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傳統出版業面臨挑戰時,數字化出版就像加速器,助力其跳過中間階段定位高級階段,當然有人質疑真正受益于電子時代,未必是以外部植入為基礎,而投資當地新模式或許更有價值。
模仿VS自主演化
2011年國際聯盟獨立出版商提交數字出版的報告,濃縮全球40個國家120多個出版商的說詞,近15年的數字革命改變了出版鏈的每一環節,從閱讀寫作到印刷銷售,工業化國家的影響尤為明顯,蘋果、亞馬遜、谷歌、索尼和三星重塑了整個出版格局。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數字出版遭延誤,緣于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有限,有人認為南方(發達地區)媒體的辯論,留下唯一的選擇就是簡單等待,直到北方(非發達地區)植入成功模式。但此說法有待商榷,至少成功模式不明顯,數字出版公司還在摸索,同時亦缺乏像Kindle、iPad、索尼閱讀器或三星Galaxy Tab那樣有利可圖的范例。
另外,即便系統在本土很成功,如何“植入”他國?語言社會結構如何轉換?南方真的需要靠“等待植入”才能向前?過去十年,82%的全球人口經歷了經濟增長,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六個地區,成為整個發展中國家的亮點。
拉丁美洲
拉美版圖文化多樣特征使得數字技術撥款差異很大,而取代傳統膠印的按需印刷(POD)使平均印數下降,西班牙葡萄牙語和英語通過在線門戶存儲數據,提供了數以千計的電子圖書,拉美店售電子書多來自西班牙、美英外部聯銷;巴西Xeriph公司,擁有Sabido第一家銷售電子書的專賣店,也是巴西出版社推出的電子分銷商,盡管平板電腦閱讀器還未普及到大眾市場,但巴西和阿根廷的積極政策遲早會孕育出新的競爭者。
縱觀拉美數字出版趨勢:1.新中產階級特別是巴西將被納入消費市場;2.信息技術科技基礎設施計劃實施者Ceibal(烏拉圭)和Conectar Igualdad(阿根廷)正在努力縮小數字鴻溝;3.地島(阿根廷)和馬瑙斯(巴西)自由貿易區電子閱讀硬件設計出臺;4.巴西和委內瑞拉自由開放源碼軟件繼續拓展;5.免稅電子出版物立法問世,電子書著作權固定或可變價格被廣泛討論;6.2000年以來,網絡文學彰顯活力;7.巴西在投資R&D地區電子閱讀器硬件和創建內容平臺兩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
該地區數字出版處于萌芽狀態,2010年3月,世界閱讀器組織分發Kindle給加納學生,觀察年輕人的反應和對媒體的直接影響,后發現原計劃掃盲的舉措,卻創造了全新文化,帶來經濟生態系統,如南非企業家亞瑟Attwell 將POD 作為分發文本方法,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Paperight轉換到任何一臺計算機,將打印機和互聯網連成非傳統的按需存儲,讀者通過這個系統,在當地的復印中心支付給作者和出版者少量成本來購買書籍。
盡管非洲市場困難重重,但潛力不凡:1.移動電話網絡將成為多產地帶,尤其在圖書出版或實驗推廣上;2.傳統出版商培訓是加速技術實驗進程的決定性因素。
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進入數字出版領域較早,2002年阿拉伯語電子書問世,2005年埃及電子圖書分銷商Kotobarabia成立,盡管PDF或Flash格式不構成任何復雜的技術問題,當地出版商還是抱怨阿拉伯語文字轉換成EPUB的困難,所以電子閱讀器有限,Kindle銷售數字平平,iPad被認為是奢侈產品。
出版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1.導致埃及、也門、突尼斯、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家處理政治事件審查方式的改變;2.年輕一代渴望超越現實的內容,博客社會網絡增多;3.在滿足新需求時,模擬出版顯示其內在的弱點和局限;4.由于需要大量不同實驗工具、格式和平臺,出版商獲得冒險進入電子時代的機遇;5.中短期打印需求和手機發揮關鍵的作用。
俄羅斯
俄羅斯有許多網站專門出售電子書,如Ozon,Biblion,iMobilco,Elkniga,Bookee和BestKniga,提供在線訂閱的有Bookmate和KnigaFund,大的聚合器如Litres或DDC商業模式網絡平臺,數十家電子閱讀器在俄生產并在國內外市場銷售,特別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POD活躍在不同城市,讀者遠程訪問重版POD終端,可以用50種語言檢索30萬種作品。
俄數字出版技術發展遠遠超過傳統出版業,由于印刷地理區域分布廣,因而網店虛擬圖書館、POD日漸紅火,西伯利亞居民可訪問莫斯科存書目錄。雖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出版,但行業在加速遷移:1.出現POD和電子書等多種形態;2.讀者對數字內容的渴求使電子閱讀器激增,新數字媒介設計頻出;3.訪問虛擬圖書館、復印、電子書稅收等已進入法律辯論;4.最有影響的因素集中在硬件,隨著移動電話運營商帶來國內外市場巨大交易量,投資帶來保障確信無疑。
印度
全球頂尖的印度軟件產業使其成為出版技術服務中心,如Odyssey360,BookGanga,A1Books,而最具活力的電子書是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即內容和硬件相結合。2007年,印度最大的網上書店Infibeam問世,2010年1月,推出本國的電子閱讀器的電子墨水和觸摸屏閱讀設備,引起當地和國際媒體關注。2010年底,印度手機用戶達到7.52億,2010年8月,古爾岡公司Wynn com宣布推出了Y45,為第一部印地文的模擬鍵盤手機。
目前,圖書內容最積極的參與者是手機運營商,如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移動通訊網絡沃達豐公司的手機漫畫系列,印度讀者可通過發送短信下載。
印度數字出版中長期遠景:1.內容生產商和IT企業之間的漸進互動,推動數字出版業;2.設備大規模滲透使中間階級渴望定制的硬件和內容實現為期不遠;3.移動電話的普及,縮小了農村地區居民的數字鴻溝。
中國
近年中國無疑是世界商品生產中心,世界大約一半的電子墨水設備、電子閱讀器在此生產。 但制造商面臨獨自超越價格和創建一個品牌的競爭難度,價格影響硬件行業和網上銷售,國內著名商家盛大網上平臺,有數十個網頁成千上萬讀者作家點擊。2010年8月,盛大推出Bambook電子閱讀器,價格低于Kindle。重量級選手Apabi阿帕比,2001年就在為出版界提供IT解決方案,為避免毀滅性的價格戰,制造商漢王也瞄準并定位數字出版分銷商。
盡管中國是數字內容流量最大的國家,但這個流量來自移動電話,而非電子閱讀器。三個主要手機運營商:移動、聯通和電信,用戶約9億,這些通信巨頭的空間開發有各自的操作系統,通過專用的門戶網站發布其應用程序。
數字出版的影響:1.如同巴西和印度,新中產階級正迅速進入數字內容消費市場;2.文化消費的市場網絡文學擴張速度極快;3.更多與著作權有關的訴訟立法創新出現;4.激烈需求競爭帶來所有電子產品價格下降;5.公共部門將投入巨資重整其出版業;6.亞太地區的數字出版主體核心是中國,將成為潛在電子出版領域大市場。
結論
縱觀POD、網上平臺、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和移動電話,拉美POD能力較強,而撒哈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世界普遍較弱,盡管書店以其脆弱的分配制度在這些國家推進,但網上最有活力的,是本地軟件或視頻游戲公司而非傳統圖書出版業者,中國網站自創內容的任務仍很艱巨。
中俄閱讀器平板電腦全球生產占上風,印巴也不例外,本地設備比進口模式(如Kindle或iPad)的優勢在于:節省運費和報關費;設計考慮當地人口設備區域語言的接口,能提供永久鏈接的平臺,定價政策和文本選擇更合理。
移動電話、網絡在中國印度南非領先,企業家能和歐美媲美,商業模式探索余地很大,機會緣于:1.移動電話普及率高,滲透整個現有平臺;2.非洲含電子支付系統的移動電話,給出版商帶來商業平臺特權;3.移動電話網絡出版商現場接觸作者,按當地語言出版,熟悉市民需求獲利更易。
盡管南方對北方數字化作用非同尋常,但法英等國紙張出版仍可接受,數字出版似乎是附加價值,傳統書商一般不重視。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圖書發行面臨挑戰更大,因而“北方受益數字產品無需基礎設施,直接外部植入,任何自上而下解圍方法不僅無效,而且有害,最終推遲地區數字生態系統”乃時下觀點之一。另一呼聲是要“確保本土作者,讀者、出版商、企業家、書商、分銷商、程序員、網頁設計師和電子游戲開發者建立聯盟,在自己范圍內的探索”,兩種觀點孰對孰錯尚待時間檢驗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