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出版的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出版在創意產業中扮演著雙重的角色。一方面,出版業自身就是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層出不窮的出版創意不斷地為人類的精神財富添磚加瓦;而另一方面,出版能以多種形式大大地推進人類創意活動的發展,如藝術、攝影、時尚、建筑和室內設計等等。如何理解和探討出版與創意產業之間的關系,是出版業目前比較關注的話題。筆者以“出版與創意”為主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中國出版業的創意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的出版業是和全世界同步發展的。尤其是在數字化變革來臨之際,這種同步發展就顯得更加一致。筆者認為,中國出版業在兩個方面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在設計上的創新。在紙質書出版這一方面,表現出中國出版業在設計上的不斷努力。例如在紙張上,在色彩上,都更突出設計和創意。
二是出版物的創新。在數字化的前景下,中國也有最先行動起來的人。比如“中文在線”,就進行了立體化的出版,簡單地說,它同步出版了《非誠勿擾》,把這本書放在互聯網上,手機上,出紙質的書,以及電影,都是同步發行的。所以,傳統的出版公司絕對是有機會去參與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另外,“盛大文學”在出版形式上,讓所有的參與者、創作者,都可以在盛大文學的網站上,呈現自己所有的原創的東西,這就是C2C的一種模式。
出版人在創意產業鏈中的角色定位
出版人是為創意服務的,但是自己也必須有創意。筆者認為出版人這一角色,第一點是他要把為創意人士服務的方式提供得最好,把平臺搭建得足夠大。無論是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還是建筑設計師等等,把他們的作品最有效地推廣到最廣泛的人群,這樣才能使創意實現它的價值。第二,因為現在的世界,資訊量巨大,作為出版人,有一個使命,就是通過自己的經驗、見識、判斷,挑選出最精華的東西,去呈現它。不管呈現的方式是怎樣,首先內容是經過挑選的。這個工作,永遠被需要。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
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但是現在中國人已經更加覺醒,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創意產業的重要性。筆者很高興地看到,中國的很多設計師開始把他們的設計進行產業化,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閣,或者說單純地為創意而創意。在這方面,應該說中國有些品牌已經初步具備了沖擊國際市場的能力,例如,有些服裝品牌,以及工業設計。這就表明了創意產業真正能夠貼近人們的生活,創造社會公共價值。
同時,在中國的設計領域,很多人了解和關注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元素的開發。而這些,恰恰是一個民族有自己真正的創意和發揮自己的傳統方面的優勢,是應該著力去做的事情。比如說中國的陶器瓷器,以及竹編等工藝,這些手工的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西,現在被越來越多地關注著和開發著。這個和我國政府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政策背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同時,中國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認同,在世界級的一些獎項里邊,中國的設計已經逐漸嶄露頭角,中國設計的一些作品、創意,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當然,筆者寧愿把它看做是一個開始,僅僅是邁出一個小小的步伐,希望以后這方面會有更大的發展。
數字時代,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當下,作為出版人和設計師來講,要清醒地認識到數字帶來的是正面的沖擊,是融合的機會,而不是一次滅頂之災。做傳統出版的,實際上完全可以去涉足數字化的發展。同時因為目前還處于數字化發展的初期,在設計方面還不夠完備,做數字設計的人,也還沒有積累更多的經驗,這就給傳統的出版設計領域,留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而且筆者認為傳統出版人和數字出版人沒有界限,我們要把自己的內容做得更好,做得足夠好,然后讓它呈現在各種不同的載體上。在這一點上,時尚傳媒集團已經做了若干個嘗試,集團的十七本雜志基本都已經完全數字化,在iPad,在手機,在互聯網上,都有同步出版。所以筆者覺得,所有出版界的朋友,都應該去面對這個現實,去擁抱這種變化。
創意誕生品牌,創意提高我們的附加值,創意也可以讓中國變得更加耀眼,尤其是當我們考慮要把中國從一個世界加工廠變成一個在整個國際的經濟鏈上具有更多的附加值的時候,我們永遠離不開兩個字——“創意”。而當創意跟出版結合的時候,我們獲取知識的時候,就變得不僅是富有哲理,而且兼有娛樂性。
(作者單位系時尚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