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很小,在中國地圖上可能是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牛場,滇東北的一個小鎮,在昭通或是更小一點的地方—鎮雄的各種媒體上,是很難尋找到它的蛛絲馬跡,而躺在它的懷抱里的一個小村莊—田壩卻小有名氣。
初次與它相識是在剛上高中的時候,背井離鄉,來到這個窮鄉僻壤,大有懷才不遇之感,充滿太多的無奈,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第一次遠航,感到更多的是寂寞。
那時的牛場中學雖然在西半縣赫赫有名,傳說中的的鎮雄三中,但連一個基本的學生宿舍都沒有,學生都在校外租房,經幾個師哥的介紹,在學校背后租了一間。我租的這一間是房東唯一的水泥平房,其余的都是“介”字形的茅屋,雖然四壁沒有粉刷,但還是窗明幾靜的,安詳地坐落于一匹烏蒙大山的中央,大半個小鎮可以盡收眼底,清晨,聽著九股水唱著歡快的鄉村小曲,自由地在河里遙著尾巴,對面的太陽山高聳入云,似乎有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對于一介書生來說,是在好不過的。
房東是個樸實的農村婦女,男的聽說在外打工,帶著五個小孩,大的十二三歲,小的兩三歲,除了最小的那個沒上學之外,其余的都在上小學,上面還有兩個老人。家庭的重擔壓在這個骨瘦如柴的婦女身上,有時似乎讓她喘不過氣來,夜晚從她的房間里傳出聲聲呻吟,可白天她卻一臉的微笑,簡直讓人無法想象她生活的艱辛,風霜雨雪的洗禮,在她三五出頭的臉上留下了道道痕跡,使得她頭上過早地出現縷縷白發。盡管生活不是很寬裕,但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在家里燒上飯菜,叫我同她一家一起共餐,起初的一兩次,我也會不拘小節,但過后的幾次慷慨邀請,我總是推三說四地拒絕。心中的困惑時常在黑暗里產生火花,我與她非親非故,再說我家與她家相隔三四十里路,以前也素未謀面,她家也并不富裕,和我家情況相比,據我不完全估計,還差那么一小節,按我那時候的推理邏輯,我可以想得很遠、很遠,直到天涯,直到海角。
某日的晚自習后,回到宿舍,一陣“砰、砰”的敲門聲過后,開門一看,是女房東。給我送了幾斤面條,她說是剛搟的,本地特產,別具風味。把我弄得像個丈二和尚,天上掉餡餅我可是平生第一次遇見,但我還是那么的固執,說什么也不要,我說如果要了我就得給錢,而她卻說她不是做來賣的,我耳紅面赤的,看著她將面條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往后的日子里,我的房間被人隔三差五地收拾過,而自己的東西卻一應俱全,每天晚上下課回來,房間里的熱水瓶打開總是熱氣騰騰的,有些時候,還把香噴噴的臘肉送到我的房間。我一次次感到內疚,說句心里話,在家念初中的時候,母親也未曾這樣對過我。雖然生活在異地他鄉,滇東北的冬天里是感覺不到一絲的寒冷。
這個事情被幾個同學知道了,他們都在瞎議論,“對你這么好,是想把她女兒嫁于你!”其實,有些事情,不說還不察覺,一說越說越像,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別。那時我雖然上高中,她的大女兒上6年級,但我們的年齡只懸殊兩三歲,從此,以前的兩條平行線意外地產生了交點,在別人的議論聲中,兩個無知的少年相遇,便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讓人低頭、臉紅,全身新陳代謝加快。但又回想著父母,頭埋在夏日里鋤禾,正午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他們背上,知道自己在汗水中成長,這樣會付出慘重的代價,畢竟自己的夢想是走出大山。
那個學期結束后,我交房租,一百元的房租她也只要八十,我拼命地把那二十扔給她,十六年了,這是我第一次這么大方,憶往昔,為了省下五元的車費,自己寧愿徒步二三十里路,穿梭在低洼不平的鄉村小道,任由泥漿輕吻我雪白的腳丫。
臨近畢業的時候,我聽說一同學在那里“落戶”,不禁前去“訪問”,得知和我的待遇一模一樣,聽他說,“女房東對人這么好,她希望力所能及地呵護別人,讓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想想自己那時也太自作多情了!
一個人讓我記住一個地方——牛場。
溫州的足跡
懷著對謝靈運的崇拜和對文天祥的敬仰,十一托著疲憊的身心來到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江心嶼。
“吉爾達”號船只在黃色的甌江水中搖曳著,還沒清醒,船已抵達了這座寶島,擁擠的人群把我從船艙里夾雜著帶上了岸。
高中時候我是學習理科的,所以對于歷史,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隨著川流不息的人群,踏進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看著眼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好像自己來到天安門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耳邊響起歷史的音符,牽起人的紅色記憶,看著浙南這片熱土上躺下的革命先烈的相片,淚水開始濕潤自己的眼睛,發黃的竹兜、書箱以及打了補丁的衣物,你不得不痛恨現代人的鋪張浪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展覽室內陳列著生了銹的刀和槍,加上四周微弱的燈光和濕潤的環境,先烈們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不,是就在上年。
沉重的心還沒平靜,文天祥祠就出現在你的眼前,一條平坦的小道通向祠內,兩旁是蒼蒼郁郁的小草和百年古樹,踏進倒“U”形大門,四周沒有鳥語,也沒有花香,只有秋風落葉,“介”字形的古屋下面,這位天之驕子安詳地在那里坐著,好象你的到來,對他來說,并不重要。當你轉過身,他又在那里嚎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帶著幾分對文天祥的留念,一股香味從江心寺的大院內飄過來,順著這股味道尋去,幾尊觀音佛像并排坐著,你或許不是信徒,靜下心來,點上一柱清香,閉上眼睛,許上心愿。跪著把它送到菩薩的面前,心中的包袱定會輕了許多。寺院門口,三五人群聚在一起,“咔嚓”的快門聲和反白的閃光燈接連不斷,好象要把這座故寺埋藏在心底。好與王梅溪一起分享“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的感覺。
跟隨著行人的腳步,稀里糊涂的進了一個庭院,院內的小道兩旁布滿了千奇百怪的盆景,踏著鵝卵石鋪成的小道,一片綠色盡收眼底,你簡直不趕相信現在是秋天。庭院雖小,卻使人留戀忘返,盆盆樹相似,風格各不同。欣賞這個地方好象是在游覽于大山之間。大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味道。
跨過九區橋,來到花柳草坪,倒在早地上,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親聞一下泥土的氣息。好似來到荒郊野外,使人心情放松??梢愿鎰e喧鬧的城市,邀上三五知己,暢談美好的未來或休閑娛樂,這可以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媲美。更有甚者,在那里睡上一個小覺,忘記生活中的悲傷和憂愁,坦開心扉迎接美好未來。
為了拜訪謝靈運,來到謝公亭,順著石階,進門便是這位南宋初郡守的畫像和佳作。“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倍有枪派畔?,靜心下來,與這位墨客騷人共敘詩情畫意,迷戀中,這位郡守也是知己。這正是他以詩會友的地方。尋著杜甫、孟浩然的足跡,給后輩小生指點迷津。這正是詩之島的來源和傳流的原因,前赴后繼,800余篇佳句名篇相繼誕生,震響三朝五代,傳遍大江南北?!敖饺绱硕囹?,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原來如此!
吟誦著“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的詩句。來到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翻開這部紅色浙南,歷史般地呈現出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生動的畫面???,那不是紅十三軍攻打縉云嗎?戰士們蜷伏在山坡上,向著對面開火,真是栩栩如生??催€有那1938年3月曾山傳達紅軍改編和浙江臨時省委決定的場景,平陽山門,一座古屋,四方桌前,曾山、劉英、栗裕三人,在那里談論著,好象你并不是過客,僅是他們部下的親信。那場景,根本分不清那人是真還是假,你不得不感嘆卓越的現代陳列手段的同時學習著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雖然蜻蜓點水般地跑遍了江心孤嶼,卻踏上“吉爾達”號時,步伐依然遲緩,時不時回頭張望東西塔下的蔥蘢古木,大有相見太晚之感。
本欄目責任編輯 尹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