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下村教育文化及人才建設情況
1、山下村小學、幼兒園情況
山下村委會的教育文化事業相比周圍村莊算是很好的。該村是由原山下村村委會、李夏村委會合并而成,現仍保留了兩所村完小(山下小學、李夏小學)及二所民辦幼兒園(海蓮幼兒園、紅纓幼兒園)。
兩所小學具有本科文憑教師5人,??莆膽{教師6人;小學高級教師4人,小教一級7人。教學成績連年位居全鄉前列,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達98%以上。這說明現在鄉村教師的學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在不斷進步。另外,2012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有320多人,子女隨父母到外地上中學、小學的有12人。
2、山下村文化建設情況
山下村擁有久遠的傳統歷史,山下村人勤勞樸實,敢想敢干,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隨著生產、生活和村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整個村的文化生產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每年的重大節日,村委會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這些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增進了村民之間的感情,更形成了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2012年上饒市老年工作現場會在萬年召開,山下村的老年工作是當時的參觀點之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鄉村文化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讓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山下村委會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戲臺,戲臺面積約240平方米,活動面積約8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800人觀看。大家來到這里看戲、扭秧歌、打腰鼓、鍛煉身體;節假日,村小組還組織群眾開展各種競賽,如:拔河、擠棍、包餃子等,多元素文化活動有效充實了群眾的精神生活。
山下村還建立了村老年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約16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多人活動。老年人到這里打打麻將與門球、下象棋,晚上來到這里跳舞,豐富了村民農閑的生活。除此之外,山下村還組建了老年秧歌隊,腰鼓隊,使老年人的生活真正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村民對鄉村文化建設贊不絕口,認為黨和政府確實是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文化生活的平臺。
3、山下村人才情況
山下村現有在讀大學生14名,在讀研究生1名,在讀博士生1名,在菲律賓留學的留學生1名;市、縣、鄉當干部的人員5名,普通職工9名;外出務工人員多年后自己做老板的有4人(都在福建辦廠,均沒有在外地安家落戶);在萬年縣城開餐館的有2戶,開手機店的有3戶;在萬年縣城安家落戶的有10戶,約30人;外出務工人員大多都在福建、浙江一帶打工,基本上都在工廠當工人。與鄰村相比,山下村的大學生數量、當干部的人數、創業的人數都有一定的差距。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1、村民的總體文化素質不高,掌握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科學種養的技術很少,要幫助轉移就業,培訓的人多。村民文化水平低,掌握的知識較少,大多數人轉移從事飲食、建筑、運輸、再生資源回收等工作,從事的都是勞動強度大的工作,按時代發展要求,這些人大都需要進行培訓。缺乏宣傳與文化建設經費,村里的文體設施因缺乏經費運行和保養,大多是鐵將軍把門,只在重要節假日才會開放。
2、學校缺乏現代化教學設施,無一臺電腦,無多媒體教學設施,學生無法享用先進的教學資源;學校無一間圖書室,學生閱讀資源缺乏;學校除各有二張陳舊的乒乓球臺外,無任何體育設施,音樂、美術器材更是無從說起,學生課余生活比較單一、枯燥。該村小學只有一、二、三、四年級的教學,讀五、六年級要到鄰村中心小學就讀,大部分學生離中心小學有8、9里路,最遠的有15里路,非常不方便。農村小學經過一些調整、合并后,有些小學生讀書很不方便,容易造成小學生輟學等問題。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