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畫片角度看,我的童年相當混搭,有國產經典《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又有舶來大片《獅子王》、《白雪公主》等。長大后,我不幸看了一些居心不良的“毀童年”系小畫片:葫蘆兄弟成了好基友,黑貓警長則經常潛規則一只耳—我很哀傷,好在,還有以迪斯尼童話為代表的美好回憶。
再長大一些,我如愿去了童話制造地美國留學。我學習的一門課程叫“廣告營銷”,那是在新澤西一個飄雪冬夜,廣告學老師給大家播放一部教學片—《獅子王》。很快,教室里炸開了鍋:“Wow!”“我的天哪!”
“再看一次毀掉你們童年的真相吧。”臺上的教授笑瞇瞇地將視頻倒退,然后調成按幀數慢放模式:小獅子辛巴在懸崖邊呈45度角狀仰望著天空淚流滿面。跟隨辛巴的目光,我看見天空中浮現出了……一個裸女?很快,裸女又消失了。
接下來,教授開始講解“惡魔般的迪士尼”的高端營銷手法。根據某個營銷心理學理論,迪士尼制作動畫片時,會將色情圖片不時貼在片里其中幾幀背景里。這些圖片在正常速度播放時看不出來,但迪斯尼認為這可以讓觀眾在潛意識里感到一種不明就里的興奮……
“這種營銷手法在迪士尼動畫里普遍適用……再讓你們看一個。”這回教授放的是《唐老鴨和米老鼠》。慢放片里,唐老鴨正和它的狗狗坐在同一輛礦車里,順著礦道一幀一幀地“飛速滑行”。礦道上方的漆黑一片里,飛快地閃過了幾張彩色畫片—是的,少兒不宜的春宮圖。
我把迪斯尼動畫經久不衰的真相告訴了時任男友,之后他陪我看迪斯尼產動畫大片時,貌似再沒打過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