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發現了一只黑天鵝,那么“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理論就破產了。《黑天鵝》一書的作者泰勒布用這個來形容極端事件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力。
他靠極端事件發過兩次橫財。那時候他是美國數理證券交易員,奇跡般地以兩筆事前的投資,因“9·11”事件和次貸危機致富。并非因為他會預言,只是因為,他做的這些投資并無大的風險,而一旦世界上發生了意外,他就會因此大撈一筆。在他的書中,他還提倡吃飯時開發票,因為這是零成本的,但中獎的可能性卻大于零。
這個道理你可以用職業選擇來理解。如果你選擇收入很高的律師或醫師職業,你會一生無憂,但永遠不會一夜暴富。但如果你選擇像是出版這類行業,你會拿著相比而言較低的薪水,可一旦你手中誕生出一本超級暢銷書,你甚至就可以退休了。
實際上,《黑天鵝》這本書里面僅僅說明了,把寶押在不可預測事件上,成本低但有可能獲得超高收益,卻沒講另一件事:所謂的不可預測的極端事件,或許沒有人們以為的那么少見。這就是馬克·布坎南在《隱藏的邏輯》一書中談到的“肥尾現象”。
他說,普遍以為,一段時間內,股票的價格變動符合“鈴形曲線”(bell curve)—就像高中數學中的拋物線,大部分聚集在平均值的位置,無論是上漲還是下降,巨大的價格變化都不常見。IQ測試和骰子游戲據說也都符合“鈴形曲線”,甚至數學家把它叫做“常態”分布,因為它就像大自然的運作方式。可是他說這完全不符合事實。
他有證據。1963年,一個法國數學家比諾·曼德布洛特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棉花價格的浮動情況數據畫了個圖,他發現了一個很像鈴形曲線的模式,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曲線的“尾巴”在降至0的過程中比鈴形曲線更緩慢。這就是“肥尾現象”。
40多年后,我們已經知道,石油、豬肉或股票的價格都是這樣變化的,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亦是如此—在所有市場中,事件的極端變化要比根據常態數據推測出來的發生頻率更平常。
根據鈴形曲線,股票價值單日降幅達到10%這種事,每500年才會發生一次;然而,現實的數據卻說:每5年就會發生一次。
遺憾的是,目前的主流經濟學或金融學的任何理論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方式都無法令人信服。有人認為也許這僅僅是因為受到了“外來刺激”—“9·11”事件或是重大企業、政府的丑聞事件。可是,的確還有許多價格的大幅波動背后卻沒有任何大型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