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對理論是實驗經濟學里面的一個理論,研究的就是資源與市場之間的匹配問題。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頒發給了這個理論的研究者。
記得那個著名的解讀剩女的說法嗎?有A、B、C、D檔男士,和同樣四檔女士,社會或經濟地位依次下降,由于男士總愛尋找地位比自己低一些的女士,導致A男選擇B女,B男選擇C女,C男選擇D女,最后發生的事情就是剩下來的居然是最高檔次的A女,而不是常理認為的D女。
這個解讀范式,就是來自于配對理論。接著上面的情況繼續往下說,如果已配對成功的A男認為C女更好,或D女認為D男更好,那么配對便不穩定,會發生變化,這就是配對演化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思和勞埃德·沙普利得到諾獎,就是因為他們在“穩定匹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方面的貢獻。
最初,他們的配對理論不僅研究婚姻問題,還有一個著名的研究案例,就是美國醫院實習生市場。
美國醫院多而學生不足,導致醫院實習機會多于學生數量,競爭使得醫院不斷提前向醫學院學生發出實習邀請,一家比一家提得早,最后,情況演變到學生還沒上完正式課程就獲得了實習機會。而學生又很想獲得更好的醫院就業機會,所以他們也在課程時間和就業機會上權衡,最終導致教學市場非常糟糕。1951年醫學院聯合會達成共識,在某個日期前不得對學生發出邀請。這就是演化的結果,市場至少因此有了“穩定解”。
配對理論也屬于博弈論范疇,過去若干年中,諾貝爾經濟獎有6次都頒發給了研究博弈論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