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雖然世界正處在金融危機的復蘇期,但是圖書館的采購預算從大范圍來講沒有減少,并不像很多人預計的那樣,下降得很厲害。對于出版產業來講,專業出版和學術出版的價值始終是很高的。2007年,幾家大型的出版機構,像威科、勵德-愛思唯爾、湯姆森等,都已經把他們的教育出版公司賣掉,更多地投入到專業出版和學術出版中,因為教育出版的利潤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于利潤的追求。在中國,很多人都在積極投身教育出版,但是,在數字時代,專業出版與學術出版的價值是不斷凸顯的。
從世界范圍來講,圖書館采購有幾大趨勢:
一、數字內容在資源采購中的比例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從2004年到2010年,全球的幾大區域對數字資源使用的百分比,美國達到了58.5%。比較低的,像南美,數字資源的采購比例也達到了30.6%。全球范圍內,數字資源的采購率已經從2004年的27%增長到了2010年的49.3%,2011年則超過了50%。
二、采購期刊的格式多種多樣
從采購期刊的格式上來看,共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只有電子期刊的,第二類是既有電子期刊又有紙質期刊的,第三類是只有紙質期刊的。我們發現,在圖書館的訂閱中,紙質期刊的訂閱量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更為殘酷的是,歐洲的許多大型圖書館,已經開始拒絕紙質期刊。“走出去”是國家的重要戰略,如果出版人還只局限在紙質內容,而沒有數字內容的話,那么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大部分圖書館訂購的期刊,50%以上都是數字期刊。電子書成為出版業新的增長點,在國內市場上大家還沒有太多的認識,但是在美洲與歐洲的市場中,電子書已成為2011年采購的熱點,還包括過刊的買斷庫。一般的圖書館都是采用訂閱模式,但是一部分圖書館發現購買過刊可以節省更多的成本,所以更愿意用一個固定的成本,購買一個龐大的過刊數據庫,那么過刊的價值則在專業與學術出版中,被慢慢地發掘了出來。
三、發揮圖書館優勢,開展信息素質教育
圖書館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資源的主要集散地,在信息素質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我國,只有廈門大學等少數幾所大學的圖書館建立了機構研究信息平臺。但是在美國的頂級大學中,有76%都建立了這樣的平臺,在其全國的學校中,這個比例達到了68%。那么在這個平臺上有什么內容呢?首先是大學的論文,包括本科生論文、研究生論文、博士生論文,以及教師的研究文章。其次是教學材料,還有大學的一些數據庫。在這種研究信息平臺上,主要是以文本的內容為主,音視頻的內容現在也在逐漸地提升比例。為什么大學需要建立這樣的平臺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OA的問題。在國外,教師發表文章,學校需要付給教師相關的費用,文章發表以后,學校需要的時候還要通過期刊的形式買回來,這樣很不劃算,研究信息平臺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要。二是論文也是一個龐大的信息研究的來源,所以這些大學在三到五年內,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