游人借旅游休閑,調整心態,洗滌風塵,愉悅心情。
2、以湖區為依托,打造休閑養生基地。當前城區建設飛速發展,日新月異,打造全國最有影響的養生休閑基地和生態旅游城市,是我縣一湖兩岸建設的目標,為高標準打造養生基地。建議:一是在窯段等合適的地段建高檔次的別墅群,讓武寧成為全國成功人士第二居所的首選地。二在宋溪片區擬建上規模的出租公寓,供舉家組團或自駕游的游客到武寧休閑渡假。三打造一批高檔賓館,提高接待能力和檔次,讓游客在武寧充分享受美麗的自然風光。四是組建水運公司,整合一湖兩岸現有游樂資源,如:中信集團高級娛樂場、甫田平堯果園、星光集團果園、觀音島等現有的景點,分不同季節,做活水上一日游。
3、以養殖為依托,快速發展保水漁業。認真貫徹落實《廬山西海(武寧轄區)養殖庫灣清理工作實施意見》,徹底清理庫灣和網箱養殖,管住管好湖區國有水面,把國有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一采取整體拍賣經營權的辦法,通過招商引資,組建經營公司,發展保水漁業。二加強漁政管理,堅持禁港休漁和增殖放流制度,保護水環境和漁業資源,打造、打響廬山西海清水魚品牌。三發展連鎖配送經營,開發西海清水魚飲食文化,提高漁業附加值,富民增收、財政創收并舉,壯大漁業經濟,做實保水漁業。
4、以戰略為依托,做強水資源儲備基地。一積極申報跨域引水工程。建北水東、南調工程,為南昌或九江兩大城市居民提供飲用水,在合理輸送水資源,緩解城市居民用水難的同時,實現我縣水資源利益最大化。二積極申報國防用水儲備基地。借助跨域引水工程的輸送渠道,申報國防用水儲備基地,以備戰略之用。
5、以文化為依托,主推水工程移民品牌。我縣是個名副其實多無化的水庫移民大縣,16萬人,分別來自10個水庫,過去經歷國家補償標準最低“困難”,如今享受國家后扶的“陽光雨露”,可以說,武寧水庫移民的發展史是中國水工程移民發展史的縮影,既記載了黨和國家對水庫移民惠民政策的大愛無邊,又傳承了水庫移民為了國家整體利益,舍小家顧大家的不朽精神,這種精神值得傳承。建議:新建一個水庫移民博物館,開辟江西水庫移民博物館之先河,將我縣厚重的水工程移民搬遷安置、建設發展史體現其中,在記載過去的同時,新增一個觀光的好去處。
碧波千頃繞春城,滿天星斗與湖平。讓我們齊心協力,用心“做大、做活、做強”這一湖秀水,讓廬山西海“一湖秀水”成為縣域經濟的一朵“奇芭”。
[作者簡介]
徐藝,江西省武寧縣政協常委、縣扶貧和移民辦辦主任。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