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燁回來了。
五年前因一部沒有通過有關部門審查便提交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參加競賽的《頤和園》,婁燁得到了“五年內不得從事相關電影業(yè)務”的處罰。婁燁和《頤和園》,幾乎成了“禁片”這一名詞的第一聯(lián)想對象。事實上,在網(wǎng)絡傳播已經(jīng)如此科幻的時代,“禁片”這種東西并非真的存在,反而變成越禁越開心的對象。如果不是因為“禁片”這一標簽,很難說《頤和園》是否會有如此廣大的受眾,并且躋身影迷心中的國產文藝佳片代表作之一。婁燁身上的歷史意義大概遠大于他的作品本身的意義。
被禁拍的這五年期間,婁燁沒有停止工作。他完成了兩部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花》。前者是法國、香港聯(lián)合制作,后者基本上是一部法國電影。禁拍顯然也沒有阻止那些真正想要觀看他作品的影迷,被外界所廣泛認為加在婁燁身上的“不公正”待遇,使得他的作品至少博得了同情分。婁燁這一代的其他導演們,比如賈樟柯、王小帥們,早已擺脫地下電影導演身份的青春期尷尬,參與真實市場的殘酷競爭,經(jīng)歷并完成個人的成長。婁燁的這一蛻變被延遲了。
人們或許已經(jīng)不記得婁燁在《頤和園》之前的電影《紫蝴蝶》所遭遇的慘敗,之后的五年禁拍處罰,反而讓他神奇地得到了保護。婁燁坦言,這五年間的拍攝時光是他最自由和快樂的創(chuàng)作時光。這就好像當其他同代導演一次又一次經(jīng)歷高考復讀的時候,婁燁海外移民了。
而五年禁拍這個保護光環(huán)消失的時候,婁燁帶著他的《浮城謎事》歸來,重新參與到高考角逐中。無論改編自網(wǎng)站狗血熱帖的平民背景,還是郝蕾、秦昊的非大眾口味主菜,這場考試中他至少首先有加分政策。當然,這個加分政策不是永久的,當他平滑加入這場不斷輪回的考試鏈條時,那些被放大的標簽會自然不見。
或許我們可以說,婁燁從未離開。他只是之前一直在寫不必提交的答卷。(文 | Lol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