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論最近一年,橫掃影視、音樂、廣告、互聯網界的最火新概念,非“微電影”莫屬。2010年末,“筷子兄弟”自導自演的《老男孩》甫一上線便紅遍網絡,半月創下近5000萬點擊。微電影超越了已在互聯網上存活多年的DV短片、病毒廣告,迅速拓展成為一個產業。
這些微電影的制造者有草根短片玩家、網絡廣告導演、傳統影視制作公司、視頻網站,還有新近冒出頭的一大批專業微電影運作公司,例如去年憑借《青春期》系列三部曲爆紅,被譽為“互聯網華誼兄弟”的北京光影華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簡稱“光影華視”)。
專注服務“85后”和“90后”
光影華視的辦公室位于北京創意型中小公司密集的SOHO現代城。門口大屏幕滾動播放著其簽約藝人趙奕歡的歌曲MV,墻上貼滿各路經紀公司送來的藝人照片、簡歷,走道空隙則堆滿了印著《青春期》男女主角大照片的T恤、抱枕、手機殼等等。
自6月樂搏資本帶來第2輪、幾百萬的天使投資以來,這里便多了許多投資人訪客。華誼兄弟的王中軍亦表示對光影華視有興趣,聚美優品CEO陳歐付費看完《青春期2》后決定與他們合作一次大規模營銷活動,香港寰亞則已經把其即將上線的微電影《上位》帶進了香港院線。
眼下,青春期系列的第3部作品《青春期3:游戲青春》正在各大視頻網站熱播。在優酷其總播放次數達到2566萬次,樂視1546萬次,百度百科詞條被瀏覽370萬次。光影華視CEO管曉杰非常自信,認為《青春期》系列這3部主打原創品牌的敲門之作在市場上處在絕對的領頭羊地位。可供參考的是,在騰訊視頻的電影熱播榜上,1年前上線的《青春期》至今仍排在第3位,而TOP10中絕大多數都是院線電影。
這3部作品風格不一,但背景都是高中校園,時間上有延續性,人物亦一路延續下來:性感叛逆美少女、情竇初開男絲。就拿《青春期3》來說,改編自真人真事,反映的是網游玩家的生活狀態,涉及逃課泡網吧、游戲中戀愛、被騙盜號、接受網癮治療等相關人群的常見經歷,宣傳時著重強調將延續前2部的“殘酷青春”風格且尺度超大,堪稱中國版《色即是空》。優酷指數形象地勾勒出了其核心觀眾的群體特征:男(占73.04%),21歲以下,學生,高中或技校文化程度。
“我們針對的受眾非常集中,就是‘85后’和‘90后’。微電影現在的概念比較模糊,廣告、公益短片、劇情長片全都包含在內,更準確來說是基于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的影視長片。這個市場非常大,各路人馬都在做,我們必須先切出一塊來站穩腳跟。我非常看好‘85后’和‘90后’這塊市場,他們是對社會化營銷最敏感的群體,未來10年更會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主流用戶和影視內容主力消費者。他們相對于老一輩人有更好的付費習慣。長期追隨他們的成長,為他們量身定制內容,打造他們的明星,粉絲經濟會有很大空間。”管曉杰說。
微電影的盈利空間
管曉杰自身是“80后”,對年輕受眾心理的把握源自他對這一人群的用心琢磨,以及長期浸淫于網劇、互聯網廣告培養的直覺:知道什么東西在網上能火。
大學學新聞的他,畢業后最早是在電視臺、報社做記者,而后進入成都聚友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做到高管。因為喜歡電影,他很早就開始玩DV,2005年憑一部救助失學女童的公益短片拿到了“湖南首屆DV大賽”最佳DV電影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到北京組建工作室,獨立拍攝網劇,并代工制作奧迪、海爾、聯想等諸多品牌的病毒式創意廣告。
彼時,視頻網站們還都處于起步階段,有許多類似管曉杰這樣的小團隊伴生其左右,但這些年來的路徑也與視頻行業一般多舛,許多人都轉行了。而管曉杰通過制作一部23集的真人動漫網劇《電影少女》找到了方向。那是2008年,他第一次嘗試了植入廣告,對象是吉林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米月光牌有機大米。雙方商量按照視頻點擊核算價值,用9元/斤的大米來結算。于是廠家準備了幾萬斤大米。誰知網劇上線后非常火,點擊量足有100萬斤大米。當時網劇的制作成本很低,只有13000元,收益翻了將近100倍。而且,管曉杰把視頻放在了移動、聯通的手機電視和酒店VOD系統上付費觀看,又收回了10倍成本。
他開始琢磨這里面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空間。由于代工廣告時與策劃者溝通密切,他嘗試進入了病毒營銷策劃,比如蒙牛“新養道”與章子怡導演處女作《非常完美》的捆綁宣傳。2010年底,徐茂棟的“百分通聯”給到他幾百萬的天使投資,供他實現由廣告代工轉作內容自主品牌的想法。籌備半年后,《青春期》進入到了拍攝階段。
對于《青春期》的走紅,他認為在意料之中。因為題材接地氣,受眾群集中,加之1年之內連續出了3部,熱度一降下來立刻又拉上去了。
“我能火的原因就是我不停地出。《青春期》至少會拍到5,馬上上線的下一個系列《上位》依然會以1年3部的速度推出。”管曉杰這樣總結一炮打響的原因,“《老男孩》2010年就出了,現在也沒出續集。《讓子彈飛》再火也就是三個月、半年,延續不了整年。而美國大片一旦成功就會成系列地出,《超人》、《蜘蛛俠》、《變形金剛》。也許劇情不見得多好看,但通篇都在塑造人物,再配上刻骨銘心的愛情,我就是要學這種模式。”
除了內容產品,光影華視的網絡營銷能力以及與視頻網站常年積累的關系也居功至偉。在發行推廣方面,其與芭樂(一家微電影制作方)建立了長期合作,由芭樂主推視頻網站,自己則側重于微博、人人等社區互動。芭樂的業務形態與光影華視非常相似,但管曉杰認為,雙方合作的空間反而大于競爭空間,因為市場太大、玩家太少。“若說競爭,我們相比芭樂、華影盛視、視頻網站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是獨立內容提供商,身上沒有盛大、酷6、媒體等任何標簽,可以做全網營銷。”管曉杰說,“就好比,優酷會推酷6的自制劇嗎?不可能。但我們可以。”
作為一個新生行業,微電影的未來走向還遠未清晰,主流盈利模式無外乎廣告植入、客戶定制兩種,相對單一。管曉杰認為,光影華視的盈利模式至少有5項,且均已處在進程中:
內容付費,一方面從《青春期2》開始在視頻網站嘗試完整版付費觀看,另一方面與運營商合作推手機電視;廣告植入,典型如《青春期3》中的網游《桃園》的廣告植入,目前該項收入是制作成本的2倍;影視周邊,包括手機殼、移動充電器、抱枕、書包等,也包括同名小說、話劇、藝人App、影片中音樂及歌手的巡回演唱會等;藝人經紀,目前已簽3位藝人,其中女主角趙奕歡的廣告身價逼近三線100萬左右;內容轉換,從即將上線的《上位》開始,作品都是按院線標準拍攝的,但會剪出微電影、院線兩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