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前程無憂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呂楠是個低調務實的天使投資人。但他目前的身份卻讓人有些大跌眼鏡:康魄商貿(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魄商貿),職位竟然是CEO。
首先,這位天使忍不住成了創業者,還自愿承受“一把手”的壓力;另外,這家公司的業務也與他曾經的兩任東家——貝恩咨詢公司和前程無憂相關性不大:康魄商貿是家美容保健品公司,主打產品Lumi膠原蛋白,在淘寶、各類商超便利銷售,主要客戶是年輕女白領。
投資人變創業者,在業界也并非沒有。一種情況是,投資人恨鐵不成鋼,直接掛帥上陣;而呂楠是另一種情況,他覺得找到了認可的創始人,做的又是自認為有前景的市場,這是他做天使投資人的過程中可遇不可求的感覺:
“我和鳳允雷平時都喜歡和創業者互動,在他們身上看到理想主義,而且還挺容易被感動。我做天使投資,沒什么動機,沒什么目標,就是覺得,投資之后與這個創業者不交流,不去互相了解,也幫不上忙,會比較沒興趣。”
投資投成了CEO
2010年,呂楠投資的康魄商貿完成了A輪融資。團隊建議他全職來幫忙,而他早有此意,一拍即合,他就做了康魄商貿的CEO。
這一來不要緊,呂楠又一次開始了“累心”的創業旅程。公司的大會小會都要去參加,剛剛公司討論營銷,年輕同事提出,借助目前很火的“社會化營銷”手段,輔助康魄商貿在淘寶上做些宣傳,呂楠覺得自己對這些還不夠了解,就開始向朋友打聽,希望找位專業人士給員工們指點一下。
康魄商貿到了應當為“Lumi”做品牌的時間段了,如何讓這個女性保健品脫穎而出,是他最近這段時間最惦念的問題。“廣告預算和需要的人員怎么分配,是多投資些淘寶直通車的廣告優化,還是去打些廣告做公關呢?我背了CEO這個Title,必須去了解。”
康魄商貿是呂楠投資的第三個項目。2008年,他離開前程無憂,同年開始做天使投資。當時決定投資康魄商貿的原因是所需投資金額不多,百萬人民幣級別,小試一把。呂楠說,投資康魄商貿,是因為對創始人戴杰龍很熟識,后者在香港創業并從事保健品直銷業務,已經有過一次創業經歷。
呂楠很認同戴杰龍的市場分析:中國的健康產業一直比較混亂,還停留在“十全大補丸”時代,并沒有什么新的品牌冒出來,而國外流行天然萃取物,平衡身體的不同營養素,落差會造就機會。
不過,呂楠投下錢時,對方還處于剛有種子階段,錢到賬后,戴杰龍就開始摸索具體的定位:不能囊括所有消費者,最合理的選擇是老年人,他們是現成的保健品消費者;但是呂楠和戴杰龍看好年輕白領,他們在十年后將會是消費的中堅力量;再進一步切入,又選擇了女性,她們不僅自己會使用還會買給家人。市場上和美容養顏相關的保健品又不多,最后康魄商貿打算從此處入手。
呂楠發現摸索期的戴杰龍步步為營,對市場的反應非常快,幾個月時間就想好了核心產品。在將他的天使投資金額花完之前,康魄商貿的定位已經想好,產品線也出來了,廣告還做了一點,可以直接進入量產階段。于是,呂楠又追加投資了一輪,雖然之后來自DCM的投資作為A輪,但呂楠的第二次連續投資已經起到A輪投資的作用。
戴杰龍的經營能力也開始得到呂楠的贊許:他非常善于投石問路,很多非核心業務,先選擇外包出去,減少成本。廣告制作方面找了朋友幫忙,因為公司在早期沒必要設置策劃部門;呼叫中心先也找了外包,直到自認為積攢到提供更好效果的能力,再收回自營。
其間,呂楠還看到了戴杰龍在關鍵決策點的選擇。康魄商貿曾一度面臨誘惑,可以為其他品牌做代理以賺快錢,但是戴杰龍堅持Lumi做品牌化;那段時間,電子商務整個行業的關鍵詞是“低價化”,但Lumi的產品價格從未被市場左右,客單價比競品要高出好幾倍。
“這說明他對這件事兒想得很深,選定了就不再猶豫,否則他也不會拒絕那么多誘惑。他知道什么東西該堅持,什么東西又可以靈活應對。”
對創始人很認可,兩個人對路子,就發生了開頭一幕,DCM注資之后,董事會建議呂楠助公司一臂之力,呂楠就做了CEO。目前康魄商貿正在第二輪融資階段,戴杰龍負責產品、市場與銷售,呂楠負責內部管理。
不賭新模式
現在呂楠的正職是創業,天使投資并沒放棄,但是精力少了很多,目前總共投資過十幾個項目。創業讓他變得很“out”,由于專注于公司業務,呂楠覺得自己對很多新模式孤陋寡聞。于是加入一些機構化的天使基金,希望能“跟上時代”,最近他又投了兩個基金,還特意要求對方要及時與他分享新投項目的投資心得。
和很多人一樣,呂楠投資的項目幾乎都是朋友間相互介紹的結果。例如,前程無憂的合伙人、好兄弟鳳允雷說要投資,他就一起合投,鳳允雷前段時間在為籌劃的創業加速器“快創營”尋找“教練”,跟呂楠招呼一聲,呂楠就加入了。
“我這個人投資也沒有什么兵法,因為兵法就跟李嘉誠的成功故事一樣,光看看可以,如果薛蠻子有心得,我也不會看完后就成了薛蠻子。天使投資挺講緣分的,我見過很多人,大概都能夠判斷和感覺到里面的創始人怎么判斷這個市場的走勢,有多大的決心,準備跑多遠。”
他投資的行業卻與很多天使投資人有些差異。中國天使往往熱衷于小錢撬動快速市場的互聯網行業,他投的項目卻不然:擁有“吞云小蒔”餛飩店的心品印象,擁有泡芙品牌“貝爾多爸爸”年輕女孩喜歡光顧的甜品公司優味美,網上賣保健品的“五星健康商城”等,很多是擁有自有產品、重視零售的公司。
“我堅決不賭互聯網新模式。誰能預測到未來一兩年流行什么呢?現在微博很火,以前博客中國也曾經很火嘛;米聊當時出來很不錯,誰知道接著又出了個微信。我覺得作為天使,我也投不起很多,如果真要賭那個趨勢的話,你得賭幾百個吧?即使是有一兩個可能會賭對的趨勢,例如Pinterest,但是一下子出來那么多網站,你買哪個呢?如果有100個你會買10個嗎?每個花300萬,相當于3000萬去買一個模式?!反正我算不來這個賬。”
喜歡啰嗦的天使
呂楠有些海歸范兒,看起來溫文爾雅,但是只要決定投資,他就總會忍不住在創業者面前嘮叨和叮囑。他給自己做過定位:投了天使輪之后,就要抱著與創業者一起長跑的心態,先幫忙把員工持股結構整理一下,然后是頭兩年6~8個季度的董事會,然后跟著創始團隊在商業模式上調整。“不是每個人都想聽你啰嗦,他也沒有義務來聽我的啰嗦。”但是他總是忍不住。
他的“啰嗦”內容以內部管理為主,就像幫創業者預防后院起火。有些公司空降了一個前大公司的高管進來,就來找他取經,團隊怎么和對方磨合,股權給太多是不是不太合適等問題。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創始人要面臨兩個難點:是否能想到革命性的做法去解決市場需求,另一個是對自身經營和管理能力的挑戰。創業者越來越偏年輕化,但是最后真能成功出來的畢竟還是少數有經驗的人。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很多檻是技術性的,而不是方向性的,需要有經驗的人帶著。”
正式做康魄商貿的CEO后,他做了個很多人不太理解的決定:為公司規范信息流,將電商、百貨渠道等幾個渠道的銷售信息通過系統連接起來,讓業務員、柜臺小姐、客服等都能夠計算出自己的銷售產值。它最直觀的功效是,如果銷售人員要求加薪,領導就可以拿出表格,分析出員工貢獻的利潤。
“我投的任何一個公司我都會這樣去建議,如果它真的走到要上市的階段,這樣的制度肯定需要,否則你怎么能在每個季度承諾未來的增長呢?現在康魄商貿一共大概有300人,本來就需要隊伍建設和架構,這件事有利于對人員的管控,還能形成對產品品質和利潤的掌控。康魄商貿不是一個追求收入規模的公司,而是追求利潤的增長。”
呂楠的這套靈感來自前程無憂,但指導思想來自貝恩咨詢,實際上,前程無憂的幾個合伙人都是貝恩的老員工。貝恩的公司文化中強調結果,以客戶的凈收益為導向,將其稱做“True North”(真北,指南針所指北方與北磁極并非同一個),他們要追求的是真實上升。
和很多投資者不同的是,呂楠喜歡站在創業者一邊,很多次董事會中,后面投資的VC都會忍不住批評呂楠沒原則,因為他總會說出些不像投資人說的話。“他們就問我,你怎么這么說話呢,你不也是股東嗎?用得著這么向著創業者那邊么?但是像我和鳳允雷這樣的天使投資人都是創業者出身,做天使的時候,一定會在創業者的角度去考慮。”
因為創過業,呂楠對那些創業者很有感情,他看待所投企業的眼光自然也不同。
“機構投資者沒有精力了解每個公司,它們本來就只會陪伴創業者不超過7年,但是創始人往往要想著把企業做20年。我經常會建議融資后的創業者把控好公司決策權,什么事情董事會定,什么事情總經理定,什么事情股東會定,都先定好。這個事情看起來好像太瑣碎、無關緊要,在平常的時候沒事,在關鍵的時候會出問題,如果按美國的處理方式,這都該寫到章程里。”
作為前程無憂的創始人之一,呂楠一直在負責公司新業務的開展,退出前程無憂之后,他認為開始了“第二人生”,當金錢不再是問題,此時面臨的選擇卻更多了。為此,他幾年也前參加過國學班,最后從馮侖的《野蠻生長》里找到答案:快樂有兩個因素,自己有多少,以及自己的欲望有多少。要控制欲望,否則永遠難以快樂。
“如果不去聊投資,我也從不去總結我的天使投資經歷。也許以后有創業者在媒體上看到我的故事,覺得與我這個人對路子,才愿意來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