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1日,愚人節,轉型后的游戲矩陣,終于迎來了第一筆收入,蘋果公司結算2月份賬單,他們分到了幾萬塊錢。那是他們代理的一款國外游戲“僵尸農場”的收入。
“這是我們轉型做手機游戲之后的第一筆收入,當時還沒有盈利,只是剛剛開鍋。”徐樂說,2011年7月份左右,靠著這款代理游戲和自己研發的游戲,徐樂的公司達到收支平衡。2011年一年,公司利潤超過了1000萬元。
其實徐樂一開始要做的是社交游戲平臺。
2010年4月份,徐樂開始進入社交游戲平臺領域,但是因為中國的游戲團隊誠信不夠,平臺做得很不順利,當年10月份,公司已經揭不開鍋了,團隊裁到只剩下12個人。每個月的工資都沒著落了,徐樂東挪西借,硬挺了過來。2010年11月份,徐樂把公司搬到了東三環,痛定思痛,決定自己做游戲。
研發社交游戲始終坎坎坷坷,在代理了一款手機游戲“僵尸農場”之后,2011年2月份,徐樂決定做手機游戲,公司再次轉型。當時公司剛剛把社交游戲團隊搭建起來,會議室里全是反對的聲音,但是徐樂還是力排眾議。
“當時為什么轉型,我看到了人家賺的錢的數字,感覺得到很驚訝。一個比較牛的公司,當時一天的收入,峰值1100萬美元。”
只有28歲的徐樂,已經浸淫互聯網十年。互聯網當時的幾個節點他都趕上了。
16歲,徐樂進入清華大學,18歲辦離校創業的手續,去上海創業,但是被合伙人騙得血本無歸。
2003年,時年19歲的徐樂,回到北京,借了4萬塊錢,創辦了一家支付網站,上線7天后,孫彤宇找到徐樂,要他加入阿里巴巴,一起做淘寶。徐樂拒絕了,他靠業余時間做IDC業務的利潤來支撐公司,最后終于陷入困境,2004年,在IDG的投資落空之后,徐樂痛苦地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2005年10月份,因為看臺灣的電視節目,發現了臺灣的試用網,徐樂再次創業,2006年2月份,試用網發布上線,當月盈利,68天后拿到了IDG的風險投資。2007年,選擇與億美軟通合并,這個決定讓他悔恨至今。在那段時間,因為身體勞累過度,他動了兩次手術。
“當時我總結這六年來為什么失敗,第一不堅持,第二不專注。那個時候,我的好朋友,58同城姚勁波,差不多跟我同時創業,從2005年年底到現在,快七年了,也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很難很難,但是他熬過來了。”徐樂在后來還曾經做過明星微博。
“互聯網每個熱點我都趕上了,但都沒有抓住,就是年齡太小了。”
2010年,徐樂最艱難的時候,有一家準備上市的游戲公司,一直在找他,準備收購他的公司,徐樂堅決不賣。他不想再像上次那樣留下遺憾。
“他們看好我的團隊,看好我的能力,但是我不想回到上次那種狀態。要么我就死了,要么就自己挺過來,不想去茍且偷生。”天使投資人薛蠻子也鼓勵他,不想賣就不賣,徐樂特別感激。
“當時我有一種信念,我覺得我肯定能成,只是還沒到時間點,因為我看了很多團隊,就是瞬間逮住一個機會,變成千萬級的公司,也沒什么奧妙。”
進入2011年,徐樂的公司終于進入了良性狀態。
這個時候,誘惑又來了,一家頂級的VC,曾經很想投資給他,但被徐樂拒絕了。“我們現在不缺錢,現在需要時間進行團隊的完善和修復。先做出一流的東西來,再擴張兼并。那時候出手會更準,現在錢解決不了我的問題,我需要的是時間。”
從2000年第一次接觸電腦,每天十幾個小時坐在電腦面前,徐樂持續10年。現在轉型做手機游戲,他一天到晚端著手機研究,拇指和中指都磨出繭子來了。
對于手機游戲領域,互聯網巨頭還沒有開始動作,徐樂說,因為這塊市場相比網游,畢竟還是不大。
“而且手機是一個全新的載體,玩家要的是什么,你都要重新思考。這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搬到手機上的。”他并不擔心巨頭進入這個市場。
“轉型這一年,我過得很簡單,每天對著手機嘔心瀝血地研究行業,我現在是公司的游戲制作人,過得非常踏實。跟前十年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前十年我在外面到處跑,這一年我基本不出門。之前做游戲發行,天天去這個公司拜訪去哪個公司拜訪,把所有的公司都跑遍了。”
徐樂說,今年3月底4月初,游戲矩陣將會上線近10款游戲,“我覺得會給巨無霸公司一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