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邸榮芬)7月30日,蔡美彪先生的新作《中華史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出版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會議并作出重要講話。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李文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金沖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副主任、學部委員張海鵬等嘉賓出席了會議。座談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奎元同志主持。
會上陳奎元、王偉光詳細介紹了《中華史綱》撰寫和寫作的出版過程。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十卷本《中國通史》,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一套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的前四冊為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所編著,范先生去世后,第5-10冊即由蔡美彪主持編寫工作。《中國通史》出版后,中央認為應在此基礎上推出面向大眾普及版的簡本。此項工作就自然而然地交給了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的蔡美彪先生承擔。此次出版的《中華史綱》可謂十卷本《中國通史》的簡本。
出席本次座談會的史學前輩學者對蔡美彪先生的學術功底及《中華史綱》作出了評價。金沖及先生的評語是:要寫一本簡明的中華史綱,在當今中國,我認為唯有蔡美彪先生能勝此任。張海鵬先生就《中華史綱》的內容提出了幾點讀后感言:第一,用30萬字呈現中華千年發展史,足見蔡先生的史學功力。第二,本書主題主線突出,對各民族的發展史都做了介紹,并且,對史學界現仍有爭議的一些觀點蔡先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讀后使人們少犯常識性的歷史錯誤,如對春秋戰國的年代劃分問題。第三,本書敘述的重點是歷代的政治經濟制度、施政措施及朝代更替的前因后果,這些對當今有較強的借鑒意義,而作者對其他方面的敘述則惜墨如金。第四,整本書并沒有引用馬克思的經典語句,但都貫徹著唯物史觀的分析徑路。
教育資源數字化的思考與實踐“2012年全國大中專教材公共論壇”在京舉辦
本刊訊 (記者 繆立平)以“教育資源數字化”為主題的“2012年全國大中專教材公共論壇”于8月16日在京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全國大中專教學用書匯編》編委會聯合舉辦,共有來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百余位代表參會。
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會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王俊國,中國出版協會副主席、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俸培宗在論壇開幕上致辭。王俊國在致辭中表示:“《全國大中專教學用書匯編》(簡稱‘教目’),是國內最早、最權威、覆蓋面最廣的教材征訂目錄,也是全國新華書店、高校教材科和教材經銷商主要的教材采購目錄,為保證大中專院校的課前到書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國大中專教材出版社銷售教材的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在發行渠道不暢通的計劃經濟時代,‘教目’就是大中專教材的身份證,即便是發行市場完全放開的今天,‘教目’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國內大中專教材出版社都是‘教目’的忠實用戶,與‘教目’風風雨雨一路走到今天。‘教目’作為一個特殊媒體和信息平臺,在大中專教材市場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他也透露,為了更加適應市場需要,“教目”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變革。內容上,推出了“教目精品手冊”;形式上,推出了光盤版和網絡版。并且利用《新華書目報·教材導刊》開展了“教目”延伸服務,明年初,《新華書目報·教材導刊》將改名為《教育與出版》雜志,獨立出版發行,而春秋兩季“教目”也將作為《教育與出版》的增刊,這是“教目”進一步改革創新的大膽嘗試。
在論壇主題發言階段,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為與會代表做了關于數字出版技術的經典回顧,并就出版資源數字化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副社長郭戈介紹了人教版大中專教材概況和教育資源數字化的進展,電子工業出版社副社長王傳臣、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中心主任張澤分別作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做好老業務》和《教育出版數字化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同時,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輯、華章分社總經理周中華圍繞“國內外高等教育數字化趨勢”做了精彩發言。天津高雷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琳作為教材經銷商代表以“高校教材數字化進程中的困惑與思考”為題,對教材經銷商在數字化時代要扮演的角色進行了深入闡釋。
本屆論壇還公布了“年度優秀教材經銷商”“和“十佳校園書店”的評選結果并向獲獎單位代表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