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出現的第一天,網絡“口水仗”就從來沒有中斷過,因為“眼球經濟”是互聯網的重要特征,通過“口水仗”迅速吸引眼球,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營銷手段。這次“方韓之戰”是一個完全在微博上的戰斗,特點更加突出:
微博“口水仗”門檻更低。任何人之間都可以爆發“口水仗”,以往的“口水仗”需要調動很大的媒體力量,不是一般人可以打的。
微博“口水仗”戰斗進展快。迅速挑起戰火,迅速接戰,迅速平息。
微博“口水仗”注定是一場亂仗。人人皆可以參戰。
在微博出現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激烈的“口水仗”,參與人之多,影響力之大,更重要的是,居然完全將“傳統媒體”拋在一邊。“方韓之戰”再次用生動的傳播案例向傳統媒體拉響了“生死警報”。
從資訊傳播來看,傳統媒體已經不是主流媒體了。微博無論在信息的廣度、速度、角度、深度以及公信度方面都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的能力。傳統媒體只能在微博尚未覆蓋的人群中維持著一點可憐的影響力。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將迅速擠壓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智能手機大大推動微博等社交類網絡應用的發展,所有智能終端能夠覆蓋的用戶一定會優選從網絡應用來獲取資訊而不是傳統媒體。
即使是電視媒體,也只能是靠“電視劇”來苦苦支撐著一個虛假繁榮的場面,而這個情況在網絡電視的強大攻勢面前,絕對不能支撐太久。
絕對一點講:微博是傳統媒體的掘墓人。這個觀點不僅針對中國,也許是全球的趨勢,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
那么傳統媒體如何應對?道路只有一條:依附于微博!徹底利用微博的傳播通路,發揮自己的內容加工能力,占據應有的市場地位。雖然這條道路走起來會那么別扭,那么不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時間并不在傳統媒體這一邊。微博的“開放平臺”特征,大大降低了內容加工的門檻,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利用微博建立“內容品牌”,傳統媒體的機會也正在快速消失!
當然,從商業上講,傳統媒體還有另一條路可走,就是:聯合起來,創立另一個類似微博的傳播平臺,獲得新生。這條路只存在于理論分析上,實際執行難度很大。國外Tumblr模式的崛起,應該是傳統媒體聯合起來搶一些商業地盤的有價值的嘗試,可惜國內的傳統媒體沒有人看到這個機會。
可悲的是,即使到了今天,也只有少數的傳統媒體意識到了這一點。難怪《南方周末》發出了“微博兇猛”的驚呼。但是,如果傳統媒體還停留在對微博進行攻擊、抹黑的階段,則大錯特錯了。微博代表了網絡信息流的最新應用趨勢,這一潮流是無法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