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至23日,筆者有幸參加中宣部組織的出版界部分“四個一批”人才赴英國考察團,與英國出版商協會、培生教育集團、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對英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做了一次近距離接觸與觀察。當然,由于時間有限、接觸的范圍有限,所觀察到的現象也只能是有限的。
1.英國數字出版增速迅猛。據英國出版商協會首席執行官Richard Mollet介紹:2011年英國出版圖書超過10萬種,銷售冊數達到7億多冊,圖書(包括紙質圖書和電子書)的銷售收入超過32億英鎊。與上一年相比,圖書銷售的收入與冊數下降了2%-3%,與2006年相比,圖書銷售冊數下降超過4%。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數字內容的銷售卻快速增長,2011年,數字出版收入達到2.43億英鎊,比2010年增長54%,數字內容銷售收入在圖書銷售收入中的比例已經由前年的6%上升到去年的8%。今年1-6月份,英國數字小說銷售已經達到6400萬英鎊,接近去年全年的銷售額(2011年總額為7000萬英鎊),今年1-6月數字出版的收入1.45億英鎊,可以肯定,今年的銷售收入也會超過去年。
2.政府助力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英國政府對數字時代到來有深刻的、清醒的認識,并采取許多措施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使得英國數字經濟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在G20國家當中最高。為了支持包括數字出版在內的數字經濟發展,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TSB)(原隸屬英國創新技能部,2007年改為由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的公共服務機構),實施“知識轉型網絡”計劃,計劃在未來兩年資助14個燈塔項目(Beacon Project),比如“未來數字內容體驗”(Future digital content experiences)、“未來數字內容分銷”(Future digital content distribution)、“新的數字創意工具”(New tools for digital creativity),對納入計劃的項目給予1000萬-1億英鎊的財政支持。
3.企業積極應對數字時代挑戰。在考察過程中,英國出版界同行紛紛表示,數字技術的發展對出版業的影響是超乎我們想象的,帶給他們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為此,英國出版界采取多種措施,加速出版業與新技術的融合。如劍橋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培生教育集團等出版機構均成立專門的數字出版機構,招聘專業的技術人才,從事數字出版業務。各出版社在延續紙質書報刊的同時,把開發數字產品作為重要的應對策略。比如劍橋大學出版社開發了電子書平臺、數據庫平臺、資源在線平臺,提供不同形式的數字內容服務,其數字內容銷售遍布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大學及個人,其適用的閱讀終端包括電腦、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等。2011年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內容銷售已經占出版社總銷售的20%,其中70%來自圖書館,30%來自Kindle閱讀器;比如牛津大學出版社,開發了“牛津在線學術專著數據庫OSO系統”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向世界許多大學圖書館提供18個大學科,4500多種學術圖書的數字版本;企鵝集團的負責人說:每當有移動設備投入市場,電子書的銷售都會有顯著增長,預計今年圣誕節前會有新的硬件投放市場,為此他們提出電子書優先的策略,特別是企鵝的短篇小說,只出版數字版;培生教育集團在考試系統研發方面,特別是教育軟件和教育管理系統方面投資巨大,已經投入市場的包括線上導師系統、交互式學習系統等,為英國、印度等5000多萬人提供在線學習、輔導、考試測評等服務。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傾向是,出版社在不遺余力地制作電子書的同時,也開始開發面向移動終端的客戶端軟件等,讀者可以通過客戶端軟件直接閱讀相關的內容,如FF(FABER FABER)出版社研發的客戶端軟件,為讀者閱讀樂譜、劇本等提供便利,如企鵝集團通過客戶端軟件下載已經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4.行業協會積極爭取數字出版的新政策。英國出版商協會是英國出版業最大的行業組織,其成員的營業收入占英國整個出版行業的80%,年出書占英國年出書總量的70%左右。面對數字化浪潮,出版商協會在多方面努力,以確保成員利益。最近,出版商協會就電子書增值稅問題在和有關方面協商。在英國,政府對紙質圖書實行零增值稅的政策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是,對于電子書,卻按照一般商品征收20%的增值稅。英國出版商協會希望能夠取消或降低電子書稅率,以利于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但是由于在歐盟法律中,電子書是被歸為服務類的商品,歐盟禁止其成員國降低電子書增值稅率,因此英國出版商協會的努力也面臨很多的困難。
(作者單位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