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天坐在浙江一處工地旁邊的臨時辦公室里,不斷調整自己頭上的安全帽,讓它戴得更舒服一點。臨時辦公室水泥地面,舊空調,窗下擺著一張掉漆寫字臺,墻上掛滿錦旗。
和何春天一起閑坐在辦公室里的,還有另外四個人。其余人都在外面工地上為了剪彩儀式而忙碌,搬桌子、掛橫幅、鋪紅地毯……很快,沸騰喜慶的中國本土流行音樂傳了進來。
儀式開始了。何春天和同伴西裝革履,頭戴安全帽、身穿安全馬甲、胸前別著小紅花,踏上紅地毯,走向臨時搭建的主席臺。
他們的出現引起了一陣小高潮,兩旁的人好奇地鼓掌,連主席臺上坐著的領導也站起來表示歡迎。
雖然一個中文都不認識,他也知道自己胸前小紅花下面的緞帶上寫著“技術總監”,前方橫幅上寫著“預祝****工程圓滿成功”。
何春天當然不是什么“技術總監”。他是個在北京生活的以色列留學生,電影學院畢業,尚無作品問世。他的希伯來語名字直譯成中文本來是“春”,但朋友告訴他這個字含義豐富,不適合做名字,于是他就改成了“春天”。
和許多剛到中國的老外一樣,何春天住在外國人聚集的北京五道口,一邊在語言學校學中文,一邊試著熟悉這個國家。和CBD那些已經混成外企高管的老外們不同,云集在五道口的多半是拮據又快活的年輕人。他們到中國來尋找也許可能存在的奇遇和機會,而事實確實證明,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一周前的一天,何春天在語言學校認識的一位“美國作家”大衛告訴他,一個號稱總部在美國的中美合資公司和浙江一家工廠有合作關系,合資公司需要雇幾個臨時外籍“中高管”去浙江參加新工地的動工儀式。
“不要求懂專業技術,你們只需要站在那里,握握手,點點頭。他們管吃管住,雙飛,一周,1000美元。去不去?”大衛問。
何春天點了點頭。一周后,他拎著西裝、皮鞋,在首都機場和另外幾個心照不宣的“外國專家”碰了頭。“專家們”都很年輕,三十出頭的大衛年齡最大,“工作經驗”最豐富,理所當然地成了領隊。
飛機轉汽車,何春天視野中只有塵土飛揚的道路,和大片毫無特征的灰色小廠房。盡管知道自己此刻正身處傳說中的“世界工廠”,但他依然不敢相信那些“Made in China”是從這些平房里制造出來的。
同行的“專家”身份不一,但全都是來中國不久、沒有全職工作的“北漂”,大部分人從未到過北京以外的中國城市。
其中一位英國年輕人在中國學中國歷史,但五千年文明中國最讓他吃驚的是“有個開發商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蓋起了一座高層星級酒店”的傳聞。
“專家們”下榻在當地一家賓館,洗手間在漏水,空調很吵,床單很舊,淋浴時冷時熱。玻璃窗外是個廢棄的院子。生銹的零件堆在墻角,廢棄的輪胎疊成高高一疊,一只毛色稀松的土狗對著他們的窗戶狂吠。
不過,“專家們”一致認為,這些讓人不愉快的風景和當天晚上白酒、黃酒、紅酒一起上的“接風宴”比起來,還是好多了。
作為“專家組”的一員,何春天的工作從到達的當天正式開始。他們被廠方用小車拉到廠里巡視一圈,對這家代工企業的高科技設備贊許地點點頭,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內容,提出一些安全隱患和環境方面的疑問。當廠方的陪同人員作出相應解釋之后,“專家們”表示十分滿意。
實際上,“專家們”誰也沒有聽說過這家號稱總部在洛杉磯的中美合資公司的名字。之所以非得“中美合資”,“美國作家”大衛分析,第一是“排場和面子”,第二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許多企業并沒有海外背景,但只要租幾個金發碧眼、玉樹臨風的老外臨時充充場面,企業的檔次和可信度就會上去許多。
在兩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來西亞血燕”風波中,企業為了說服中國消費者,請來“馬來西亞農業部”專家和負責人召開新聞發布會。事后人們發現,馬來西亞并沒有“農業部”,這些專家和官員都是臨時租賃的演員。
原本懷揣導演夢來到中國的何春天,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名演員。他要扮演的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外國專家”形象:高檔、專業、國際化。
第二天是新工地開工剪彩的重要日子,西裝革履的何春天要和同伴們一起“走紅毯”。他長這么大第一次穿西裝—在以色列,除了商人和政客,沒人穿這么正式的衣服。
大衛顯然早已諳熟此道。作為“外國專家”中的領導,大衛除了要坐在主席臺上湊數以外,還要發表一篇英文講話,暢談企業前景、未來合作順利。何春天后來聽說,大衛確實是個“美國作家”,只不過一直窮困潦倒,無人問津。他到中國來是為了尋找寫作題材,但很快發現這里比美國更容易找到美元。
出席剪彩儀式的不僅有合資企業和廠方的代表,還有地方上的領導。在大家講話結束、穿金戴紅的姑娘們沖上舞臺準備表演歌舞節目的間隙,幾個渾身灰土的工人從舞臺背板一側探出身子看熱鬧。但他們的半截身子剛出現,就被一旁廠方的工作人員吼了回去。
“你是這兒的老板嗎?”何春天問,他確實沒有弄清楚誰是大頭兒。
“不,你才是老板啊。”對方滿臉的不解,通過翻譯回答道。
剪彩儀式結束后,為期一周的任務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剩下來的五天時間,“專家組”只需要呆在賓館看電視即可。
直到裝著美元的信封發到他們每個人手里,何春天才終于相信,老外在中國掙錢這么容易。
“下次你們可以把筆記本電腦帶過來,這樣就可以看電影打發時間了。”他們的雇主說,“對,按照我們企業和他們公司的合同,每個月都要有一周的時間有外國專家到場指導,你們愿意跟我們長期合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