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認真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組織部、省直工委關于開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四級聯動,攜手共建”“走基層,進支部,強素質”活動的要求,江西省扶貧和移民辦機關黨委(人事處)組織8名黨員干部于2012年9月6日至7日,到“共建點”上饒市萬年縣汪家鄉山下村開展“八個一”“八個專題調研”活動。
“八個一”即到共建村進行一次系統、立體調研,在農戶家住一個晚上,在農戶家吃一頓飯,到田地里干一次農活,到田野里認識一次莊稼,與農村黨員干部群眾談一次心,每人寫一篇調研文章,每年支援一筆幫扶資金。
“八個專題調研”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調查;農村打工人員、留守人員和家庭生活情況調查;農村貧困情況調查;農村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調查;農村教育文化和人才情況調查;農村婚姻家庭關系和人際關系情況調查;農村社會管理綜治工作情況調查;黨的農村政策落實情況調查。
參加此次活動的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吃住農家,通過座談討論、個別介紹、住宿夜聊等形式掌握了基層的實際情況并形成了調研報告,極大地促進了扶貧和移民工作的有效開展。現將調研報告的部分內容刊發,以饗讀者。
一、基本情況
1、村級組織建設情況。山下村有26個村民小組,1039戶,4082人。現有黨員87人,50年黨齡以上的11人,10年以下黨齡11人,村委會為黨總支,下設5個支部。村“兩委”班子共有5人,4男1女。平均年齡49歲,大都是初中文化。總支部書記曹澤細兼村委會主任。曹澤細是上饒市的先進個人、縣人大代表。黨總支是上饒市、萬年縣的先進黨支部。目前,該村還是縣基層組織建設標準化建設示范村。
2、村干部工資待遇情況。總支書兼村主任,一個月工資683元,由縣委組織部統一發放,打在本人的“一卡通”上。一副書記兼婦女主任,一副主任,一總支委委員兼民兵營長,一總支委兼文書。副職比“一把手”一個月少20元,委員比副職一個月少5元。他們的工資由鄉財政統一打到本人“一卡通”上。
3、村官情況。山下村有3名村官。他們的工資是由鄉里統一發放。3名村官中有一名今年考上了公務員,有一名兼鄉里組織干事,有一名是華南農大畢業的。
4、黨員活動情況。村里每年都要召集黨員開展一些活動,開展活動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習,一般安排在重大節日如“七一”、春節前后;二是一事一議“黨員首議”,這是重點。村里如開黨員會,一般都要在一起吃頓飯,每人發包煙,每年都要為此花萬把塊錢,大家都樂意。村里黨員黨費都能交得上來,有的一個月交6角,有的交1元,這在農村算是好的。據了解,該村年輕人人黨的積極性比較高,村里先后收到了50多份入黨申請書,每年發展二、三個黨員。青年人入黨積極性高的主要原因為:一是有理想信念;二是有一種榮譽感、成就感,比較受人尊重,出外打工的工資要比一般人高;三是為今后成長進步打下基礎。
5、村里的生產生活情況。我覺得這個村有四個好。一是地理位置比較好。過去該村不算方便,昌萬高速公路修通后,到南昌都只要一個多小時。二是新農村建設比較好。村里大部分人都蓋起了“第三代”洋房,村道整齊干凈。村里建起了能跑車的村道,路面進行了硬化,天晴下雨行走十分方便;還建起了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和一個亭臺式的大戲臺,村廣場可以容納上千人;一條小溪穿村而過,小溪兩岸護了坡,栽了樹竹,三三兩兩的婦女常常在河邊洗衣說笑,好一派山清水秀的農家風光。三是經濟生活比較好。全村每年出欄生豬上萬頭,無籽西瓜是遠近有名的。全村種植業、養殖業年銷售額破30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3000多元。除個別貧困戶之外,農民的吃飯、穿衣、住房都沒有什么問題,有的還買了小汽車。四是治安環境好。該村實行“十戶聯防”制。以居住在附近的10戶為單位,戶戶安警鈴,一戶出事,十戶皆知。警鈴還與村監控臺、派出所、公安局相連,做到了居家互守,治安互防。村里還裝了高音喇叭,村里有事,喇叭一響,全村知道,召之即來。該村多年來沒有發生什么刑事案件,每家每戶可以安心過日子。
二、村極組織作用發揮情況
村級組織是我國最基層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又是最難干的組織,它與廣大農民群眾朝夕相處面對面,大到黨和國家大事,小到一家一戶的家長里短、針頭線腦的事,村干部們都要關心過問。山下村的村級黨總支和村委會是個先進基層組織,無疑在各方面帶了好頭、起了好作用。就我們了解到的一些情況來看,在新農村建設中,面對拆遷、占用田地等難辦的工作,他們以身作則、敢于碰硬、甘于奉獻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說起來是件大好事,看起來是個很風光的事,但真正做起來會碰到很多問題,非常難處理。山下村在新農村建設中,首先是整治村容村貌,修建村道和一條環村路。過去的建筑物都是橫七豎八,雜亂無章,要在村中間開辟出一條比較寬敞且能跑車的道路,就必須拆除一些破舊的或新建的建筑物,如房屋、豬欄、牛欄等,這些事直接牽涉到每家每戶的切身利益,動到誰家誰都不那么好說話。山下村首先遇到的就是拆遷問題,村總支書曹澤細和大家談好了拆遷的賠償問題,但還是沒有人動,怎么辦?以身作則,先拆自家的。他先做好自己侄子家的工作,動員他家把豬欄拆掉了。一通百通。村里人看見總支書的侄子都拆了,其他的豬欄、房子等該拆的都拆了,全村一共拆除了30多處舊建筑,使村道建設順利推進。
修建環村路,要占用5-6畝水田。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戶了,牽涉到四個小組,要征用可不容易。他們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先后做了三個方案。第一天,由自然村支書主持,4個小組長和村理事會一起討論,有9人參加,討論來討論去搞到晚上11點多鐘,也沒有拿出方案。第二天,這些人到鄉政府繼續討論,拿出了一個意向性的方案,參會的9人都簽了字,開始講4個小組互相調劑一點,可是事后這4個小組又不同意。一次二次不行,又來第三次。最后決定按全村實際人口重新分田,每人都承擔一份,大家都同意。就這樣,這些棘手問題終于解決了,環村路正在建設中。
談起這些,曹總支書感慨很多。他說,當個村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一是要有一定的經驗二是要公心、公正、公平;三是要踏踏實實;四是要軟硬兼施,該軟的要軟,該硬的要硬,“站穩樁大膽干”;五是要有一定的威望;還要一班人團結。曹澤細今年60歲了,是個殘廢軍人,前些年一直在鄉派出所、鄉政府直屬單位工作,先后經歷了10任鄉黨委書記,10任書記中有8任書記要他到村里任書記。前幾年,鄉里還是下決心把他調來村里了。他最大的特點是有理想信念,有熱情干勁,能辦實事好事。建設新農村,改變村容村貌,他除了發動群眾外,還到處奔波爭取資金,為村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幾點建議
1、我們經常與基層、農村打交道,從這次調研中,深深感到,中央和省委、省直工委關于開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四級聯動、攜手共建,走基層、進支部、強素質等活動,是完全必要的。首先希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這些活動,不能只是抓一年、二年,抓一陣子,要堅持長期抓下去;其次,既然開展了這樣的活動,要抓就要抓出一個樣子來,抓出效果來,不能僅僅為了好看,為了場面,而是為了推動科學發展,國泰民安;再次,類似的活動不要開展得太多,有的一年同時開展幾個活動,重復交叉,層層疊疊,效果和影響都不好。最好是一二年就開展一個活動,直到見效為止,這樣既簡約又容易見效。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配好村里的書記。可采取書記、主任一肩挑的做法。就是要明確書記是村里的一把手,這就等于把一個村的生存發展、興衰榮辱這副擔子交給他了。他可以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大膽放開做工作,事情反而好辦了。許多農村班子建設的經驗教訓都說明,明確書記的位置很重要。應該說大家都知道配好一把手很重要,但真正要想找一個好書記不容易。是否可以采取以下辦法:如果本村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從鄉、縣機關選派,山下村的支部書記是鄉里多年醞釀從鄉政府直屬單位選派的,效果就比較好;其他村中有合適的人選,鄉鎮也可在全鄉范圍內調配;縣鄉黨委都要重視培養教育村級組織一把手,建立村級一把手后備干部庫,對他們有意識地進行培養教育,保持村級組織一把手后繼有人,一代延續一代、超過一代。配好一個村級組織書記可能會碰到種種困難和障礙,如農村宗族、家族勢力,各種關系的干擾和影響等,縣、鄉二級黨委要齊抓共管,狠下決心,敢于碰硬,堅決同邪惡勢力和歪風邪氣作斗爭,把真正合適的人選安排到村書記的崗位上。樹立正氣,營造干事創業的環境。希望省、市、縣組織部門要抓出一批這樣的典型。
二是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要重視發展黨員,保證質量;發展黨員不能有一下無一下,高一陣低一陣,冷一陣熱一陣;要重視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老黨員的作用不可小視。老黨員往往對黨感情深,有經驗,有正氣,有威望,而且他們大都在家里,外出打工少。山下村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說明,一事一議“黨員首議”中,老黨員每次都是站在前頭,為村班子遮風擋雨,幫忙說話,這力量就大了。農村黨員不像單位黨員那樣集中、便于活動,但也要經常開展一些集中性的活動,如重大節假日,有重要工作、活動進行時,組織黨員開開會,商量商量,聽聽意見,吃個便飯,他們就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就會增強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村長、小組長大都是村民選出來的,他們起著承上啟下、四兩拔千斤的重要作用。要把他們作為黨員發展的對象,要經常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要從人文關懷激勵入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總結、樹立這方面的典型,讓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在扎實可靠的基礎上。
三是要有必要的經費和活動。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村級集體經濟幾乎是零,過去有的還有一片山一個林場一片水面等,現在林改以后都分下去了,村里一點山、水都沒有了,“分光吃光”,干什么事都要靠上面撥、群眾捐、自己籌,無錢辦事,什么事都做不了。山下村悄悄留下了一小片山,作為集體使用,我認為這個很有必要、很有眼光。目前上級通過轉移支付給村里一點錢,幾乎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什么周轉余地。在上級一時無法給他們安排一些活動經費的情況下,要允許他們自己留有一些資源用于開發或是實施一些創業項目,籌集一些資金用于日常開支。各級不妨在村級干部中開展一些跨省、市、縣、鄉的互相觀摩、經驗交流、總結表彰、參觀旅游等活動,把村級組織建設得更有活力、更有成效。
3、各級組織和機關下基層、下農村,要下真功夫、苦功夫。如果只到村里開個座談會,到鄉鎮吃頓飯,在縣賓館住一晚上,那樣的調查研究只能是浮光驚影,隔靴搔癢,了解不到真實情況,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只有真正下去三五天、個把星期,在一個村住下來,找個別老百姓談談心、聊聊天,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下去也不要一窩蜂,一說下基層都往下跑,一沒說下基層都不去,那都不可取。下去也不要太長時間,一是現在難以做到,二是鄉里、村里、群眾也不方便,也不一定就很歡迎。下去了就要把真實情況反映上來,把調研的問題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成果,真正做到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