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艘貨輪緩緩駛出港口,開始它在茫茫大海上的航行,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條船就成了斷線的風箏,和外界失去了聯系。除了傳統的通訊方式,船舶信息化管理工具也在幫助船舶企業實現對船舶的實時監控和管理。
哥倫布(大連)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哥倫布”)就是這樣的管理工具的開發企業。哥倫布船運綜合服務平臺包括兩大系統,一是船舶機務管理系統,一是電子商務系統。哥倫布總經理崔家誠說:“我們這個平臺的宗旨是,盡最大可能滿足船舶的各種需求。”
船舶的“管家婆”
船是整個航運市場的核心,港口、維修工廠和配件物料企業,都是為了給船舶提供服務。哥倫布首先要做的是把船舶捆綁到自己的平臺上,于是開發了船舶機務管理系統,為每條船安裝一個“管家婆”。
2009年修訂的《船舶安全管理國際公約》規定,各個國家的船舶必須安裝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國船級社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但現狀是,國內累計60萬條船舶,只有5%采用了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方式。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占主流的船舶管理系統售價昂貴,一套要花幾十萬元,硬件設備與維護人員的成本也很高。
哥倫布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發出了針對中小船企的基于B/S(Browser/Server,即瀏覽器和服務器模式)架構的機務管理系統。這套系統采用“云服務”的模式,無需購買軟件,也無需購買專門的服務器等硬件設備,有臺電腦,下載安裝相應的程序即可使用。
登陸哥倫布機務管理平臺,會看到不同的管理模塊,計劃保養、備件管理、油品管理、船員管理等等。“這些涵蓋了一條船管理的各個方面,”崔家誠說。
計劃保養模塊可以記錄船舶維修保養的情況;系統還可以實時監控發動機的運行狀態,自動跟蹤記錄。當初設計平臺的時候,崔家誠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簡便易用:“我們寧可后臺復雜100倍,也要讓前臺操作簡便流暢。”
中國80%以上的船都在中國人保財險進行保險。哥倫布跟中國人保簽了戰略聯盟,將自己的平臺系統免費贈送給船企,一條船一年收一萬多塊錢的服務費。從今年二月份上線到現在,有1000多條船在使用哥倫布的這套系統。
航運市場的電商模式
一條船就像一個小市鎮,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哥倫布又圍繞著這些需求提供服務,開發了B2B電子商務平臺。他的愿望是“整合中國所有跟航運市場相關的企業跟船舶來做對接”。
這個平臺可以滿足船企的各種需求:如果配件需要更換,船企就可以從機務平臺直接登錄到電商平臺招標或購買;如果要招聘船員,可以到人才招聘版塊;如果要招標,企業可發布信息,應標企業也可在線投標;如果一條貨船從大連港途經上海港到東京港去,在上海港要卸下箱子而空倉,可以在平臺上尋找貨主;這里甚至可以買到各種生活用品。
崔家誠認為,哥倫布的這個電商平臺,是各種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及付費模式的集合體。由于航運的專業性,涉及到買賣雙方結款放款的方式不同,對平臺的支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防范航運市場的誠信問題,哥倫布提供了類似支付寶的交易擔保方式。在平臺上,船企和貨主雙方談好后,貨主將運輸費、船東將保證金都支付到平臺上。雙方合作完成后,平臺將運費劃到船企賬上,將保證金退還給船企。
目前哥倫布電子商務平臺的盈利方式之一是向賣家收取推廣費。“誠信商船”級別的賣家收費是一年6600元,“5A誠信商船”的賣家一年收9900元。二者的推廣方式不同,5A誠信商船的賣家會直接推廣到機務平臺上,登陸機務平臺的船企都會在第一個頁面看到這些商家。
對不同級別的賣家,哥倫布提出了不同的資質要求。大集市的賣家都是免費的,只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對付費推廣的商家,哥倫布計劃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考核其經營情況、誠信度;在對賣家免費的大集市,哥倫布也推出一些吸引商家付費推廣的新嘗試,例如不對商家收年費,而是按推廣項目的次數收費:發布一條推廣信息收1塊;購買一個關鍵字收1塊。崔家誠說,每次花一兩塊錢做推廣,大家都不當回事,慢慢嘗到甜頭,就會越來越愿意付費推廣自己的商品。他信奉“共通共榮”:只有讓所有的商家賺到錢,哥倫布才會賺到錢。
不過,中國的航運市場每年大概有2萬3千億到3萬億的交易額,這是個體量夠大、半封閉的獨立市場。這個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平臺能為整個航運市場來提供服務。
“哥倫布要做航運市場的阿里巴巴。”崔家誠說。這個平臺將與一條船相關聯的各個企業、人員聯系在一起,讓造船企業、修船企業、船東企業、船員公司、物料配件公司等與船舶有關的公司,都能在這個平臺上各取所需,互通有無。
崔家誠原來在香港做IPO前端服務,2008年從香港回來后一直在找項目。2009年他找到了哥倫布。經過半年的調研之后,他下決心加入這個團隊。他最年長,屬于掌舵的角色。其他四位創始人都很年輕,也都畢業于海事大學,他們分工明確:一個負責行政,一個負責機務平臺,一個負責電子商務平臺,一個負責數據安全。崔家誠包攬所有外圍的工作。
“我相信我們的團隊是優秀的,我們的平臺有一天會成功,”崔家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