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陶行逸進入長江商學院讀FMBA(金融MBA)。當時金價剛剛突破1000美元,他告訴身邊的同學,“金價只要突破4位數就不會回到3位數了,你們放心大膽地去買吧。”兩年后的畢業典禮上,那些沒有聽從建議的同學追悔莫及。因為金價的躥升速度出人意料,最高位時曾達到1900美元。此后,陶行逸索性針對長江商學院的校友發行了一只基金,運作8個多月,平均收益達到39%。
交易員出身的陶行逸已經創業5年,在投資領域浸潤十多年。2011年,他所在的金頂達到3億元的收入,其中5000萬元是利潤。“我們希望做中國市場黃金投資產品與服務的一站式提供商。”面對尋路而來的投資人,陶行逸如是說。
2010年底,他就把這個模式想清楚了。今年3月下旬,北京和廣州將分別有一家線下實體店開業,主營業務兩塊:投資型的黃金買賣,迥異于首飾消費的周大福金店;衍生品交易,券商概念的營業廳,可以進行開戶、交易等業務。今年,陶行逸計劃在全國開出50家店。
這些店脫離于百貨、商場,現身于寫字樓底商或繁華商業區的臨街商鋪。北京的旗艦店開在工體附近,營業面積在150平方米左右,每年租金大概在150萬~200萬元之間。同時,在金頂現有金店的基礎上,與加盟商合作,彼此銷售分賬。因為“這個模式比較新,沒有品牌優勢,與加盟商合作擴張比較快,把更多的利潤讓給他們,可以迅速擴大規模。”陶認為,未來兩三年,是擴張的最好機會。
30歲的陶行逸,5年前獨自創辦了金頂。他說,“26歲之前,我生活的主題就是怎么去賺錢。”
高中時,陶行逸挨家挨戶地收古錢幣,種過藥材,養過魚,但是沒賺到過錢。大一時,陶去申請了助學貸款,家里給的5000塊學費,就成為炒股的啟動資金。“我知道只有這一次,以后就得靠自己。”他很謹慎地花1000塊買了一手反復折騰,在經過半年的賠本之后,陶開始從股市中賺錢。2004年大學畢業時,他已經是懷揣10萬元“巨款”的“有錢人”了。
從那時開始,陶行逸已經有了自己的投資風格,即只做超短線。除了第一支股票他保留了半個月之外,其他都是下午快收盤的時候買進,第二天開盤后便找機會賣出。直到后來公司規模做大,才開始轉變交易風格,盡量做中長線投資。因為一看風頭不對,掉頭就跑,他被貼上了“逃逸”的綽號。
他曾買過科龍電器的股票,從跌停板進去,到第二天漲停板出來。這筆交易,陶行逸賺了20%多,大概1萬多塊,這是他記憶最深的一次。“因為當時自己沒有電腦,是在網吧里,很多老師、同學圍在后面,看著我買的。”
除此以外,他還擺過地攤,跟同學在“非典”期間倒騰口罩和板藍根,結果是血本無歸。因為曠課次數太多,大學畢業時,陶沒有拿到學位。
2004年,國家放開黃金投資管制,對創業者來說,一是準入條件的門檻沒有證券、股票那么高,而且對于過去一直停留在黃金首飾消費記憶的整個市場來說,無疑到處是機會;第二,央行開閘的時間點,正趕上一波黃金大牛市,而黃金投資的期限相對于股票來說要長很多。這成為陶行逸在創業時進入黃金投資市場的兩個依據。“抓的就是中國黃金市場快速增長的機會。”
金頂通過黃金投資的賬戶托管業務,在業內積累起一定的口碑。但是后來賬戶管理模式出現了瓶頸。從周一到周五,30個賬戶至少要配備兩名交易員24小時輪值倒班。隨著賬戶數量的激增,對管理半徑形成挑戰。另外,盡管創業這幾年公司業績頗為喜人,但因為是個人賬戶,無法拿到第三方評級機構進行審計認證。
為了跳出賬戶托管模式的限制,陶開始陸續發行面向專業機構的對沖基金,以及著手準備實物金投資加衍生品交易的實體店經營方式。
之所以把實物金和衍生品交易打包放在一起,首先是實物金投資增長迅猛。中金旗下的中國黃金集團營銷有限公司,只用了三四年時間,就在全國開出1000多家實物金投資加盟店。因為實物金本身價格很高,所以每年的銷售額都在100億元以上。也就是說,實物金業務可以為金頂帶來快速增長的業務以及營收規模喜人的賬面資金。
但是,陶行逸坦言,實物金投資不是金頂的優勢所在。“我們也競爭不過像中金這樣上游有金礦資源,下游有大規模渠道和品牌的企業。”此外,實物金業務面臨著無法擺脫的缺陷——利潤率太低,甚至不足1%。
相反,衍生品交易是金頂的長項。盡管它的營收規模無法跟實物金相匹敵,卻有著很高的利潤率。“所以,實物金只是我們的切入點,跟黃金投資相關的增值服務,比如資訊服務、資產管理等業務才是我們的重點。”陶行逸說,這兩塊業務需要結合起來,一起做營收和利潤。
到目前為止,有兩塊業務為金頂貢獻著利潤,一是傳統的對沖基金所產生的賬戶管理費;另一個是跟實物金結合的衍生品交易。受市場大幅波動因素的影響,前者去年貢獻了40%的收益,后者的收益超出陶行逸的預期,達到50%。陶希望三五年之后,實體店像連鎖超市一樣,出現在一線和二線城市。
陶行逸承認,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我跟我的團隊一直在感慨,我們這幾年確實趕上了好時候。最初對這種好時候理解得沒那么清晰,但這幾年實實在在經歷過了,就覺得我們當時的選擇再明智不過了。”
陶最喜歡的企業是華為,“因為它是一個批量生產富翁的公司。任正非自己的股份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企業很成功,而且每個人能分享得很多。企業能做得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能跟別人分享得很多。”
所以,金頂能發展如此迅速,陶行逸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好了自己,用好了團隊。“我懂得怎么很好地跟別人合作,而且懂得怎么跟別人分享。公司最早是我一個人做的,但是我們很好的股權激勵措施,后面加入的創業團隊,也能很好地分享到成果,這樣他們就能長久持續地跟我打拼下去。”通過長江商學院,他已經邀請了5位同學加入,他們或是IBM、九鼎的高管,或有銀行和家族企業的背景。
本來,陶行逸計劃2011年完成A輪融資,“一些投資人對金頂的商業模式、公司發展比較認可,惟一擔心的就是政策方面的風險。”
去年,國家出臺了一個政策,規定黃金交易只能放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的黃金業務被暫停了,而金頂正好是天交所的會員企業。陶說,“對于行業外的人來說,認為這有一定政策上的風險。他們需要觀望一段時間,我們也需要根據政策做一些調整。我們也不是很著急,把渠道的建設做得更深入一點,可能會把融資放在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