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作為綜合處黨建和綜治工作聯絡員,我參加了赴萬年縣汪家鄉山下村“八個一”專題調研活動,與村民零距離接觸,很受教育很受啟發。
調研期間,我所在的村民家,戶主姓曹名定高。曹定高家有十口人,他和老伴在家務農,女兒女婿為村小學教師,家有耕地近7畝。2011年,家庭收入不足3萬元(女兒女婿的工資收入近2萬,老曹務工收入2000-3000元,家庭經營收入1000-2000余元,轉移性收入(含農業直補)700余元),較2010年略有增長。2011年江西省對農民的扶持和補貼力度加大,轉移性收入日益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一、農業直補政策落實情況
當問及曹定高,對直補政策滿意不滿意。老曹說,比較滿意。老曹的女婿說,直補政策讓老俵得了實惠,但是盯著這點錢的人也不少,像那些賣農藥化肥的,經常是乘著春耕農忙跟風漲價,現在種地除了刨點口糧,村里人也沒人樂意種。
聊到村里正在搞的新農村建設。老曹說,村里人想把村子搞一搞,縣里的建設部門還專門幫村里編制了新農村建設規劃,上級主管部門陸陸續續撥了10余萬。上級領導要求村里把穿村而過的小溪兩岸整治美化,搞精品工程,要上檔次。村里專程去了趟福建,請了家大理石廠老板來實地查看,初步預算每個平方材料要400元,施工費100元,大概600多平方要整治美化,需30多萬元,可這筆錢卻沒有著落。老曹補充說,原來村里自己搞點石頭和水泥固化了小溪兩岸,每平方只要50多元,這次準備拆掉些老房子騰出地方來綠化,我家西邊的那堆瓦礫就是剛拆不久的,村里補了每平方30元,還不夠人工費。
二、對未來農村改革的思考
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8日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深化互聯互通實現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將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推進民生優先的社會建設,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胡錦濤主席的演講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政府推進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大趨勢下的農村改革,要著眼于以民生政策調整為前提,以民權保障為基礎,實現基本的社會公平和正義。調整基本的民生政策,包括對農村土地的確權,落實物權法;調整基本的福利政策,養老、低保、醫保等向社會低收入者傾斜;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發育民間社會,規范社區管理組織。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