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移動互聯仍舊處于起步階段,整個市場要想繁榮擴大,必須要在基礎設施上有所突破,3G資費便宜,信息唾手可得,屏幕不再傷眼。只有這樣,移動互聯網才有可能繁榮昌盛。
移動互聯的沸水又被攪動了,這源自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的言論:“移動互聯就像開著豪車酒駕,很刺激也很危險。”這是一盆涼水。不過,移動互聯一定是未來的方向,這也毫無疑問。
觀察人士習慣從產業角度看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卻很少談及用戶的真實需求。這次不妨從幾組最新的數據看,用戶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移動互聯網。
第一組數據是,移動互聯的流量85%來自2G網絡,僅有12.7%的流量來自3G網絡,其他為Wi-Fi流量。眾所周知,2G網絡的體驗明顯不好,網絡時斷時續,下載速度慢,嚴重影響應用加載速度。近年來通信運營商重點推3G和Wi-Fi,其目的也是在搶占移動互聯的入口。但客觀說,依靠通信運營商的商業模式拉動3G和Wi-Fi建設,進程緩慢。這個數據也說明,移動互聯的基礎設施落后。
第二組數據是,移動互聯網在7~10點、17~24點的使用時長明顯高于PC互聯網。為什么會有這種數據?這表明用戶在工作時間基本不使用移動互聯網,仍舊以PC為主。因此可以進一步分析認為,PC等終端的使用體驗、內容深度等全面超越移動互聯網的內容,但“便攜性、移動性”全面超過PC。
第三組數據是,在TOP 10的下載中,7款是軟件應用,3款是游戲。軟件以即時通訊為主、其次是瀏覽器、播放器;游戲贏家是“會說話的湯姆貓”。這也不難解釋,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之余,用戶只想放松一下,不會時時刻刻想著工作和學習。反過來也能說明,現階段的移動互聯以實際應用為主,娛樂為輔,而“嚴肅的工作”還需要PC,移動互聯網上的應用偏少,抑或是不符合用戶習慣。
以上是分析了用戶的流量、使用時間段和使用習慣。可以說,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完全不一樣。業內一致認為,碎片化、便攜性是移動互聯網的明顯特性。除此之外,移動互聯網更強調體驗性,這包括獲得信息的暢通無阻、信息的豐富程度以及滿足個人需求。之前WAP引導的移動互聯網之所以不慍不火,關鍵點就是在于獲取信息之難,體驗極差。
但APP究竟要做成什么樣,怎么在不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下,找到商業價值?這仍需要再探索。可以這么認為,現階段移動互聯仍舊處于起步階段,整個市場要想繁榮擴大,必須要在基礎設施上有所突破,3G資費便宜,信息唾手可得,屏幕不再傷眼。只有這樣,移動互聯網才有可能繁榮昌盛。
如此看,我們距離移動互聯還有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中,摸清用戶習慣,培育市場,做好產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動不動談“有幾百億元的市場等著開采”,否則恐怕這種激動之情最后真成了一場“夢游”。