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政企的移動視頻通訊,是聯優的核心產品之一。1971年出生的湯曉輝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迄今已在IT界摸爬打滾了20來年。
公司起步于無錫,成立于2009年11月,50來人的團隊。馬松偉是負責技術的另一名創始人。他是中興通訊寬帶接入產品總設計師、美國貝爾實驗室新型網絡技術全球研究總監。
在將近3年的時間里,他們一直處于一個產品的研發階段。但8月份,他們已確定將產品推向市場。
成為“視頻版微信”
聊到產品,湯曉輝認為對它更為精準的概述是“一個可視化的協作平臺”。除了PC,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也可以使用他們的產品;無論是有線、無線還是3G,只要能上網就能進行移動視頻通訊。它的應用可以是一個視頻會議,一次可視化的辦公,也可以用它監管、處理工作中的某些業務。
概括起來,它的主要使用價值表現為兩點:一,在政府領域,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發性的、需要迅速處理的事件,只要有人在現場,利用這款產品便能及時將現場的情況反饋給決策層;二,在企業應用領域,對于那些擁有多個分支機構的公司,這個產品可以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出現,利用它可以看到各個辦公、生產場地的運轉情況,隨時隨地進行視頻溝通。如果一個客戶去一家工廠看產品,當銷售人員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款視頻通訊產品便是一座與公司管理人員進行直觀性溝通的橋梁。“這完全改變了老板的管理方式,加強了對整個公司的管控。”
這個領域很容易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各類視頻產品層出不窮。湯曉輝不免要對現在的視頻產品所存在的問題和局限做一番描述,以此表明他們與這些產品的差異。
首先是大家常見的視頻監控。湯曉輝認為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只有在監控中心才能看到監控的內容;二是,當它分布在多個點的時候,看起來很繁瑣、麻煩。而另一類通過硬件實現的視頻會議產品,其局限性是,通常只有在一個固定的會議室才能開會,能參與討論的人數為之有限,“比如說,那些在工作的員工,不進入這個會議室就沒辦法同步開會”。而通過軟件實現的視頻會議,往往在移動性方面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如果是針對某個現場的突發性事件,這種桌面外的會議是沒法開的。
而像QQ這樣廣為人知的即時通訊工具所開發的視頻產品,在他看來,其缺陷是往往只能用于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視頻溝通,“很難幫助企業處理一些具體的業務”。
在這樣的行業現狀之下,聯優所開發的、被湯曉輝稱為“可視化的協作平臺”的移動視頻通訊產品,實際上就是把各類視頻產品的不同功能,譬如視頻通話、視頻會議、視頻錄播、點播、視頻短信等結合起來,集中體現在一個產品里。
“不管你是在賓館、家里、咖啡廳還是在路上,也不管是什么網絡,只要能上網就可以使用。我們強調的是一個隨時隨地可視化的協同工作平臺。”湯曉輝甚至比喻道,“它是一個視頻版的微信,增強版的Facebook。”
做方案解決商,不賣軟件或硬件
湯曉輝在IT界浸淫多年,使得他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平添了幾分自信,有一種日久形成的底氣:“我們一直在看未來三到五年IT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整個電信行業、IT界的發展,我是一路看過來并親身經歷過的。”
他說的大趨勢建立在一個這樣的背景之下:從通訊的手段來看,它經歷了從書信、電報、程控電話、BP機、大哥大,到互聯網時代的即時通訊、電子郵件、語音的發展過程。未來的趨勢是:上網越來越方便,支持上網的終端設備越來越多,“下一步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一定是視頻為王的時代。開發一個共同協作的視頻通訊工具會是下一個主流”。
在移動視頻領域,江蘇聯優已經部署了24項發明專利。湯曉輝說,聯優的移動視頻通訊有兩個獨創的技術:大規模分布式的移動技術和流媒體分發網絡技術。“在帶寬特別糟糕的情況下怎么辦?我們有一個帶寬指引技術,它會自動調整,保證通話的最優效果。”而在大規模分布式移動技術表現上,在聯優的技術設計里(尚未進行客戶檢驗)可以“支持千萬級以上的連接”。
一年多前,聯優開始做銷售工作的前期鋪墊。一共列出了想要進入市場的18個行業。除了政府部門的應急指揮需求,聯優感興趣、希望在早期進入的幾個細分市場為:連鎖企業,需要用這套產品進行異地管理;醫院醫療系統,這是一個熱點行業,但一些技術與醫院的業務結合并不緊密,湯曉輝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
湯曉輝向《創業邦》表示,在其未來市場的長遠規劃里包含了三大目標客戶群。各類中小企業,平均收費1萬元一個月。在這一塊他們期待的市場規模是,一年發展1萬家中小企業成為其客戶。第二類目標客戶為大型企業,“包括像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大集團”。最后是國家部委這樣的政府機構客戶。
湯曉輝不希望走一條純粹賣硬件和軟件的路子,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既困難又很累的模式:“我們更愿意定位為移動視頻通訊方案解決商,對于一些大的客戶,(我們會)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維護這套系統。”而之于中小企業,他們提供的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微型版產品:“我買一套你的設備,簡單地一搭建,馬上就可以用了。這相當于把它當成一種專業化的設備來賣,通過分銷渠道商的合作,這樣的話產品會走得(作者按:指出貨)比較快。”
湯曉輝期待的一個最佳狀態是,與大客戶進行項目性質的合作。它充當的角色相當于一個提供原創產品的大的系統集成商,幫助合作對象解決所有的問題。“一個大的項目,我們的最高收費會是千萬級的規模。”
在他們的商業模式里,還包括了對個人市場的挖掘:跟運營商談合作、談分成。“如果能夠發展到100萬客戶,一個人分10塊錢一個月,這個數字就很可怕了。”但湯曉輝顯然也清楚,市場有一個培養的周期,他們不能繼續等下去。為此,他們認為現在能最快捷地占領這個市場的切入點是,主力發展企業客戶。“政府采購一個產品的決策周期會比較長一點,只能放在第二步。”
湯曉輝說,公司曾經最困難的過程就是技術團隊的組建,而現在他覺得這個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并且有一種進入了快車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