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扶持實體書店的支點
田原在《出版廣角》撰文表示:對于民營書店業者來說,今年兩會期間,著名作家張抗抗委員提交的關于加大實體書店政策性扶持的建議可謂是振奮人心。聯想到不久前杭州和上海陸續出臺的民營書店扶持政策,加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透露出的“今年年底前預計將出臺扶持民營書店發展的減稅、減房租政策”等利好消息,身為書店人倍受鼓舞?,F在的問題是,如何用好政策?
首先,扶持獨特貢獻,著眼于網絡書店所不具備而實體書店必然擔當的社會效益和公益貢獻功能。其次,鼓勵價值創新,支持書店銷售文化產品和開展文化活動,促進書店從圖書銷售商向面向文化生活服務商轉變,從單一功能轉化為復合功能。
對于實體書店自身而言,生存的道路歸根結底要靠自己去闖。在互聯網環境下,出版業商業模式已發生革命性變革,以單一圖書銷售功能為主的實體書店沒落是大勢所趨。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究竟鹿死誰手,最終取決于讀者選擇,二者不能也不應該取決于政府之手。從長遠來看,對于政府而言,維護市場競爭公平性,杜絕惡性價格競爭,創造有利于行業發展環境才是更為重要的事務。而對實體書店的救濟和扶持政策,或許只能治其表,不能治其本。
王宇飛:
網絡小說要有文學品質上的追求
王宇飛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迅速發展的網絡文學,特別是網絡小說,呈現出過度娛樂化的傾向。
問題一,“量比質重”壓過了“質比量高”。動輒數百萬字的網絡小說,雖不至于完全“不堪卒讀”,然而,由于幾乎不受限制的想象和杜撰,抑或削足適履的生搬硬套,閱讀起來很難讓人享受到文學的藝術性。問題二,“眼球文學”“跟風投機”成為商業模式下的網絡小說通病。主體創意重復單調、人物塑造定型化、語言簡單蒼白、缺少社會現實性……成為許多網絡作者的創作瓶頸。問題三,文化責任讓位于網絡口味。為賺得點擊量,追求高額利潤回報,不少作品刻意迎合讀者,放棄文學的社會責任。一些網絡小說中不加約束的狂想和構思,為突破法理、道德底線的現象推波助瀾。
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網絡文學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容忽視,其趣味取向,實在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課題。網絡小說不是“注水文學”,網絡小說也要有文學品質上的追求。面對上述問題,網絡小說到了應該踩一腳剎車,自我梳理并反思之時了。
于穆銘:
唯有深讀才有深思
于穆銘在《每日新報》發表評論說: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承認,無紙化閱讀已經是當今的全球趨勢。數字閱讀不但沒有減少人們的閱讀量,反而增加了閱讀的途徑,使那些過去在圖書館里束之高閣的壓箱寶走近尋常大眾,讓更多的人愛上讀書。日前發布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的閱讀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增長,破除了人們對于無紙化閱讀將使人們停止閱讀的憂慮。
其實與無紙化閱讀相比,更值得人們擔心的或許是以微博和手機為代表的“淺閱讀”對人類閱讀能力的損害。社會超速發展導致人們只能抽零碎時間進行閱讀,而這種零碎閱讀的結果必然使閱讀變得零碎:人們不再愿意深層次思考,對知識的掌握由理解退化為“知道”,甚至“聽說過”。碎片化閱讀還使人形成了一種惰性化的依賴,“萬事不查書,有事找百度”,以前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知識體系被打得七零八落,系統化的知識只存在于電腦,而非人腦。
面對每天洶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個人不想成為被動的接收器,就必須具備更高的理性思維和判斷力,而增強這種能力的唯一辦法就是讀書,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版的。而且除了浮光掠影的“淺閱讀”,一定量的深讀同樣不可或缺,雖然這在快節奏的今天顯得有些不易,但唯有深讀才有深思,唯深思才能培養獨立人格、獨立精神。
公權:
書媒廣告,主動權在誰手?
北京媒體人公權在《新京報》撰文說:近來,中國出版協會力推的“圖書刊發公益廣告”項目成為出版界乃至文化界的新談資。對于此事,出版界的第一個反應多是:“圖書還可以做廣告?。窟@不是違規行為嗎?”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反問,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出版人仍舊不敏感。在一個號稱進入暢銷書時代的出版業,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現實中的政令已經解除,而頭腦中的限制依然存在!
當然,這么說并不表示已經肯定圖書的廣告前景。從目前有關方面透露的信息來看,有兩點值得關注:所謂的“圖書”是指傳統紙質書;公益廣告極有可能是為商業廣告打前站。而問題是,紙質圖書的廣告價值空間并不被業界看好。
原因何在?重讀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教授羅恩·阿德納和霍頓·米芙林出版公司前圖書編輯威廉·文森特曾發表于《華爾街日報》的《為圖書廣告而準備》或有益處。這篇評論認為,“廣告需要一定的受眾規模和及時性才能具有價值,圖書在這兩個方面都不太適合。”不僅如此,這篇文章預測,雖然“實體圖書無法與其他印刷媒體競爭廣告,但是電子書可以”,因為“在一個整合系統中,廣告主或者出版社可在多個圖書品種中放置廣告,以達到能產生廣告效果的、足夠的發行量。及時性也能實現,因為電子書閱讀器要求用戶定期登錄一個集中管理的系統之上?!比绻@兩位美國專家所言不虛,那么,未來書媒廣告的贏利主動權到底掌握在誰手里,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